第十章 第1节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章 第1节 浮力
教材分析
《浮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这一章的基础,又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点。本节由“浮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引导学生开展好探究决定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教学的重点,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的概念,又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知道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的状态和条件,以及液体的压强和压力,这些知识为学生正确认识浮力和描述浮力,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地引导下完成探究,这为探究决定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做好了准备。不利因素在于,浮力对学生来说虽不算陌生,但是生活中的现象给学生留下的结论却是比较片面的,可能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
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学生(分组):烧杯、水、酒精、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课
题
树洞取球:
思考:(1)皮球掉进了树洞,树洞又深又曲,你能想办法帮它们取出皮球吗?请上台来试一试!
(2)是什么力量把球拖起来的?
引出浮力概念,板书课题:
第十章 第1节 浮力
组内交流,代表展示
分析问题,初建概念: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二力平衡条件判断,物体一定受到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
系
实
际
引
出
概
念
知
识
衔
接
深
入
分
析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规
律
浮力
1.感知浮力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例子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
媒体展示:冰川、航母、轮船、木筏、鸭子、救生圈、热气球、节日放飞的气球等图片。
2.测量浮力
提出问题: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作用吗?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如果受浮力,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多少?
引导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归纳总结板书:
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符号F浮。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大小:F浮=G-F示
3.浮力产生的原因
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引导分析:
总结板书: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即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学生实验:
乒乓球为什没有浮起来?乒乓
球为什么又浮了起来了?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分析猜想:剔除不合理的,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密度、固体密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表、 实验步骤等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
总结板书: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思考交流
观看图片
思考问题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各小组用不同的物体(橡皮、铁块、铝块、石块等)做实验。
交流总结
观看视频
解释现象:
分析原因:
正方体受到的压力
F =pS =ρ液ghS
水平方向:平衡力(F合=0 N)
竖直方向:F2>F1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解释现象。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各小组选择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展示交流,小组自评互评进一步完善实验步骤 。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由生活和生产中的浮力的实例,初步感知浮力
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设计验证沉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作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通过实验证明沉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浮力,练习测量浮力的大小,进一步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的相关知识。
直观展示,加深认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关注理性分析,体现知识间的联系。
关注动手体验和实验观察过程,解释现象,进一步加深浮力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依据事实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经历过程对接下来的探究起导向作用,提升学生利用科学方法梳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设计、规范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练
习
反
馈
课堂练习
1.漂浮在水面上的巨轮受到向上 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 ,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
2.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重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示数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重物所受的浮力是 N。
甲 乙
3.画出杯中重为2N的小球所受水的浮力的示意图。
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的压力为13N,这个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 N。
5.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做ABC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内的深度无关。(3)做?????????三次实验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
练习与反馈
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通过练习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回顾反思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准备怎样解决?
学生讨论小结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提出新问题和可行的探究方案。
梳理本节课知识,为下节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做准备。
板书设计
第十章 第一节 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这个力叫浮力。符号F浮。
2.施力物体:液体(气体)
3.方向:竖直向上
4.测量:F浮=G-F示
5.产生原因:上下表的压力差(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6.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有学生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意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