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声学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 ;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但 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上 。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 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
二、声音的特性
5.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音调是指声音的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响度是指声音的 。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 ,响度越大。
7.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形状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三、声速
8.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大小跟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2016 深圳市中考)深圳生产的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手机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手机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手机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A:手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处于磁场中,就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听筒的膜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的,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变式跟进1:(2017 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2015 深圳市中考)下列关于“声”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人耳听见声音是有条件的,一是物体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能够听到的范围内,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无法听到;二是人耳能听到声音必须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物体虽然振动,但没有介质存在,人耳还是无法听到声音。此题解答如下: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此说法错误。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此说法正确。
C.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此说法错误。摩擦起电是物体之间电荷的转移,电荷只能转移,无法创造。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此说法错误。带异种电荷的小球相互吸引,但如果一个小球带点,一个小球不带电,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此题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摩擦起电。
变式跟进2:(2017 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2017 南通)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
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
【解析】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声如洪钟”形容一个人说话声音大,非常洪亮的意思,故此成语描写的是声音的响度,A符合题意。
“曲高和寡”意思是非常美妙的音乐,可是无人能懂,很难找到知音。和响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悦耳动听”指的是音乐美,非常动听,人们听起来身心愉快。指的是音色,不是响度,故C不符合题意。
“余音绕梁”指的是动听的音乐让人难以忘怀,音乐的余音久久萦绕在耳旁,和声音的传播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此题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
变式跟进3:(2017 苏州)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一、选择题
1.(2017 绵阳)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2.(2017 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今年滨州市学生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
3.(2017 南京)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4.(2017 烟台)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5.(2017 镇江)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是( )。
A.传播速度;B.音调;C.音色;D.响度
6.(2017 盐城)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
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
7.(2017 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8.(2017 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2017 上海)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
10.(2017 福建)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1.(2017 乐山)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2.(2017 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2017 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4.(2017 无锡)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
15.(2017 德州)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二、填空题
16.(2017 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
17.(2017 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通过 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8.(2017 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19.(2017 长春)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2017 营口)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 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 , 不能传声。
一、选择题
1.(2016·深圳市罗湖区六校联考)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
C.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
D.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
2.(2016·深圳市龙岗区中考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音调的高低取决振幅的大小;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4.(2016 深圳市中考二模)2016年2月7日“猴年春晚”广东分会场出现如图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根据音色不同;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5m/s
5.(2015 深圳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四种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甲:雄哇通过鸣囊振动发声 乙:听不到真空中的电铃声 丙:太空中宇航员需用无线电交谈 丁:蝙蝠用超声波探测飞行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丁和甲
6.(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 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7.(2016·深圳市中考模拟)当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上与地球指挥中心通话时,是振奋人心的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航天员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C.航天员讲话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航天员讲话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8.(2017 深圳市福田区联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9.(2017 深圳市罗湖区一模)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10.(2016·深圳市中考三模)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传递能量和信息;
C.超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
D.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11.(2016 深圳市盐田区二模)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12.(2016·深圳罗湖区二模)教室的走廊安装了声控开关,当有人经过该开关附近时,脚步声、说话声、拍手声均可将声控开关启动灯亮。关于声控开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控开关通过辨别音色启动;
B.声控开关的启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启动声控开关的说话声、拍手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D.声控开关的启动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13.(2016·深圳市龙岗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音调的高低取决振幅的大小;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14.(2016 深圳市南山区五校联考)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话之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信号;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音色;
D.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5.(2017·深圳市中考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D.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二、填空题
16.(2016·深圳市宝安区联考)小军在马路边的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以卡车为参照物,轿车向 运动的,自行车向 运动(均填“左”或“右”);小军听到汽车的鸣笛声是依靠 传播的,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17.(2016·深圳市南山区模拟)小明开始学习物理后,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他开始思考以下问题:将耳朵贴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端,让小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请说说小明能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并分析原因: 。
