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月球表面受到陨石撞击的模拟动画.
思考
地球表面为什么很少受到陨石的撞击
大气层的保护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 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与地球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大气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照片
大气
地球
这是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而我们却在地球上,很难直接看到。但是我们能否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大家说说看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如:人呼吸着空气;
云、雨等现象不断发生在大气中;
飞机在大气中飞行; 鸟在大气中飞翔……
以下各图所示是什么现象?
闪电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龙卷风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
龙卷风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极光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台风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
台风“云娜”登陆时的情景。
一 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如:人呼吸着空气;
云、雨等现象不断发生在大气中;
飞机在大气中飞行;
鸟在大气中飞翔……
闪电、龙卷风、极光、台风
物质名称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汽和其它气体
体积百分比 78% 21% 0.03% 0.97%
二 大气的成分 [板书]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氧21%
氮78%
其他气体1%
氩、CO2、臭氧
干洁空气组成图
氧21%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臭氧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F
A
B
E
C
2、有关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臭氧含量的最大值在22-27千米高空 C、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 D、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BD
想一想
大气层有什么作用?
三 大气的重要性(大气层的作用)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提供资源)(例:氧气是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尘埃能成云致雨天气变化
5、保温、提供呼吸等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如果 没有大气,
地球会……
如果没有大气,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
陨石
没有大气,易受陨石侵袭
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
声音
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
温差
没有大气,天气无变化
闪电
没有大气,地球无液态水
水
没有大气,地球上将无生命
生命
①易受陨石的侵袭
②声音无法传播,听不到任何声音 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
④没有天气变化(风、霜、雨、雪等)
⑤人和动物由于不能呼吸空气而无法生存 ⑥看不见流星现象。
⑦抽水机不能抽水
电风扇可以转动,但没有风; 氢气球不能升空
总之:大气层对人类很重要,
它象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大气的温度
在爬山时,当我们越爬越高,气温会怎样变化?气温随高度一直这样变化吗?
思考
读图: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
温度(OC)
高度
0
12
55
85
-100
(千米)
-80
-60
0
-20
20
50
不同颜色、数字表示什么?
-100 -80 -60 -20 0 20 50 ℃
千米
85
55
12
0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0
12
55
85
高度/千米
温度/ C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
3 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 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哈勃望远镜
处于600千米高空的哈勃望远镜,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
因为哈勃望远镜所处的这个高度空气稀薄,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 之间,,大气温度在55千米---85千米以内,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在85千米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从相片中观察到阿尔卑斯山山顶是白雪皑皑,而山下则泉水淙淙,鸟语花香,试解释这一现象?
逐渐上升
降低
-84℃—2500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3.大气圈由高到低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气温逐渐升高 B.气温逐渐降低 C.密度逐渐增大 D.密度逐渐减小
C
4。底层大气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_______地区较厚,________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
中纬度
高纬度
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高度就高。
5。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大气温度的最低值出现在离地面( )
A、12千米处 B、55千米处
C、85千米处 D、105千米处
6、在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中,可看出,大气温度变化的曲线呈( )
A、“C”字型 B、“L”字型 C、反写的“3”字型 D、“M”字型
C
C
大气的分层
大气的分层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
①你们能否对大气层进行分层?
②如能分层的,你的依据又是什么?
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100 -80 -60 -20 0 20 50 温度/℃
0
12
55
85
高度(千米)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科学上最常用的对大气进行分层的方法是: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地球大气层分成五层。(其中,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层序 高度
对流层 0——17千米
平流层 17——50千米
中间层 50——80千米
暖层 80——500千米
外层 500千米以上
层序 层名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第一层 对流层 0-17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二层 平流层 17-50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第三层 中间层
50-80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四层 暖层 80-500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第五层 外层 >500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说明:
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面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
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千米。
从图上可以观察到
外层已经变成黑色,说明了什么?
说明几乎没有大气。
通过今天的课你有哪些收获?
大气层
大气的重要性
大气的温度
大气的分层
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图
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规律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 仍然存在
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2、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 层和 层。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对流
中间
C
练一练:
3、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大气层名称。
4、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下降的是____和_____,随高度上升大气温度逐渐上升的是_____和_____.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C
B
A
D
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___仍然存在
A、彩虹 B、流星
C、下雪 D、地震
D
6、神州五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飞行高度最近点200公里,远地点340公里,最远点343公里,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请问它在大气层的哪一层飞行
思考:
珠穆朗玛峰高
千米,它的最高处位于大气层的 层,你觉得最上面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8.8
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