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三 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练习声情并茂的朗读,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三首诗作。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握每首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汇报交流中学会分享智力劳动的成果。
教学重点
把握三首诗作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
玩味品读诗歌意象和典故含意,进而理解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宏观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策划相关学习活动,尝试建立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通过话题设计来引导学生以讨论对话、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体验合作共享,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2·1·c·n·j·y
课前准备 印制合作学习记录表,打印鲍鹏山的《南山种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感知与分组学习
初读感知
自学:划分诗句节奏,查字典给生字正音,练习正确朗读,并结合课下注解,疏通诗句大意。
明确:五言诗句的基本节奏为二一二或二二一;四言诗句的基本节奏为二二。
易误读字音 采之欲遗(wèi)谁 但为( wèi )君故
羁(jī)鸟恋旧林 守拙( zhuō )归园田 久在樊( fán )笼里21cnjy.com
(二 ) 分组学习
1. 话题揭示
涉江采芙蓉
①诗中的思念发生在情人之间还是发生在朋友之间?
②抒情主人公为什么采芙蓉赠人?
短歌行
①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曹操固一世之雄也,他在诗中还忧什么?
②这首诗忧思深重,你是否觉得曹操也有点英雄气短?
归园田居
①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21·世纪*教育网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地下赌玩石子。女人端着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鲁迅《风波》
陶渊明在诗中的意趣和材料中文豪的诗兴是否相同?
②陶渊明回家种地,不做县长的缘故自称是“守拙”,即缺乏政治才能,你觉得真的如此吗?
2.合作探究
选取一首诗作,对相关话题进行分组研讨,并填写好以下表格。
小组名称
主持人
记录员
读诗人
发言人
研讨作品
研讨话题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小 组
结 论
小组成员签名
第二课时 交流共享与深化巩固
交流汇报
各小组所选定的读诗人当众朗读本组研讨诗作,发言人上台交流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话题核心内容参考:
涉江采芙蓉
①诗歌起首的环境揭示了本诗的涉江采莲者应为女性,而五六句是设想思念对象——在外游子的浩浩愁情,从对方着笔,可以判定思念发生在情人之间。
②“芙蓉”谐音“夫容”,又名“莲”,常谐“怜”,所以“芙蓉”便是浓浓的爱意,深深的思念的寄托,是女主人公的“盛开的心事”。
短歌行
①曹操诗中之忧在人生苦短,想要建功立业而贤才不得。
②本诗当中诗人意识到了人生短暂,但并未堕入消极虚无,反而表现出思慕贤才,抓紧时间实现壮志雄心的非凡抱负和勃勃雄心,恰恰体现出了他的英雄本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归园田居
①陶渊明对于自由朴质的田园生活是发自真心的由衷向往,是在经历了短暂官场的痛苦煎熬和折磨后的虔诚皈依,这一点从诗歌中“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等处都能品味出来;材料中文豪们的感兴只是站在“田园生活的边上”的一时生发,是在酒足饭饱后无聊遣兴时的一种“眺望”,他们并不是田园生活的真正“信徒”,也不会丢下优裕的物质生活享受, 与陶渊明的态度有质的分别。21教育网
②从诗歌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回家种地自称是“守拙”,不过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不喜欢官场生活的羁绊束缚,而是他质性自然,渴望性灵自由,向往恬淡安详的朴质人生。21·cn·jy·com
深化巩固
1.引导同学发言谈本课学习所得和感受以及存留之疑惑,由教师和相关小组成员相机予以点评解说。
2.仿句练习:
《涉江采芙蓉》是飘零者的歌,是一首忧伤之歌,诗中有一颗怀人之心,是一颗爱心;
《归园田居》是 的歌,是一首 之歌,诗中有一颗 之心,是一颗 心;www.21-cn-jy.com
《短歌行》是 的歌,是一首 之歌,诗中有一颗 之心,是一颗 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涉江采芙蓉》是飘零者的歌,是一首忧伤之歌,诗中有一颗怀人之心,是一颗爱心;
《归园田居》是归隐者的歌,是一首恬淡之歌,诗中有一颗热爱自由之心,是一颗闲心;
《短歌行》是英雄的歌,是一首苍凉沉雄之歌,诗中有一颗思贤之心,是一颗雄心。
3.诵读三首诗作,进一步体会作品情感格调。
4.选本组所探讨诗作之外的两首作品,各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三) 拓展延伸
①听赏歌曲《短歌行》;
②课外阅读鲍鹏山的《南山种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