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1.掌握在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重点)
2.理解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3.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难点、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选择旅游线路
阅读教材P58~P60,完成下列问题:
1.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
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旅行社及亲朋好友等处都是获取旅游资料与信息的渠道。
2.选择旅游线路
(1)选择旅游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2)线路选择
①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区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避免行程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④突出主题。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有主题。
正误判断:
(1)收集旅游信息应找旅行社,互联网提供的不准确。( )
(2)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 )
(3)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是欣赏的景点多。( )
(4)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是越快越好。( )
【提示】 (1)× 旅行社、互联网都是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
(2)× 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旅游者的兴趣和爱好。
(3)× 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
(4)× 要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教材整理2 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阅读教材P61~P65,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安全是衡量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事故原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
(1)自然因素: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突发性自然灾害。
(2)社会因素:包括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火灾及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等。
3.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
(4)加强救援,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助。
正误判断:
(1)旅游安全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人身和财产不受外来因素侵犯的权利。( )
(2)旅游安全仅影响旅游者。( )
(3)战争是影响旅游安全的最大因素。( )
(4)自然灾害不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
【提示】 (1)√ 旅游安全就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外来因素侵犯的权利。
(2)× 旅游安全不仅影响旅游者,而且影响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
(3)× 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交通事故是影响旅游安全的最大因素之一。
(4)× 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旅游者的安全,而且也对旅游业产生极大的危害。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线路的选择
南京的盛夏,酷暑难当。李老师打算偕夫人外出避暑疗养,亲朋好友建议的旅游地点有三处可供选择:大连、庐山和昆明。
探讨:如果李老师想乘船旅游且顺便到北京看看女儿,去哪一处比较合适?
【提示】 去大连。在南京坐轮船沿长江到东海,沿海北上可到大连。旅行后可乘火车到北京。
探讨:如果李老师夫妇经济上不太富裕、且时间又比较紧,去哪一处比较合适?
【提示】 去庐山,庐山较近。从时间和经济上考虑,庐山较合适。
旅游活动成功与否,旅游线路设计是关键之一。旅游线路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
要求
具体内容
目的
符合
经济
状况
考虑旅游者自身特点、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使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内容更加合理、可行
选择
最佳
路径
将沿途和旅游地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尽可能避免行程的重复
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降低旅游费用,减少体力消耗,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注意
劳逸
结合
安排游览日程时,要考虑身体条件,力求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使游程有一定的节奏
及时调节和恢复旅游者的体能,保证游览质量
突出
主题
形成鲜明的主题和特色,并将有内在联系的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对交通、食宿、游览、娱乐、购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最愉快的身心感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1.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游览线路与景观组合不正确的是( )
A.登泰山,游漓江——甲
B.游三峡,看都江堰——乙
C.住窑洞,进莫高窟——丙
D.看龙门石窟,赏中国“不夜村”——丁
(2)四条游览线路终点,暑假期间气温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甲路线不经过泰山。第(2)题,乙路线通往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答案】 (1)A (2)B
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南宋周密《观潮》是这样描写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要是大潮地段,潮水每平方米有七吨多的冲击力,几千公斤重的护坡巨石常被卷走,可谓“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以身试潮是不堪一击的,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本身,是人没有科学常识,以及自己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探讨:钱塘江大潮卷人事件主要受哪个因素影响?
【提示】 水文因素。
探讨: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应怎么做?
【提示】 选择合适的位置。
探讨:当地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卷人事件的发生?
