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第4章第3节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
A.观察铜牌的颜色 B.测量铜牌的质量
C.测量铜牌的体积 D.测量铜牌的密度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
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 )
A.铁比棉花质量大 B.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以上都不对
在电影中常见到房屋倒塌,重物下落,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一定是用 ( )
A.比实物密度大的材料制成的 B.比实物密度小的材料制成的
C.与实物密度相等的材料制成的 D.与实物密度相近的材料制成的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了甲、乙两种液体,放入到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体积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其密度 (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
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木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量木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计算木块密度的公式为 ( )
A. B. C. D.
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 )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甲物质的密度为2.5t/m3,乙物质的密度为2.5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2.5g/cm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 ( )
A.3kg B.30kg C.300kg D.3000kg
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 ( )
A.量筒、天平、烧杯 B.量筒、天平
C.量筒、直尺 D.量筒、天平、细线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浸没在这三杯水中(水均未溢出),则水面最高的是(ρ铝<ρ铁<ρ铜) ( )
A.放入铝块的杯子 B.放入铁块的杯子 C.放入铜块的杯子 D.无法确定
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瘪了,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 (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无法判断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产醋这种特产。各地出产的醋的密度有什么不同呢?小明为测量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下面是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油的密度时,以下四个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出部分油后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如图,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到图B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空心部分最大的是(ρ铝<ρ铁<ρ铜) (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无法确定
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实心球,质量之比为2:1,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
A.2:1 B.1:2 C.1:1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_____。
2013年2月,浙江大学研究制造出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的密度仅为?0.16mg?/?cm3。0.16mg?/?cm3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一个体重为45千克的中学生,其体积约为_________。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__关系,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其中一瓶标有“2kg/2500ml”字样,该食用调和油的密度是_________克/厘米3。将这瓶油用去一半后,油的质量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密度将____________。
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1:3,体积之比为3: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
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6千克/米3,给急救病人用去了2/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360克冰使用后熔化成水,其体积减小了________厘米3。(ρ冰=0.9×103千克/米3)
在“测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克)
40
48
m
液体的体积(毫升)
10
20
30
(1)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克/毫升。
(2)表中的m值是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小张和小王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石块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他们的实验所采用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张利用天平、量筒测量石块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②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乙所示。计算得到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 图乙 图丙
(3)小王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
①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记为m;
②小王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丙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科学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______________,石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四、分析计算题(第30题5分,第31题7分,共12分)
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为237kg的钢铁外壳,若用这种聚丙烯塑料代替,在外壳形状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除增强车体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
小明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共收了10吨,并准备将这些马铃薯卖给淀粉加工厂,淀粉加工厂根据马铃薯的密度确定收购价格。小明用所学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他先用天平称出一些马铃薯的质量(已切成小块),其质量为68.4克.。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注:质量分数是指某种物质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马铃薯密度(克/厘米3)
1.08
l.10
1.12
1.14
1.15
马铃薯中淀粉的质量分数(%)
14.0
18.O
22.5
25.4
29.0
收购价(元/千克)
0.50
0.60
O.70
O.80
1.00
(1)分析厂方收购马铃薯的价格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家种植的马铃薯的密度多大?
(3)小明家卖掉这些马铃薯将有多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