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学案
运城盐湖地处山西晋南盆地,面积132平方千米。因其湖中的黑泥蕴含7种常量和16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可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
运城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湖光山色,景色奇特。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湖内盐田硝畦纵横如织,星罗棋布,四侧滩水浩淼,波光粼粼,洁白如雪的梯形硝堆,倒映湖水之中,形成了“千古中条一池雪”的奇观。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时期,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
运城盐湖为什么被称为“死海”?“死海”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生物难以生存;地壳运动,长期的沉淀蒸发,盐类汇集。
学习要求
1.知道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
2.分析旅游景区基本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3.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方法。
一、旅游规划
1.地位: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2.内容: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来合理发展旅游业。
二、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1.景区的吸引物:是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它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的依附对象,是景区经营和吸引旅游者的招牌,也是景区中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点。
2.旅游者:处于主体地位,需具备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等条件。
3.景区的服务业:是旅游景区内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交通、食宿、娱乐、通信和购物等。
4.三要素间的关系:旅游者是主体,旅游景区吸引物是旅游者旅游的前提条件和旅游景区服务业的基础。
旅游规划就是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吗?
【提示】 旅游规划不是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它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来合理发展旅游业;而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它是旅游规划的一部分,两者不能等同。
三、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处于首要位置。
2.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使旅游者感受到风景和谐统一的意境,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维护生态平衡。
4.最佳综合效益。
四、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1.内容: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三个方面。
2.景区形象:人们对某旅游景区总体的、概括的认知和评价。景观特色是景区形象的决定性因素。
3.功能分区:常见功能分区模式为同心圆式,从里到外依次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4.空间布局:对景区的交通线、服务设施等组成要素进行选址和定位,还要对交通工具进行选择。
突出景观特色的可行性做法有哪些?
【提示】 景区设计项目应力求独特,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保持项目与众不同的个性。
方法一:率先推出新产品、新项目,使其保持唯一性,如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公园。
方法二:使推出的项目其他地方难以仿效,如教材提到的“泰山雄伟,华山险要,峨眉峻秀,衡岳烟云”等就属于这一类。
方法三: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旅游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美国迪斯尼乐园。
一、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联系
用“规划之鹰”图,形象记忆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联系。
该图形象直观地呈现出一般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它把旅游目的地的起飞视如雄鹰之飞翔,鹰头是旅游资源和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活动;鹰要飞翔,要靠左右两只翅膀,左翼是交通条件和其他基础设施,其中交通条件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右翼是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中服务设施条件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序和规模;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相当于鹰尾,影响着它的飞翔速度和方向。在鹰的前方是客源市场,鹰会朝着那个方向飞翔。最后,在鹰的上下左右围绕着它的大气就是旅游目的地发展需要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
例1 读“规划之鹰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江南古镇周庄历经900年岁月沧桑而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水乡集镇的建筑风格,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先是名扬海外,后又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近几年,周庄的旅游业高速发展,平均每年旅游收入递增35%以上,仅门票一项年收入就超过4 000万元。
1998年苏州市政府决定修建一条城市环线公路,以筑起苏州大旅游网络。设计中的一段公路将从周庄西北侧穿过。这一决定遭到很多专家和周庄镇政府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条公路将使古镇的环境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另一些工作人员和当地部分居民认为,进入周庄的陆路交通目前只有昆周公路上的一座急水港桥,除此之外就只有走水路进入,很不方便。修好公路后,周庄将能迎接八方客,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公路走的是古镇边上,又不从里面经过,怎么会破坏古镇环境?
