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大气层(二)[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大气层(二)[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7-07 22: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1节 大气层(二)复习:
1、大气层有________作用。
2、大气温度的_______分布的,在_______以下,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_______以上,大气温度随_________而迅速上升。
3、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为_______________之间。
保护垂直85千米85千米高度的增加-84 ℃ -----2500℃4、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 之间,,大气温度在55千米---85千米以内,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在85千米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
5、从相片中观察到阿尔卑斯山山顶是白雪皑皑,而山下则泉水淙淙,鸟语花香,试解释这一现象?迅速上升降低-84℃—2500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6.大气圈由高到低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气温逐渐升高 B.气温逐渐降低 C.密度逐渐增大 D.密度逐渐减小C7。底层大气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_______地区较厚,________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高度就高。8。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大气温度的最低值出现在离地面( )
A、12千米处 B、55千米处
C、85千米处 D、105千米处
9、在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中,可看出,大气温度变化的曲线呈( )
A、“C”字型 B、“L”字型 C、反写的“3”字型 D、“M”字型CC三、大气的分层1、依据: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对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 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2、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
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 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小结:大气的垂直分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对流运动强烈。因此又叫高空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四、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探究:
提出问题:对流是怎样形成的?
建立假设: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水酒精灯、一段线香、橡皮泥、石棉网、铁圈、高锰酸钾晶体
设计实验方案
1、烧杯中加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流动吗?现象:受热处水上升,两侧温度较低的地方液体下沉
结论: 液体对流特点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水的对流
2、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象烧杯中的水一样对流吗?
?点燃一段 线香可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
说明: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结论:气体对流特点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空气对流知识拓展
1、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冷空气下沉,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2、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的上部?
用冰块冷藏食品时要将冰块放在上面?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对流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2、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4、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练习:
1、大气分层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 、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等五层,同时根据大气的密度随大气的高度的增加而_____,所以一般也认为距地表5000千米外为真空。
3、____________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减小对流层4、大气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
A、高层大气 B、电离层
C、平流层 D、对流层
5.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CD6.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 B.主要存在于暖层
C.能反射无线电波 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7.对流层中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 )
A.0.6度 B.7度 C.3度 D.6度
8.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ADB9.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热层中的氧原子,全部吸收了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10.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
(1)图中A层是 层,其气温变化特点 ,因为: 。
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因为① ;② 。
(2)B层是 ,适合于高空飞行,因为 、 。
(3)C层是 ,其大气运动特点 。
(4)D层是 ,显著的对流运动充足的水汽对流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中间层对流运动强烈。暖层能见度高10.飞机在大气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平流层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天气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