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神经调节》说课稿(第2课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神经调节》说课稿(第2课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5-15 00: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神经调节》说课稿(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选自初中《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第三节。神经系统是动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它是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统一整体的关键系统,学习本节知识对其他各章的学习具有总结和深化作用,同时神经系统中涉及到的思维活动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自身,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依据新课程标准――“知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演化图的观察,提高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因为学习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核心问题是要认识调节的生理意义和机理,这就必须将对生理功能的要求作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形态结构的了解,因为这是理解功能的感性认识基础,也是强调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方法所必要。
突出重点,可以采用从调节的有关生理问题出发,借形态结构对间题给予适当解释,再对生理功能做出概括性结论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是考虑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动机的这种认知需要,必是在适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另外,也容易从具体材料的了解中发展出因果关系判断、推理的认识来,符合一般认识规律。
难点:脑的结构、功能
三、教学准备
神经系统挂图、脊髓模型、脑模型,神经系统演化挂图或投影。
[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新名词多,尤其是直观材料难取,因此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挂图、投影、模型等教具,尽可能在讲述过程中利用简笔画给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以降低学习难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采用观看录像等方式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组成有更为生动的了解。
本节内容的教学宜用教师讲述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避免单纯讲述而引起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等消极情况的出现。同时,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
  播放一段美国篮球巨星乔丹过人上篮进球的录像,学生看到这一片段后兴趣高涨。心里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乔丹为什么能如此灵活地过人上篮,这与神经系统有关吗?神经系统究竟是怎么协调身体的……”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询问“对于神经系统,你们原来知道什么?”
 (二)新课教学;信息的处理
提问:当人在环境中接受了变化的的信息后,主要是由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呢?
学生阅读:P112 (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任务,并与由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
1、了解神经系统组成的概况:
  教师出示神经系统挂图(也可同时出示神经系统模型,直观效果会更好)。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挂图,先后介绍: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然后指出,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形态可能是怎样适合完成信息传送与调节作用的?由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则好像信息处理中心,集中于中央部位。
   教师提出,神经系统具体是怎样实现调节的呢?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了人的神经系统,在它的控制下,人才能完成种种生理活动。如我们想抬手臂,神经系统就发出神经冲动,支配手臂肌肉收缩或舒张,完成抬臂动作。现在就让我们来完成一个动作:让我们的心脏暂时停一下,或者让我们的胃肠暂时休息一会儿。
此时学生会感到茫然。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有关植物性神经的内容(或可让学生自学完成)。强调植物性神经的活动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
2、脑的结构、功能
建议用立体模型或立体图讲解介绍人脑的结构和大脑的结构
示人脑模型,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1)大脑:
结构:a、比作“核桃肉”。b、神经中枢在表面的大脑皮层中,不在内部。c、“脑大聪明吗?”引出皮层表面积决定大脑发达程度
为什么说人的大脑特别发达呢?边观察模型边介绍。
从结构上看:人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体高度密集,皮层表面布满沟、裂和回,使大脑皮层面积大大增加;皮层以下的白质发达,如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胼胝体,以及联系小脑、脑干、脊髓的神经纤维,大大增强了大脑皮层与其它中枢之间的联系。
从功能上看: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大脑还是思维的器官;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控制着其他低级中枢的活动。
人的大脑皮层沟回起伏,尤为发达,这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高度进化相适应:人的大脑皮层成为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教师提出:人们对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功能是如何研究的呢?
  [知识拓展]教师可介绍典型研究实例。如:
  一位法国医生[Broca (1860)]曾观察了这样一个病人,他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话。他的喉、舌,唇。声带等都没有运动障碍,他可以哼曲调。后来,在病人尸体解剖时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有一鸡蛋大的病变区,而右半球正常。 Broca以后又研究了8个相同的病人,都在大脑左半球这个区域受损。这些发现使Broca在1864年宣布了一条脑机能原理:“我们用左半球说话。”
  有两位德国生理学家[Gustav Fritsch和Eduard Hitzig (1870)]发现,用电刺激狗的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可以规律性地引起对侧肢体产生一定的运动。这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大脑皮层上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
  还有的科学家,在对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实验性地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观察病人的运动反应,询问病人的主观感觉。用这样的方法认识了大脑皮层主要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的部位及其支配、管理的对侧性情况。
  总之,人们可以采用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法,或者把临床观察。手术治疗和科学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得到了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许多知识。然后,教师可概括地介绍皮层几个重要的中枢功能及它们的位置。
脑的各部分都有其各自的功能,而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读图】P113 了解人脑不同部分的功能,并完成任务。
思考:为什么每节课的时间定为45分钟,中间要休息10分钟?使学生懂得科学用脑
提问:脑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去保养好大脑,让它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A.经常使用和训练大脑 B注意大脑的劳逸结合 C加强大脑的营养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E防止有害因素对大脑的损害
(2) 小脑:①由学生模拟表演醉酒后的动作,引出小脑功能。
②活动建议:课后做单脚站立平衡测试
(3)脑干:强调具有控制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并与植物人相联系。
3、脊髓:①用立体模型或立体图建构脊髓形状、位置空间概念
②反射功能:例举缩手反射等躯体反射或内反射的现象,指出这些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不必展开分析。③传导功能到下一课再提
(三)复习巩固,拓展提高
结合教材中的图形认识人的脑(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结合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大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的功能。然后通过查找资料,关注前沿科学——脑科学来进步理解人体的大脑的功能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
1、 人体所接受的信息主要是在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脑和脊髓)
2、“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和呼吸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脑中没有受伤的部分是( )
(A)大脑 (B)小脑 (C)中脑 (D)脑干
3、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自己右手中指和鼻子的快速而准确的动作,其病变发生在( )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