三、综合应用题
18.(2017 深圳市宝安区五校联考)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 。
(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力学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气体 ,但 真空 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 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 能量 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回声 。
二、声音的特性
5.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 近 ,响度越大。
7.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 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8.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高于20000Hz叫 超声波 ,低于20Hz叫 次声波 。
三、声速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2016 深圳市中考)深圳生产的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手机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手机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手机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A:手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处于磁场中,就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听筒的膜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的,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变式跟进1:(2017 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之所以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有介质存在,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的特性分为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音色是分辨声源类型的特性。知道这些知识,此题不难解答。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此说法错误。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此说法错误。声音尖锐刺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不是响度。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此说法错误。声音小指的是声音响度小,不是音调变低的原因。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说法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存在,故声音无法传播。此实验也是验证真空无法传声。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2015 深圳市中考)下列关于“声”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人耳听见声音是有条件的,一是物体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能够听到的范围内,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无法听到;二是人耳能听到声音必须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物体虽然振动,但没有介质存在,人耳还是无法听到声音。此题解答如下: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此说法错误。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此说法正确。
C.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此说法错误。摩擦起电是物体之间电荷的转移,电荷只能转移,无法创造。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此说法错误。带异种电荷的小球相互吸引,但如果一个小球带点,一个小球不带电,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此题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摩擦起电。
变式跟进2:(2017 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辨别发声体是靠声音的音色;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控制噪声的产生、控制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传入人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只说声音传播速度是340m/s是错误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分辨人的,不是音调,故C错;带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
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2017 南通)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
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
【解析】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声如洪钟”形容一个人说话声音大,非常洪亮的意思,故此成语描写的是声音的响度,A符合题意。
“曲高和寡”意思是非常美妙的音乐,可是无人能懂,很难找到知音。和响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悦耳动听”指的是音乐美,非常动听,人们听起来身心愉快。指的是音色,不是响度,故C不符合题意。
“余音绕梁”指的是动听的音乐让人难以忘怀,音乐的余音久久萦绕在耳旁,和声音的传播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此题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
变式跟进3:(2017 苏州)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方面: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指的是物体振动的频率,音色指的是物体发声的特点。所有物体发声,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定不同,所以,辨别不同发声体靠的是音色。
所有,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一句声音的音色。故,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
1.(2017 绵阳)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的频率和物体本身有关,当物体本身发生变化时,物体振动的频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此题中,老师在吹塑料管的时候,逐步剪短塑料管,物体的出发生了变化,振动频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故,此题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2.(2017 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今年滨州市学生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这句话是正确的;空气的温度对传播速度有影响,但我们一般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的说法错误。
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故C的说法错误。
把学生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主要目的是减少道路汽车噪声对考试的影响,故D的说法错误。
此题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
3.(2017 南京)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解析】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音调一定要高;这里指的是声音的音调,不是声音的响度。故,此题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
4.(2017 烟台)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解析】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琴弦长度,目的是改变乐器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此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在声现象考题中,声音的特性是常见的考点。
5.(2017 镇江)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是( )。
A.传播速度;B.音调;C.音色;D.响度
【解析】敲鼓时,为了让鼓的声音大,人们就必须用力敲;所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此题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
6.(2017 盐城)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
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
【解析】音叉是可以产生固定振动频率的实验器材,同一音叉,无论敲击它的力量大小,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变。所以,重敲和轻敲音叉相比,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了。
故,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
7.(2017 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解析】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此说法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要大,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更大。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此说法错误。人要能听到声音,不仅需要物体振动发声,还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没有介质,物体振动也不会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就是超声波传递能量的例子。
D.真空也能传声;此说法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存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
8.(2017 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析】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此说法错误。判断歌手靠的是声音的音色,不是音调;不同人可以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但永远发不出相同音色的声音。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错误。“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的特点。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此说法错误。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超声波、噪声控制。
9.(2017 上海)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
【解析】“言语不喧哗”是指不让大家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说话声音要小;故,此警示语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
