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气层[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0-21 20:49:00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如果 没有大气,
地球会……
没有大气易受陨石的侵蚀
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
昼夜温差大
天气无变化
没有大气地球上没有水和生命
一、大气的重要作用:
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紫外线的伤害;使地球昼夜温差较小、有天气变化、能听到声音等。
第1节 大气层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高度以内)。
想一想
1、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大气的存在?
2、大气的厚度有多大?
3、大气的成分有哪些?
氧21%
大气的组成
氮气78%
其他气体约1%:
氩、CO2、臭氧
1、干洁空气组成图
2、水汽和杂质
氧气21%
物质名称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其他物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7%
二、大气的成分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主要
成分
水 汽
次要
成分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生物免遭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臭氧
氮气
氧气
CO2
温度(OC)
高度
0
12
55
85
-100
(千米)
-80
-60
0
-20
20
50
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图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
提示:
(1)图中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
(2)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读图:说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
0
12
55
85
高度/千米
-100 -80 -60 -20 0 20 50 温度/ C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第一层 0--17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
第二层 17---5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层)
第三层 50---8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中间层)
第四层 80--5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暖层)
第五层 500-10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外层)
大气的分层
你知道各层的名称吗?
三、大气的分层
(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变化范围: -84OC---2500OC)
2、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1、根据:大气温度、密度、物质组成等
对流层
平流层
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高层大气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温度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17
50
80
中间层
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的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外衣?
因为高层大气气温高,太阳辐射强,而银白色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强。
(P55)
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为什么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
因为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说明:
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面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
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的过渡层,其底层距地表约500千米。
四、对流层
1、纬度不同,对流层的厚度不同,赤道约17-18千米,两极约8千米;
2、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受热处液体上升,两侧温度较低处的液体下沉,即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水的对流。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较低处的空气下沉,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空气的对流。
制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取暖器又放在哪?
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书P57
结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补充。
  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降低冷却凝结成云致雨。
  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讨论: 
  为什么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1、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大气层名称。
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下降的是____和_____,随高度上升大气温度逐渐上升的是_____和_____.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C
B
A
D
练 习
练习
3、对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会在地球上存在的是 ( )
A 美丽的彩虹 B 细雨绵绵 C 绵延的长江
D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E 动听的音乐 F 火山地震
G 雷电交加 H 蓝天白云 I天空背景变成黑色
练 习
DFI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4、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5.飞机适宜在离地面10千米以上的空中飞行,这是因为( )
A.在暖层中,温度适宜
B.空气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
C.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
D.在高空对流层,利于改变航向
BC
6、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水汽和尘埃
D.氧和氮
C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对流层顶的高度在逐年上升。美国劳伦斯 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本 桑特(Ben Santer)称,自1979年以来,对流层的高度一直在增长,目前高度已增长了数百米。影响对流层高度的可能性因素有五种,其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含量增大,可以使对流层变暖和体积膨胀,原本距地面9-18千米的对流层便会不断升高。
补充:平流层
大气运动为平流运动(空气的水平运动)
利于飞机飞行
臭氧主要集中在这一层中
1979年—1993年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
1979年 1985年 1989年 1993年
臭氧减少 臭氧增多
3.    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切的一层.
2.根据大气的密度随大气的高度的增加而   ,所以一般也认为距地表5000千米外为真空.
1.根据大气    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   、   、   、    、   和   等五层
温度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外层
减小
对流层
5.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各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产生对流运动的是大气的______层和______层。
(2)水汽几乎集中在______层。
(3)太阳活动强烈时,会扰乱______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4)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层内,
这一层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这是由于
C
B
C
D
A
上部热,下部冷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升高
8、有关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臭氧含量的最大值在22-27千米高空 C、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 D、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BD
9、(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2)氯氟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剂、火箭推进剂等,到了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3)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排入空气中的硫、氮等氧化物不断增加。
大气组成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知 识
对流形成规律
温度变化规律
方 法
大气层的存在
大气层的分层
大气层的命名
大气层的作用
感 知
分 析
理 解
拓 展(深化)
识 图
探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