(1)“规划之鹰示意图”把________的起飞视如雄鹰之飞翔,鹰头是________;鹰要飞翔,要靠左右两只翅膀,左翼是________和其他基础设施;右翼是________、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相当于鹰尾,影响着它的飞翔速度和方向。在鹰的前方是____________,鹰会朝着那个方向飞翔。最后,在鹰的上下左右围绕着它的大气就是旅游目的地发展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周庄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作为一名游客,请你对在周庄附近修公路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图所描述的内容,结合旅游规划的基本知识即可解答。第(2)题,根据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结合周庄的实际情况作答。第(3)题,仔细阅读材料,根据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组织答案。
【答案】 (1)旅游目的地 旅游资源和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交通条件 住宿设施 客源市场 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
(2)周庄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富有特色的水乡景观,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周庄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有强烈的出游需求,为周庄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周庄靠近上海、苏州等大城市,对外交通联系便利,可以借助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促进了周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3)不应修公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开展应以保护资源和保护特色为前提,否则是自断财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周庄的特色是江南的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建公路和超过环境承载量的大规模旅游活动都会破坏这里的古镇环境。
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拓展延伸】 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的规划
(1)丹霞地貌
定义
世界上由红色沙砾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
名称由来
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丹霞地貌的命名也由此得来
特征
具有赤壁丹崖、顶缓、身陡、麓缓的特征
形成条件
①山体组成物质以陆相沉积的红色砂砾岩为主,岩性软硬相间,岩层平缓,垂直节理发育。②地质构造运动使得岩体整体抬升。③长期流水侵蚀、风化和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作为“天然雕塑师”,造就了这种奇特的地貌
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2)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的规划
例2 (2010·山东)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
【解析】 第(1)题,开发旅游资源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海水浴场应建在有沙滩的浅海区域,滨海地质公园作为主题公园应选择在地质作用表现强烈、地貌具有特色的区域,据此及图中信息可判断A地建海水浴场,B处建滨海地质公园为宜。第(2)题,据图可知B处地势较为险要且有断崖,为保护游客安全,所以应从游客知情、设安全护栏、加固岩石等方面做出防护措施。
【答案】 (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B地。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B地:岩石祼露,海蚀地貌发育。
(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处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
附:教材答案提示
【案例研究思考】 教材P57
提示 “案例研究”是城市旅游规划的一个例子。汉诺威市的旅游规划是非常人性化的,充分体现了满足人的需求这个宗旨。
汉诺威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外来游客短时间(比如一日游)很难全面了解城市风貌和当地历史文化。但市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以满足游客愿望:①筛选最能代表城市风貌的建筑和有特色的景点;②明确展现汉诺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③精心设计线路串联各景点,避免重复和让游客走弯路;④完善导向设施,设置标示牌和导游图,并在路面绘出清晰的标线。思考题第1题,可以借鉴汉诺威市政府的措施,第2题,根据自己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设计一条就可以了。
【复习题】 教材P57
第1题: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旅游景区吸引物、旅游者、旅游景区的服务业等。
第2题: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突出景观特色、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维护生态平衡和体现最佳综合效益。
第3题: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景区形象、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三个方面。
1.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规划就是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B.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
C.旅游规划可以有效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降低旅游投资风险
D.旅游规划是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旅游规划的理解。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它仅仅是旅游规划的一部分,两者不能等同,故A项不正确。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因为只有通过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也可以有效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降低投资风险,所以旅游规划成为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故B、C、D三项都正确。
【答案】 A
2.有关旅游景区规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景区规划有助于把旅游资源加工成旅游产品
B.旅游景区规划可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
C.旅游景区规划不包括游赏系统规划
D.通过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可促进景点旅游价值的合理开发
【解析】 旅游景区规划包括游赏系统规划。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等,其中吸引物是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
【答案】 C
3.一个人要进行旅游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
A.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就可成行
B.只要具备一定的闲暇时间就可成行
C.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和足够的时间才可成行
D.既要有金钱、时间和旅游动机,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答案】 D
下表是某班48位同学旅游经历的调查结果,读后完成4~5题。
旅游过
的人数
旅游时间
单独或
随团
旅游方式
是否住
旅馆