10.(2017 福建)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解析】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其中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故,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
11.(2017 乐山)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鼓面上的泡沫颗粒的跳动,说明了鼓面的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此说法正确。玻璃罩内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音量减弱只能说明玻璃罩内的空气稀薄。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此说法错误。物体振动的音调越高,它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高指的是频率大,不是响度大;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故,C符合题意。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在扬声器旁的烛焰的闪动正说明了这一论断。
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12.(2017 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此说法错误。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影响到音叉振动的幅度,也就是响度,而不会影响到音叉的振动频率,故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变。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此说法正确。任何物体振动,响度、音调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所以“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此说法错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击碎人体内结石的。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说法错误。双层玻璃可以有效阻止噪声传入室内,故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此题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超声波。
13.(2017 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析】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是因为伸出桌面的尺子出发生了变化,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会变。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的说法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14.(2017 无锡)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
【解析】形容一个人说话声音大,经常用“声音洪亮”、“声如洪钟”、“歌声嘹亮”等词语来描述;此题中说老师声音“洪亮”也是指的老师的声音大。故,此题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15.(2017 德州)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解析】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此说法错误。不同乐器可以发出响度相同的声音,但不可能发出音色相同的声音,所以辨别小提琴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此说法错误。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之间的对话是靠无线电传播声音信号的。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此说法错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不是次声波。
D.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说法正确。正在发音的音叉能把乒乓球弹开,正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
二、填空题
16.(2017 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现象都是因为物体在振动。如果说“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那太空中的星球、空间站等都在运动,但我们听不见来自它们的声音;此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只说传播速度,还应说明是什么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此正确的说法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m/s。
此题答案是:(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m/s。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m/s。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17.(2017 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通过 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知识,此题正确的解答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此题答案是:振动、空气、音调。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考点点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18.(2017 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解析】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高的音调高;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所以D调“1”比C调“1”的音调高。
此题答案是:音调。
【答案】音调。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
19.(2017 长春)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析】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接收。此题中,采用“微爆破”技术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这样就可以控制噪声的强度,也就是噪声的响度。
故,此题答案是:声源、响度。
【答案】声源、响度。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声音的特性。
20.(2017 营口)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 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 , 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的原因,手机铃声是由手机内的扬声器振动产生的;但是手机之间是利用无线电信号传递信息的;如果把手机放入真空罩内,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声音会越来越小,这也正说明力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出版声音。
故,此题答案是:振动、无线电、介质、真空。
【答案】振动、无线电、介质、真空。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一、选择题
1.(2016·深圳市罗湖区六校联考)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
C.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
D.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
【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没有振动就不会发声,故A正确;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小,故B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无法传播,它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故C错;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的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故D错。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2.(2016·深圳市龙岗区中考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音调的高低取决振幅的大小;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会发出声音,因为声波也包括次声波和超声波;发出声音是指人类能听到的声,次声波、超声波是声波但不是声音,故C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A错。音调指声音调子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B错。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也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声音的特性及声的利用等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解析】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真空不是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琴弦,主要是改变琴弦振动频率,也就是改变音调,不是响度;故B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能有效阻止声波的传播,属于阻止声波传播;故C错误。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穿透能力强,遇到障碍物返回,被仪器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以达到查病的目的,属于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特性和声波利用。本题考查声波传播条件,真空无法传播声音,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只要对声音传播的理解,此题不难解答。
4.(2016 深圳市中考二模)2016年2月7日“猴年春晚”广东分会场出现如图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根据音色不同;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5m/s
【解析】任何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故C错;任何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B错;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和声音来自哪里无关,故D错;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仍靠音色,故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特性、声音传播。任何声音的传播都遵循声音传播规律,声音的产生必须有声源,熟悉这些,此题不难解答。
5.(2015 深圳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四种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甲:雄哇通过鸣囊振动发声 乙:听不到真空中的电铃声 丙:太空中宇航员需用无线电交谈 丁:蝙蝠用超声波探测飞行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丁和甲
【解析】甲图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雄蛙的鸣囊振动,产生了叫声;乙图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播声音;丙图研究是声音的传播,太空中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需要用无线电联系;丁图研究的是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可以用相同声学知识解释的现象是乙和丙,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利用。这类题目,只要找到所学知识点,用知识点进行解释,就可以解答。
