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6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复习课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6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复习课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6 21: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
1.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如果为“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的新闻稿件拟定一标题,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外资企业大生纱厂落户南通》
B. 《中国近代首家企业开车试生产》
C. 《欧洲大战正酣,中国企业兴办》
D. 《状元办纱厂,此举惊四方》
2. “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人的一种救国梦。下列人物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梦想的是( )
A. 陈独秀B. 张謇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D
B
3. 1922年,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活动。投票结果显示,晚清状元张謇得“最敬仰人物”最高票。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张謇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 中国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C
4. 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还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人民解放战争 D. 辛亥革命
D
5. 关于清末民初中国服饰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西装是这个时期唯一的服装
B. 中山装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穿中山装在一段时间内成了革命的象征
C. 女式服装流行的是高领服装,这种服装吸取了西服洋装的特点,是由满族女子的旗袍改良而成的
D. 服饰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一种反映
A
6.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下列表格中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的正确理解是( )
A. 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 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 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 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C
7. 以下是近代中国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中国近代婚礼情况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西方近代文明和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
B. 开明知识分子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度并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主流
C. 中国青年敢于身体力行,冲破旧传统牢笼
D. 政府政策的规定
A
8.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作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不相符的是( )
A. 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B. 它的建立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C. 其前身是近代中国设立的最高学府
D. 其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9. 下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图中场景最终消失于 ( )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末
B
D
10. 下列各项中,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11. 科举制度的起止朝代分别是( )
①隋朝②唐朝③明朝④清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B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96年,清朝刑部左侍郎李瑞芬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光绪帝让有关部门复议,但朝中顽固派以经费困难为由,主张“缓办”。
1898年初,康有为又提出“京师立大学”的建议。同年6月,光绪帝下诏,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但顽固派敷衍拖延,不予执行。6月26日,光绪帝再次发出上谕,严令“迅速复奏”,否则“定即从严惩处不贷”。于是由梁启超起草了办学章程。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并于12月正式开学。由于“京曹守旧,耻入学”,原定招生500人,开学时“学生不及百人”,次年增至近200人。
(1)光绪帝对开办京师大学堂持什么态度?
(2)材料所涉及的人物中,有两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请指出来。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大学堂开学时“学生不及百人”的原因。
(4)京师大学堂作为中国近代出现的新鲜事物,从其创办过程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支持。
康有为、梁启超。
科举制的存在;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人们对京师大学堂认识不足等。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的艰难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