照相
了吗
100%
寒、暑假(还有的在五一和国庆节)
单独25%,随团75%
汽车、火车、飞机(还有的骑自行车)
大部分
100%
满意率
公费、
自费
旅游
目的
有何
收获
其他
……
98%
公费
0.5%,
自费
99.5%
主要是
娱乐、消
遣
开阔视
野,增长
知识
与外籍人
员对话、
交流,锻
炼意志等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活动已广泛普及
B.旅游活动都在寒、暑假
C.全班48位同学中有3/4的同学是随团旅游
D.旅游活动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旅游活动已大大普及,全班48人中有75%的随团旅游,而且旅游方式有的乘飞机、汽车、火车,也有的是自己驾车、骑自行车、徒步旅游等,说明旅游方式已多样化。本班48位同学主要是在寒、暑假,但旅游者只要有闲暇时间就有旅游的时间可能,所以旅游活动不一定全在寒、暑假。
【答案】 B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班48位同学在旅游过程中都照相留念了
B.全班48位同学对自己的旅游经历都非常满意
C.旅游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消遣
D.旅游内容呈多样化趋势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班同学100%的照相了,但满意率为98%,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占绝对优势,且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消遣性,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旅游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及与外籍人员对话、交流、锻炼意志等。
【答案】 B
6.下列关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景区形象和空间布局
B.景观特色是景区形象的决定性因素
C.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
D.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就是对景区服务设施的布局
【解析】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三个方面;常见的功能区有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就是对景区的交通线、服务设施等组成要素进行选址和定位。
【答案】 B
7.下列能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原则的一组是( )
①自然风景区中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
②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山谷中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
③通过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把自然、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④各地的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自然风景区中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能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这也与佛教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相一致。②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重要的构景。③人们通过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④一方山水一方情。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答案】 C
8.下图是旅游景区的两种规划布局模式,试比较其区别及形成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旅游景区规划。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通过读图找出两者的不同体现在景点或服务的集中与分散。(2)从景区规划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考虑其布局规划的合理性。
【答案】 旅游景区交通规划首先要方便游客游览各个景点,旅游景区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而兴建的,它们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景区服务设施的规划要考虑交通的便利,且服务设施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模式一,景点分散,服务设施可集中在区域中心。模式二,景点集中,服务设施需布局在其周围,以方便旅游者。
9.读下列图文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1)世博会期间,国外观光客大批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根据游客的需求,拟定三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主题旅游活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与宁波相比所具有的旅游优势。
(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是________(填“区域内”或“区域外”)。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是有限的。
【解析】 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切入点,系统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类、特征评价等内容。第(1)题,是开放性的题目,抓住该区域的突出特征即可。第(2)题,苏州地处“长三角”中心,靠近上海,与宁波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第(3)题,由消费市场主要为区域内(区域内经济发达)可得出旅游资源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答案】 (1)古典园林观赏游 水乡古镇民俗游 普陀山佛教游
(2)位于“长三角”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上海,客源地距离近;客源范围广。(任意3点即可)
(3)区域内 最优吸引半径
10.某开发商要在海边建疗养中心,计划在下图中的A、B、C、D四个区域中选址。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疗养中心最好建在A、B、C、D中的哪个区域?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2)据图分析,该地旅游发展的条件和旅游特色是什么?
(3)为使该景区更加优美,环境更加清新,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疗养院应建在环境优美、污染小、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选C地比较合适。A区域是沙滩地,属海滨风景区;B区域是绿地,是海陆过渡地带,既保护沙滩,又是海滨风景的组成部分;C区域是荒地,建疗养院,既不破坏海滨风景,又不占用好地,离海较近且靠近公路,有温泉,环境较好;D处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第(2)题,图中有沙滩、海洋,又有森林公园、温泉,还有公路,所以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集群性好,交通便利,宜开发海滨风光、观光度假、娱乐疗养等特色旅游产品。第(3)题,为了使该景区更加优美,应对荒山进行绿化,修建建筑时要使人文建筑与碧海蓝天协调统一。
【答案】 (1)C区域。A区域是沙滩,这是海滨主要景区和游人活动的主要区域。B区域是绿地,它是海与陆的边缘地带,既有保护沙滩的作用,又是海滨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C区域是荒地,在C处建疗养中心,既不破坏海滨风景,也不占用好地,又离海较近且紧靠公路,有温泉,便于交通出行以及人们欣赏海景和休养健身。D区域海拔较高,交通不便。(2)条件:有优美的海滨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集群性好,游览价值高,有公路通过,交通便利。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海滨风光,观光度假、康体娱乐疗养等。(3)绿化荒山、荒地,清除沙滩垃圾,修建人文建筑要与碧海蓝天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