【提示】 划定禁止进入游玩的区域;树立宣传牌,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江大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等。
1.造成旅游活动不安全的原因
自然
环境
一旦遇到突发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如地震、火山爆发、塌陷、地裂、崩塌、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海啸、台风、沙暴、有毒气体污染等
部分凶猛的野生动物、有毒植物和昆虫等
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肝炎、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等
社会
环境
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火灾、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灾难或损害
2.旅游区管理者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增强安
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秩序第二、效益第三”的理念
消除不安
全因素
清除旅游环境中的危险物;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管理
控制不安
全行为
合理限定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和空间;及时劝阻、制止、纠正旅游者的危险行为;加强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救援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助;增强自身的事故救援能力
3.旅游活动中的自我防范
自我防范是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包括旅游前及旅游过程中的工作。
阶段
自我防范工作
旅游前
了解旅游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预先规划好旅游线路,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旅游中
出游时:尽可能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防止旅游交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游览中:注意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游览线路和观景位置,避免过于冒险的旅游活动,不擅自离队,注意防火和保护旅游区的环境资源
其他:注意饮食卫生、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
2.读图,完成(1)~(2)题。
布达拉宫 梅里雪山
(1)2016年夏季,云南的李老师随团到西藏旅游,带团导游多次提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这是为了 ( )
A.充实导游词
B.强化观景的原则
C.加强对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教育
D.路边景色不美
(2)高中毕业的赵前方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到香格里拉独自登梅里雪山探险,行前他最应该准备的物品是 ( )
A.防晒霜 B.防寒服
C.雨伞 D.防蚊虫药品
【解析】 第(1)题,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危险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因此应加强对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教育。第(2)题,雪山温度较低,故行前首先应准备好防寒服。
【答案】 (1)C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旅游线路的选择
下图是旅游公司为家住武汉的王先生一家国庆“自驾游”而提供的两条旅游线路。请你结合图与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旅游公司设计旅游线路时所依据的原则,错误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B.突出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线路的鲜明主题
C.注意游客的安全因素
D.经济实惠,降低旅游者的花费
2.关于图中两条旅游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路①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①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B.线路②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②的旅游资源更丰富,游览价值更高
C.线路①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①交通便利
D.线路②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②主要是西部,花费少,费用低
【解析】 第1题,经济实惠,降低旅游者的花费并不是旅游公司设计旅游线路必须依据的原则。第2题,线路②更有游览价值,因为其旅游资源更丰富,游览价值更高;旅游资源间线路近,集群状况更好;地域组合更好。而线路①旅游资源大多雷同。
【答案】 1.D 2.B
对点训练2 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加强旅游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可有效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旅游者自身行为的叙述,与增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无关的是( )
A.随意扔弃烟头
B.干旱季节野炊
C.野外烧烤引发的山林火灾
D.自助旅游,而不随团旅游
4.搞好旅游安全工作需要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努力,以下做法不属于旅游管理者所做的旅游安全防范工作是( )
A.设置旅游警示牌和旅游安全保护设施
B.建立旅游安全联动设施
C.完善救援机制
D.旅游者自带生活用品,避免上当受骗
【解析】 第3题,旅游者无意识的行为,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例如随意扔弃烟头、干旱季节的野炊、野外烧烤引发的山林火灾等。第4题,旅游者自带生活用品,避免上当受骗,不属于旅游管理者所做的旅游安全防范工作。
【答案】 3.D 4.D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个人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结合下面的调查表,完成1~2题。
年龄
旅游动机
65岁以上
爱好自然、人文历史,消磨时间
45~64岁
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欣赏艺术性景点
25~44岁
多重性
15~24岁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热爱探险
14岁以下
好动,好奇
1.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不包括( )
A.个人知识 B.内心对旅游地的印象
C.旅游地交通条件 D.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2.从旅游偏好来看,少年儿童可能会更喜欢以下旅游目的地中的( )
A.故宫 B.天坛
C.八达岭长城 D.北京欢乐谷
【解析】 第1题,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的强烈影响,而且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人文环境、旅游价格的变化等不断变化。第2题,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
【答案】 1.D 2.D
2016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被抢被盗的新闻不时出现,尤其是发生在法国、意大利、新西兰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盗抢事件更让不少中国游客唏嘘,出境游怎么也要为自己的安全多留几个心眼。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在境外旅游时,为防止盗抢事件的发生,下列游客做法错误的是( )
A.出行前养成查看官方旅游提示的习惯
B.妥善记好当地急救电话
C.将贵重物品留在酒店或大巴上
D.留意民间热帖,安全防范有指引
4.发生旅游盗抢事件的国家,为防止中国游客数量下降,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加强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管理
B.增强事故救援能力
C.合理限定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和空间
D.控制游客在当地停留时间
【解析】 第3题,盗抢事件很多都是发生在酒店或是旅游大巴上的,因此游客切勿将贵重物品留在酒店或无人看管的大巴内。第4题,控制游客在当地停留时间,不利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答案】 3.C 4.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商报2014年3月16日消息,一个来自上海的30多人的驴友团队向黄山市祁门县警方报警,称该团队一名男性驴友在牯牛降风景区内失踪。祁门和石台两地救援人员闻讯联合救援,昨天下午成功找到失踪驴友。
材料二 “驴友”一词源自网络。“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是旅游的“旅”的谐音,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但现在更多的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宿营的户外爱好者。简单地说“驴友”就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目前,我国开展的户外运动主要包括远足、穿越、登山、攀岩、漂流、越野山地车等。这种属于“驴友”的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因为可以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锻炼意志以及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1)由材料可看出, “驴友”的成员多是________人,从他们出游方式看是________出游,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等。
(2)“驴友”出游应该具备哪些主要的旅游常识?
