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气层[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9-11 19:52:0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节 大气层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弯弯的月儿上,能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吗?
月球上看到的天空与地球上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大气对气温的作用
17千米
50千米
80千米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500千米
暖 层
外层
(电离层)
大气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如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0
12
55
85
高度/千米
层序 高度
对流层 0——17千米
平流层 17——50千米
中间层 50——80千米
暖层 80——500千米
外层 500千米以上
层序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中间层
50-8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0-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外层 >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大气变化
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因为哈勃望远镜所处的这个高度空气稀薄,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17千米
50千米
80千米
对流层
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平流层
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中间层
500千米
暖 层
外层
大部分流星在中间层被燃尽
气体电离、反射无线电波、产生北极光
(电离层)
通信卫星在外层绕地球转动
大气分层
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为什么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
因为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对流层
地球3/4的大气质量集中在距地表18千米以内,在80千米的高空,空气密度大约只有海平面的0.001﹪,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的高度,空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流动吗?
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烧杯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


会形成对流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思考:冰箱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面?
容易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学到了什么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