6.(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 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相同介质温度、密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声波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下空气温度在15 C时,声波传播速度为340m/s,故A正确;宇航员之间的交流利用的是电磁波而不是声波,因为太空中没有介质,故B错;蝙蝠的视力非常差,它是靠它发出的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和捕捉昆虫,它不能发出次声波,故C错;“乡音无改”指的是一个人的声音特色,指的是音色未变,而不是音调,故D错。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和声音的利用。大家一定要牢记声音的传播与电磁波的传播不同,声音传播必须有介质,太空没有介质,属于真空;对于属于的特征,熟悉了属于特征的三个方面,此类问题不难解答;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蝙蝠用超声波规避障碍物、捕捉昆虫就是声波利用的例子。
7.(2016·深圳市中考模拟)当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上与地球指挥中心通话时,是振奋人心的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航天员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C.航天员讲话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航天员讲话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解析】无论哪个人、哪件物体,所发出的声音都是其振动产生的,故航天员说法发出的声音也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此观点正确;速度3.0×108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是声速,故B错;航天员说话的声音不可能靠声波传回地面,因为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没有介质存在,故C错;航天员讲话声音很大不是因为她的音调高,声音大指的是响度大,故D错。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8.(2017 深圳市福田区联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不是电磁波,声波和电磁波的产生机制不同,故A错;声音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不是响度,故B错;声音的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大小,音调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故D错;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熟悉声音特征,此题不难解答。
9.(2017 深圳市罗湖区一模)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解析】“1(dou)”和“3(mi)”是钢琴上的不同音阶,它们的音调逐渐升高,这就是说“1(dou)”的音调比“3(mi)”的音调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振动频率低,音调低。所以,弹奏“3(mi)”和“1(dou)”时肯定不同的是音调。响度由弹奏时力量大小决定,弹奏时,响度有可能相同。所以,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征。只要弄清决定声音特征的三个方面,就可以解答此问题。
10.(2016·深圳市中考三模)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传递能量和信息;
C.超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
D.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解析】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具有声波的特点,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的传播遵循声波传播规律,也就是说超声波的传播必须有介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电磁波是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所以A、C错。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故D错。电磁波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形式的波,如我们接受到的手机信号、电视信号等等,所以,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波的利用。超声波、次声波都是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了解声波和电磁波产生机制的不同。
11.(2016 深圳市盐田区二模)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解析】在新年联欢会现场看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因为超声波我们是听不见的。其他三种解释都是本单元经常遇到的问题。本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12.(2016·深圳罗湖区二模)教室的走廊安装了声控开关,当有人经过该开关附近时,脚步声、说话声、拍手声均可将声控开关启动灯亮。关于声控开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控开关通过辨别音色启动;
B.声控开关的启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启动声控开关的说话声、拍手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D.声控开关的启动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解析】声控开关是靠声音传播给接收装置,此装置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来启动电路,点亮电灯的。声控开关不可能通过辨别音色启动,否则就会出现只有一个人能启动电灯的现象,它是通过声音响度启动电灯的,故A错;声控开关的启动正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启动开关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声控开关的启动也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此题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13.(2016·深圳市龙岗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音调的高低取决振幅的大小;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不是振幅,故B错;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但物体振动不一定会有声音,如果物体振动频率过高或过低(超声波、次声波),我们不会听见声音,故C错;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此话正确,故D正确。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14.(2016 深圳市南山区五校联考)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话之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信号;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音色;
D.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析】电话之间的导线传递的是电信号,不是声信号,故A错;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不是在声源出减弱噪声,故B错;分辨不同乐器靠的是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存在,故D错。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
15.(2017·深圳市中考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D.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解析】超声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同样需要介质,故A错。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因为声音传到我们耳朵,还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在真空腔里振动的物体,我们无法听见其声音,故B错。用力敲鼓,会使鼓面振动幅度增大,鼓的声音(响度)增大,而其音调不会受敲鼓力量大小的影响,故C错。从广义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活动,让人感到烦躁,影响人们健康的声音都叫噪声;当优美动听的交响乐影响到人们的活动时,也就成了噪音;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发出的频率、强弱变化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活动,让人感到烦躁,影响人们健康的声音都叫噪声。如: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工厂机器的混杂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填空题
16.(2016·深圳市宝安区联考)小军在马路边的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以卡车为参照物,轿车向 运动的,自行车向 运动(均填“左”或“右”);小军听到汽车的鸣笛声是依靠 传播的,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解析】此题涉及到运动学内容不做解释,只给出答案。小军听到鸣笛声是靠空气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为340m/s。
【答案】左、右;空气、340m/s。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
17.(2016·深圳市南山区模拟)小明开始学习物理后,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他开始思考以下问题:将耳朵贴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端,让小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请说说小明能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并分析原因: 。
【解析】小明能听到两次声音。在铁管的一端敲击铁管,铁管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铁管中传播,也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为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小明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答案】小明能听到两次敲打声。在铁管的一端敲击铁管,铁管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铁管中传播,也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为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小明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
三、综合应用题
18.(2017 深圳市宝安区五校联考)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 。
(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解析】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因此不适合做实验声源。(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A不适合。(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衣服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
【解答】解:(1)机械闹钟;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
(2)B;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
(3)泡沫、锡箔纸、衣服。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