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表面》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29 13:18:00

文档简介

《地球的表面》习题
基础题
1.填空
(1)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地球仪上的蓝色表示___,绿色表示___、___和___,黄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
(3).地球表面70%是___,30%是___。
(4)在地球表面占最大面积的是___。
(5)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___上进行拍摄。7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更先进的___在空中拍摄地面,更清晰准确。
(6)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___,呈___状分布。
2.判断
(1)在地球仪上,地球的两极是白色的,说明那里是冰川。?????????????? (? )
(2)在看地图时,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来辨别方向。 (? )
(3)在地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 ( )
简答题
你知道地球的表面都有哪些形态吗?请写出八种。

2.你了解地球的陆地分为几部分吗?试写出来。
提高题
请自己制作一个地球表面的模型,制成典型成果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1)高山峡谷,峭壁悬崖,沟壑,平原,海洋(2)水,平原,耕地,森林,山地,沙漠,冰川(3)海洋,陆地(4)海洋(5)飞机,卫星(6)西高东低,阶梯
2.√ √ ×
二、综合题
1.高原、山地、海洋与岛屿、峡谷、平原、丘陵、盆地、沙漠等。
2.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
三、提高题

《地球的表面》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2.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3.认识地图各种颜色表示的意义。
学习过程
1.自主探究
(1)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地球仪上的蓝色表示___,绿色表示___、___和___,黄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
(3)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___上进行拍摄。7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更先进的___在空中拍摄地面,更清晰准确。
2.合作探究
(1)你知道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包括哪些?
(2)制作一份地球表面模型。
《地球的表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2.能够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3.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教学难点
制作地表模型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泥、沙、石块、各种枝叶、水、各种颜色的粉笔灰、网格纸、白纸、彩笔等,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有关各种地形的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出示很多风景图,让学生说说是哪里,老师简单介绍。
这些美景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这些美丽的山水,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些什么呢?
2.谈话: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有关大气、水、岩石的图片,明确认识)
3.小结:地球表面有大气,大气是构成地球的气体;有岩石,岩石是构成地球的固体;还有水,水是构成地球的液体。还有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新授
制作地表模型
1.谈话:在地球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地球表面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地形。
2.提问: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呢?
了解地形可分为平原、山脉、河流等
3.谈话: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即把它们做出来呢?
4.出示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完成。
5.分组讨论设计图。(小组之间协调分工,尽可能地呈现多种多样的地表类型。)
6.讲述布置要求:
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许各组去参观。
下面我们四个人一组,来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地方的模型,材料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实验桌里了,注意不要把东西弄到地上,不要把地面桌面弄脏。
7.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制作。
8.学生制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画模型
1.谈话:刚才我一直在各组“旅游”,你们设想的这些地方真的很漂亮,(举例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下面我想请大家把你们设计的这些地方描在我的这张明胶片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永久保存它们了,愿意吗?
2.讲解:这个明胶片上一面是有粘性的,大家用手指一摸就知道了。我们把光滑的一面朝下盖在大家制作的模型上,用水彩笔在上面描出地形的轮廓,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比如小河可以用蓝色。描的时候要利用这上面的网格把图画的更准确些。
3.学生描图,上色。(教师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如俯视图和平时看到物体的角度不同。
4.谈话:现在,我们把画好的图后面放一张白纸,举起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看我们画的是什么?(师生讨论)
5.谈话:没错,我们画的就是地图啊,当然真正的地图要画很大的地方,别说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还需要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地图。我们把书翻开,你们看这里的方格图就比我们的明胶片小了很多,你能把我们的地图正确地画到这儿吗?该怎么画?
6.讨论交流。
7.在书上制作地图。
8.谈话: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地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球,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片。
9.出示几张航空照片。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手段各有哪些优点,并与过去的手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先进性。
10.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现代手段,引导学生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
(三)了解世界地形
1.出示地形地球仪,提问:在这个地球仪上最多的颜色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师生共同探讨地球仪上所表达的意义。
认识各种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3.出示世界地形图,提问: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哪些地方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南极应该在哪里?北极应该在哪里?
4.学生回答。
5.小结:我们的世界一共有七大洲、四大洋,海洋在地球上占到了大部分,陆地上又是高原多,平原少。我们的家乡地处长江下游,这里属于平原,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河的下游一样,这里也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长大了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
(四)认识地图
1.提问:今天,很多同学都带来了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地图?(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几个图例,提问:你能看懂地图吗?这在地图上一般都表示什么?
3.讲解图例。(具体图例情况参见常见的地图)
练习
1、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 、 、 、 、 等。
2、地球仪上的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 和 ,黄色表示 、 ,白色表示 。
总结
有句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就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情况。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作业
1.地球表面的地形包括哪些?
2.地球仪上各种颜色表示什么?
3.制作一份地球表面模型。
板书
地球的表面
水 岩石 大气层
高原 山地 海洋和岛屿 峡谷 平原
“三山六水一分田”
课件15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单元地球的表面 这是什么地形? 你能说一说吗?地球的表面 这是什么地形?你能说一说吗?地球的表面 这是什么地形?你能说一说吗?地球的表面平原:地平而宽广地球的表面山地:地势高而崎岖 地势高耸地球的表面丘陵:海拔高 山顶浑圆地球的表面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低地球的表面高原:海拔较高 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地球的表面峡谷:深度大于宽度 谷坡陡峻的谷地怎样制作轮廓地形图介绍地形图 地图上常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比如用深浅不同的褐色和棕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不同深度的海洋。地球的表面1.地球上有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 、 、 、 、和 。 2.地球仪用颜色表示不同的基本地形,红色表示 ,蓝色表示 , 绿色表示 。练习作业 用所学知识制作你的家乡的地形图,并与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