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4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6 14:1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浙皖起义中牺牲的女英雄是:秋瑾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之前发动的影响最大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揭开辛亥革命序幕的起义是: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朝统治崩溃三民主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概况: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公 历性质: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五色旗 由临时参政院通过,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参议院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题词孙中山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由孙中山签发的委任状2.民国纪年一、中华民国的建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课堂巩固小明问爷爷多大年龄了,爷爷回答说:“我是民国30年出生的,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他的爷爷的年龄?民国=公元-1911
公元=民国+1911
(注意:廿(二十) 卅(三十))
如:小明的爷爷是民国30年出生的,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周岁?1941年出生,76岁民国与公元的换算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为什么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 想一想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利用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迫使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执掌了全国军政大权。掌权后的袁世凯对革命党人采取一打一拉的狡猾伎俩。在用武力镇压革命党人的同时,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南北议和”。1911年12月,南北和议在上海英租界举行。这是北方代表唐绍仪在英国领事的陪同下抵达上海。 唐绍仪抵达上海 1.清朝灭亡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1912年
2月12日
清帝正式下诏退位清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孙中山于13日辞职。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独裁,孙中山在辞职咨文中提出了定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临时约法》等三项条件,要袁遵守。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附有三项条件的辞职咨文。这是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 孙中山辞职咨文   1912年2月18日,孙中山根据辞职咨文所附条件,派专使赴北京迎袁世凯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是,袁世凯暗中指使他的亲信部队在北京举行“兵变”。顿时,北方形势紧张,参议院只得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孙中山任命蔡元培(前左五)为专使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临时约法》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临时约法》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临时约法》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为了用法律形式把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起来和防止袁世凯集权专制,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历史意义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各抒己见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胜利失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华民国成立客观: 中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尤其是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主观: 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1.失败的原因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此路不通思考题:
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地主阶级:为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实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酝酿革命团体时机的成熟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
等一系列起义爆发武昌起义,随后各省份份响应,宣布独立。成果结局意义推翻 结束开创 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你知道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王朝的最后一个 皇帝的年号吗?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C2.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A、空前的思想解放
B、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D、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C 八年级(上)练习册第10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