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南迁
【学习目标】
知道西晋十六国的更替,初步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重点难点】
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自主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1.西晋建立:263年,魏灭蜀。 年, 自立为帝,该国号为晋,以 为都,史称 。司马炎就是 。2.西晋统一: 年,西晋灭 ,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
1.背景:西晋初年, 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史称“ ”。 2.影响: 从此衰落;西晋时 人口纷纷南逃,形成我国历史上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东汉、 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概况:西北的 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 ;蒙古草原上的 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 ;鲜卑族一部分迁到 ,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 内迁的各族人口,已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3.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
4.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 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 任用 为丞相改革。
【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2.八王之乱发生的实质是什么?
3.《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结合材料分析:八王之乱给西晋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 导致西晋速亡的因素还有哪些?
【拓展延伸】
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1.想一想: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宗同族说明了什么??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266;司马炎;洛阳;晋武帝 2.280;吴
二、1.晋武帝;八王之乱 2.中原;第一次
三、1.魏、晋; 2.氐族;陕西关中;匈奴族;山西;辽宁;陕西
3.十六国
【合作探究】
1. 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吴、蜀两国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客观上,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2. 八王之乱的实质是司马家族同姓封王之间争夺皇位的内乱。
3.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4. 西晋灭亡主要原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拓展延伸】
少数民族统治者这些做法,既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同时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也表明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达标】
1.右图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氏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标志着西晋结束分裂,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建立 C.西晋灭吴 D.曹丕建魏
3.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顺序应该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4.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右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5.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
C.西晋统一全国 D.刘渊起兵
6.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少数民族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7.福建晋江的地名,就是因晋代南下福建的汉人沿江而居,怀念故土而得名的,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 B.三国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揭、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揭、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9.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A.成汉 B.西秦 C.北燕 D.后赵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摇役。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二 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作奴婢,用来换取军粮。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他历尽饥俄、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
到山东作奴隶。后来石勒起兵反晋,建立后赵政权。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导致了什么后果?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能力提升】
1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二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实行分封会造成怎样的危害?结合材料二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280年,西晋灭吴,这样吴国成为继蜀、魏之后第三个灭亡的国家,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了全国。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63年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皇位,建立西晋,魏国灭亡;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分析能力。西晋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观察壁画,可看出西晋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所以C正确。
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所以B符合题意。
6.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西晋的历史,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连绵不断,阶级矛盾尖锐,内迁的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西晋灭亡,仅维持了36年,所以①、②、③、④各项叙述均符合西晋历史史实,所以A正确。
7.D 解析:“八王之乱”历时16年,许多中原人纷纷逃离,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所以D正确。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民族包括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9.A 解析: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10.答案:(1)八王之乱,晋惠帝。后果: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大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2)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3)①西晋统治集团腐朽,造成“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衰落。
②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导致西晋灭亡。
11.答案提示:原因: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危害:随着诸侯实力的增强,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威胁中央统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破坏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灾难。(言之有理即可)。局面:八王之乱。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
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
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难点
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三国归晋——《三国演义》连环画第20回。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结束的?西晋统一后,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
师: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题目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西晋的建立
【问题1】
观察图片,结合课文思考:
1.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哪个?最弱小的是哪国?
2.你能说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典故吗?简述西晋完成统一的过程?
3.分组讨论: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问题2】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思考回答:
西晋石崇王恺斗富和《钱神论》材料反映了西晋初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
二、八王之乱
【问题1】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西晋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晋武帝采取什么措施?结果如何?以前学过的哪些朝代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
2.八王之乱发生的实质是什么?
3.《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结合材料分析:八王之乱给西晋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问题2】
分组讨论: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制有什么关系?此外,导致西晋速亡的因素还有哪些?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问题1】
观察图片,找一找,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结合地图,简述内迁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在何处?
【问题2】
观察《敕勒川狩猎图》《采桑图》,阅读“相关史事”,说一说内迁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前秦(351~394):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氐族苻坚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领土面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处在首位。历六主,共四十四年。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
阅读材料回答:前秦皇帝苻坚采取了哪些措施学习和接受汉族文明?产生了什么作用?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表,了解三国实力对比,分析西晋能实现统一的主要原因。明确西晋实现统一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吴、蜀两国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客观上,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生:观察图表,掌握西晋统一过程。结合材料认识西晋初期唯钱是图、道德沦丧的社会风气。认识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明确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实行分封制,希望借此来维护司马家族的统治,却导致了藩王拥兵割据,酿成八王之乱,失去了维系统一的重心。
生: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复习实行过分封制的西周、西汉。
师:指导学生分析封王起兵的目的,明确八王之乱是司马家族同姓封王之间争夺皇位的内乱。识读材料,认识八王之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国力。
生:分组活动,概括西晋灭亡主要原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师:指导观察图片,在地图上找出内迁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了解北方游牧民族迁移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生:观察图片,了解内迁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变化,认识内迁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同时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回答问题。认识各族人民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拓展延伸
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1.想一想: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宗同族说明了什么??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你知道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吗?
师:指导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认识少数民族统治者这些做法,既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同时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也表明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生:结合史料分析回答,结合新中国民族政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课件18张PPT。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三国归晋——《三国演义》连环画第20回。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结束的?西晋统一后,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一、西晋的建立【建立】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哪个?最弱小的是哪国?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结束)【建立、统一】280年,统一全国“三国尽归司马氏” 分组讨论: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
吴、蜀两国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
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材料研读】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人鲁褒《钱神论》 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神论》二、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晋武帝采取什么措施?结果如何?以前学过的哪些朝代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
措施:分封制
结果: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出现八王之乱
西周、西汉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八王之乱是司马家族同姓封王之间争夺皇位的内乱。八王之乱发生的实质是什么?材料: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八王之乱给西晋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三国鼎立
东晋十六国
西晋统一280年316年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2.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导致西晋速亡的因素还有哪些?【短命原因】匈奴灭晋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内迁各族】 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结合地图,简述内迁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何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生活状况】 结合“相关史事”,说一说内迁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问题3】前秦(351~394):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氐族苻坚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领土面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处在首位。历六主,共四十四年。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前秦皇帝苻坚采取了哪些措施学习和接受汉族文明?产生了什么作用?措施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作用 前秦迅速强大起来,阶级矛盾有所缓和,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拓展延伸】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宗同族说明了什么? 少数民族统治者这些做法,既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同时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也表明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反思完善】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