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自主探究】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 、 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
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目的
联络 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结果
未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 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1)路线: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 穿过 ,经西域运往 ,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的物产运到中原。
(2)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 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开辟海上交通,其一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黄海,可到 、 ;另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 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 和 。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
(1)设置:公元前 年,西汉设置 。
(2)职责:颁行号令,调遣 ,征发粮草,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
(3)意义:标志着 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 及巴尔喀什湖以
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2.班超经营西域: 时,出击匈奴,派 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还派 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合作探究】
1.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2. 观察《丝绸之路线路图》,这条路线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依据路线图,说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哪些地区?
3. 观察图片《秦朝疆域》《西汉疆域》,思考回答:西汉时疆域有何变化?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概括两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 玉门关、阳关;新疆。
2.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138 年
公元前 119 年
目的
联络 大月氏 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结果
未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 西域 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1.(1)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2)中国。
2.朝鲜、日本;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三、1. (1)60;西域都护。(2)军队。(3)西域;新疆。
2.东汉明帝;班超;甘英。
【合作探究】
1.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意义: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2. 因为这条路线最早是贩卖中国丝绸的,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变化:西汉比秦朝多了西域。标志: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两汉对西域的管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东汉派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基础达标】
1.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渭城曲》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朝时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你或许听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支歌,你也许吃过香甜可口的哈密瓜。“无有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B.促进了中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D.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3.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属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
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7.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奠定了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下列关于西域都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立于公元60年,都护府在乌垒城 B.是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C.对西域36国进行有效管辖 D.说明今新疆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8.新疆自古就是亚欧商路的重要通,古往今来无数商旅往返于此道。公元一世纪末期,派人试图沿此道沟通汉朝和大秦(罗马帝国)两国之间联系的是( )
A.张骞 B.蒙恬 C.董仲舒 D.班超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三 西汉疆域图
(1)说出材料一中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2)仔细阅读材料二,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的名称填在括号中。
示例:①(长安)②( )③( ) ④( )⑤( )
(3)对材料三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4)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能力提升】
10.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人物篇】
材料一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翁伯赞
(1)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展区二:文物篇】
(2)下图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
【展区三:影响篇】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入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物。
(3)依据材料二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参考答案:
1.B解析: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题干中“吐鲁番”是新疆地区;“无有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也是指的西域(包括新疆)地区。所以题干主要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3.A
4.C 解析:张骞通西域后,东西方交流频繁,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葡萄、苜蓿、胡萝卜、核桃等。
5. C
6.B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故选A。
9.D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事迹,班超经营西域期间,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10.答案:(1)第一次: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河西走廊 新疆 西亚 欧洲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或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10.答案:(1)张骞。品质: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时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质。
(2)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丰富了中原的饮食结构和物品品种。西域都护。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
方法
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
丝绸之路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2017年5月,北京雁栖湖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一带一路”合作大计。
师: 出示图片,简介会议情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题目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张骞通西域
【问题1】背景
观察图片《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思考:
1.“西域”指的是哪里?动手在地图上标记阳关、玉门关的位置。
2.结合课文,分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经过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思考回答:
1.分组活动:在《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上,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列表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异同点
2. 史学家翦伯赞评价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漫漫出使路,张骞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问题3】意义
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
阅读材料,思考: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丝绸之路
【问题1】路线
观察《丝绸之路线路图》,
1. 这条路线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依据路线图,说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哪些地区?
2.重走丝绸之路:动手绘制地图,并描绘丝绸之路路线,重点标记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观察图片《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说出重要的航线有哪些?
【问题2】意义
1.分组活动:舌尖上的中国---丝路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要围绕“丝路味道”拍摄一期节目,请你根据所学,为摄制组推荐食材,并撰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2. 思考: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和所经过地区各起了什么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千年丝路焕发新的生机,谈谈你对这一伟大构想的认识。
三、对西域的管理
观察图片《秦朝疆域》《西汉疆域》,思考回答:
西汉时疆域有何变化?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概括两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结合地图认识西域地理范围。补充史料,帮助学生认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西域各国,与其建立共伐匈奴的同盟关系。
生:观察图片,掌握西域地理范围。阅读史料,结合课文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分组活动,列表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感悟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生:分组活动,列表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明确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的区别。根据张骞出使路线,设想遇到的重重困难,体会张骞不辱使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明确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读图回答问题。明确丝绸之路的路线包括两部分:一是陆上丝绸之路,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图中没有明确标记的地点: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指导学生在图上标注清楚。
生:分组活动,重走绘制丝绸之路,作简单图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结合课文,了解丝绸之路名称由来。
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结合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与西域的交往,选定节目组需要的食材并撰写解说词。通过活动,直观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
生:分组活动,认识丝绸之路把西域与中原连为一个整体,沟通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史时相联,畅谈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对比变化,概括两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措施,明确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拓展延伸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来自“一带一路”27个国家的32名记者组织负责人应邀来华访问,在参与组织十九大新闻报道的同时,深入研讨“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机制。他们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中国有益,也造福世界。请根据所学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为来华记者介绍汉代“丝绸之路”。
师:出示图片,进行背景创设,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生:结合十九大前夕,沿线记者团来华组织新闻报道的新闻,积极撰写小论文为记者介绍古代“丝绸之路”。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课件19张PPT。第 1 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17年5月,北京雁栖湖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一带一路”合作大计。一、张骞通西域【背景】 “西域”指的是哪里?在地图上标记阳关、玉门关的位置。新疆楼兰龟兹于阗 结合材料、课文,分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材料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dùn迁移)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经过】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分组活动列表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异同点匈奴威胁西汉统治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匈奴威胁解除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19年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大月氏西迁,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意义】 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史学家翦伯赞评价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漫漫出使路,张骞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根据张骞的出使路线,设想遇到的重重困难,体会张骞不辱使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二、丝绸之路【路线】 这条路线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依据路线图,说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哪些地区? 西 域西亚、中亚欧
洲长安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动手绘制地图,并描绘丝绸之路路线。 重走丝绸之路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和斯里兰卡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绕过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南下再转运欧洲 观察图片,说出重要的航线有哪些? 《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要围绕“丝路味道”拍摄一期节目,请你根据所学,为摄制组推荐食材,并撰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意义】分组活动舌尖上的中国---丝路味道西 方东 方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音乐、舞蹈、宗教等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丝绸之路友 谊 之 路作用 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双赢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和所经过地区各起了什么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千年丝路焕发新的生机,谈谈你对这一伟大构想的认识。丝绸之路把西域与中原连为一个整体,沟通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观察图片,西汉时疆域有何变化?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概括两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措施有哪些?三、对西域的管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三、对西域的管理对西域
的管理西域
都护公元前60年职责: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意义:时间:班超经营
西域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拓展延伸】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来自“一带一路”27个国家的32名记者组织负责人应邀来华访问,在参与组织十九大新闻报道的同时,深入研讨“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机制。他们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中国有益,也造福世界。请根据所学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为来华记者介绍汉代“丝绸之路”。【反思完善】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