(3)“驴友”的这种活动对“驴友”成员自身有哪些积极意义?
(4)若“驴友”在野外迷路,该如何辨别方向?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驴友”从事的活动多数带有探险性、挑战性和刺激性,多是青年人参加,从旅游方式看属自主旅游而非跟团旅游,住宿没有现成的住所,要野外露宿,故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应有帐篷、睡袋等。第(2)题,“驴友”出游往往是结伴出游,因此要有团队精神,尤其要学会野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等。第(3)题,在材料中呈现得很清楚。第(4)题,利用指南针、树木年轮、树冠形状、手表等来辨别方向。
【答案】 (1)青年 自主 帐篷 睡袋
(2)要有团队精神,学会在野外活动中自我保护,要善于社会交往。
(3)能够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锻炼意志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4)①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其年轮,年轮宽面指示南方;②找一棵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③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④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⑤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一般来说,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把手表放平,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表盘上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大致就是南方。
[能力提升]
6.(2016·南阳模拟)“自古华山一条道”,随着人们出游率的增高,“华山天下险”逐渐被“华山天下堵”所替代,如何认识与解决华山旅游拥堵问题引人关注。下图为华山东、西进山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华山游客拥堵点多出现于东线进山山路的原因?
(2)请结合相关材料为解决华山旅游拥堵问题提供三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 第(1)题,两线相比,西线为步行通道,人员数量较少,不易形成拥堵,东线旅游交通方式便捷,吸引游客多,然而索道等交通设施的运力又是有限的,造成大量游客滞留,出现拥堵问题。第(2)题,针对华山旅游交通拥堵问题可以优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增加西线旅游人数,减少东线进山山路的客流量,合理分配人流,严格控制发售门票数量和客流量,减缓游客拥堵,进一步加强进山山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等。
【答案】 (1)相对于西线,东线旅游交通方式便捷,吸引游客多,索道等交通设施的运力有限,大量游客滞留。
(2)优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减少东线进山山路的客流量;控制发售门票数量,减缓游客拥堵;加强进山山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
7.(2016·长安五校联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古“丝绸之路”旅游是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古丝绸之路上新疆孔雀河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小明和小华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小华却认为:发展旅游业会使该区域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不适宜发展。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简要阐明理由。
(2)假设小明和同学暑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该地区旅游,你需提醒他们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解析】 第(1)题,赞成小明的观点。理由:该区域有雅丹景观、罗布泊等自然景观,有楼兰古城等人文景观,丰富且独特。这里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这里有兰新铁路、南疆铁路、以及哈罗铁路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赞成小华的观点。理由:本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业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市场距离远,客流量少,所以经济效益差。这里虽然有铁路线,但是本地区交通仍然不便。第(2)题,本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要防止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风沙大,所以要防风沙侵袭。本地区气温高,日照强烈,所以还要防晒和防暑。在沙漠地区还要防止迷路和迷失方向。
【答案】 (1)赞成小明的观点。理由:该区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且独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哈罗铁路的修建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
赞成小华的观点。理由:发展旅游业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距离市场远、客流量少、经济效益差;尽管有铁路开通,但交通仍然不便。
(2)①防止饮用水和食物短缺;②防风沙侵袭;③防晒、防暑;④防止迷路、迷失方向。
8.下图A处为我国名山之一,每年大量的游客来此山旅游观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山,与泰山、恒山、嵩山、衡山并称为我国的“________”。
(2)该山因何特色而名扬天下?
(3)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应最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4)登此山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抓住以下关键点:①利用经纬度位置和区域轮廓确定地理事物;②旅游安全问题及种类。
【答案】 (1)华 五岳
(2)因“华山自古一条路”,“华山天下险”而名扬天下。
(3)旅游安全问题。
(4)交通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