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声学
1.2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一、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 超声波 ,低于20Hz叫 次声波 。
2.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 次声波 交流;蝙蝠、海豚能发出 超声波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次声波 等。
二、声的利用
3.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4.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5.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 噪声 。
6.噪声的控制主要从 声音的产生 、 声音的传播 和 声音接收 三方面加以控制。
考点一:超声波、次声波
(2017 深圳市)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鱼在水中漂﹣光的折射;
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
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和振幅有关;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解析】鱼在水中漂是鱼受到了浮力,故A错;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音调和振幅有关,故C错;发生台风和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用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它利用的是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利用。
变式跟进1:(2017 广东中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Hz-2000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解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大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由图可知,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频率也各不相同;大象发出的声音频率较窄、较低,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较宽。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在85Hz-1100Hz之间,它不是听觉频率范围,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A错;蝙蝠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是1000Hz,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大象能听到的最高频率是20000Hz,不属于超声波,故D错;狗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较宽,是15Hz-50000Hz ,故B正确。
【答案】B。
【考点点评】本题考查超声波和次声波概念。属于简单知识点,无难度,只要大家会分析即可。
考点二:声的利用
(2016 广东省中考)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解析】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大,故A错;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会改变小提琴振动频率,即音调,不是音色,故B错;房间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防止噪声传入房间,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故C错。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超声波、声音的产生、噪声的控制。
变式跟进2:(2015·佛山)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是通过电磁波确定障碍物位置的;
B.卫星与地面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C.电磁波和超声波可在真空中传递信息;
D.卫星导航是靠声纳来传递路况信息的
【解析】蝙蝠不能发出电磁波,也不可能通过电磁波确定障碍物位置,故A错;电磁波和超声波不同,超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也就无从谈起传递信息,故C错;卫星导航是靠无线电信号,也就是电磁波信号传递路况信息的,不是声呐,故D错。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超声波、声音的传播。
考点三:噪声危害与控制
(2016·佛山)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C.禁鸣喇叭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D.只能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少噪声
【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禁鸣喇叭是控制声源产生噪声,和传播过程无关,故C错;阻断噪声的传播只是控制噪声的一种,故D错。声音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噪声的控制。只要了解声音的传播特点和控制噪声的方式,此题很好解答。
变式跟进3:(2016 揭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解析】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传播过程中,故B错;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正是利用声波的能量,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是正确的,故C正确;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是音调越高,故D错。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的控制、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传播。注意噪声控制类的题目较多,只要大家能牢牢地记住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就能很好的解答此类题目。
一、选择题
1.(2017 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
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
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
【解析】声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能量的传播;故A的说法是正确的。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但有振动、有介质人不一定会听见声音,因为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振动频率有一定范围,超出这一范围人耳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B的说法错误。
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所以医学上经常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故C的说法正确。
茂密的树木可以有效阻止噪声的传播,也是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的有效方法;故D的说法正确。
此题B符合题意,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控制。
2.(2017 益阳)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解析】噪声控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环境污染问题,噪声的控制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控制噪声可以从控制造成产生、控制噪声传播、控制噪声接收三个方面入手。A中是在噪声产生处控制噪声,B中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C是在噪声接收处控制噪声,D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所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此题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
3.(2017 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解析】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此说法错误。任何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的声音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笛子的声音不是笛子振动产生的,它是笛子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此说法错误。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说笛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是错误的,它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大小会逐步变小。故B错误。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此说法错误。影响人们正常活动的任何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此说法正确。按住不同的笛孔,笛子振动的频率会发生变化,笛子发出的声音音调会发生变化。此题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
4.(2017 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解析】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此说法错误。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错。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以出去人体内的结石,这也证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此说法错误。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只是控制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往外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C错。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较慢,水中较快,钢铁中更快。故D的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控制。
5.(2017 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解析】控制噪声可以从控制造成产生、控制噪声传播、控制噪声接收三个方面入手;此题中,纺织工人带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控制噪声接收,故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
6.(2017 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
D.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析】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说法正确。把乒乓球弹开是因为音叉振动引起的,也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此说法正确。真空罩中没有介质,故声音无法传播出来,人也就无法听到闹铃声。
C.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此说法错误。汽车不再鸣笛,声源不再振动,故此是在声音产生环节控制噪声。
D.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在扬声器旁的烛焰能够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控制。
7.(2017 临沂)下列四副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解析】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此说法错误。消音器安装在摩托车排气筒上,属于在生源处控制噪声。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此说法错误。蝙蝠的导航系统是靠超声波传递信息实现的,在太空中没有传播的介质,故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此说法正确。把小球弹开是因为音叉振动产生的,故C的说法正确。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越细它的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细的橡皮筋是高音弦。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控制、声音的特性。
8.(2017 兰州)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解析】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物体的结构、粗细、长短都会影响其音调;不同物体可以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但不会发出相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9.(2017 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解析】噪声控制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加以控制,也就是控制声源产生噪声或者说控制声源产生噪声的响度。此题中,安装双层玻璃是控制噪声进入室内,属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捂住双耳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处控制噪声;剧院吸引材料是防止属于的反射;只有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此题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
10.(2017 攀枝花)如图所示的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小了;
C.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解析】A.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此说法错误。手放在不同位置,琴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改变的是音调,不是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小了;此说法错误。罩内空气少了,声音传播受到影响,所以声音小了,发声体的振动没有变化。
C.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此说法错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传播,不会起到防止汽车发出噪声的作用。
D.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此说法正确。乒乓球被弹开是音音叉的振动引起的,也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
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控制。
11.(2017 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在中无法传播;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调高低和物体振动幅度无关。
所以,以上选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故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12.(2017 鸡西)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此说法错误。钢尺振动越快,钢尺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不是响度高。故B错。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此说法错误。噪声检测仪只能检测环境中噪声污染指数,无法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错误。B型超声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制成的,它不能传递能量。
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噪声控制。
13.(2017 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解析】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来探测地震方位。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来探测道路障碍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具有高能量,利用此能量可以振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利用超声波探伤金属工件属于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例子,故D不符合题意。
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次声波。
14.(2017 衡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解析】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此说法错误。这是为了减小声音反射,增加漫反射,使整个剧场都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错误。医生利用B超是超声波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此说法正确。在空气中,声速远远小于光速,在百米比赛中,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故以看见光为开始计时点是正确的。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此说法错误。“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噪声控制。
15.(2017 营口)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B.地震时,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是超声波;
C.学习时,响亮的广场舞音乐声对同学们来说是噪声;
D.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解析】A.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此说法错误。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不是利用其传递信息来实现的。
B.地震时,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是超声波;此说法错误。地震时,伴随超声波的产生,不是超声波。
C.学习时,响亮的广场舞音乐声对同学们来说是噪声;此说法正确。凡是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秩序的声音都是噪声。
D.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此说法错误。音调是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不同物体音调可能相同,但每个物体振动的音色各异,故D的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利用、噪声控制、声音特性。
16.(2017 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解析】噪声控制有三种渠道:控制噪声产生、控制噪声传播、控制噪声接收。
在声音产生处控制噪声,可以控制声源的振动,也控制控制声源发出的噪声向外传播。此题中,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就是属于在产生处减弱噪声。故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
17.(2017 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高能量清楚人体内的结石、用超声波清洁牙齿等,就是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此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利用、超声波。
18.(2017 益阳)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解析】噪声控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控制噪声产生;(2)控制噪声传播;(3)控制噪声接收。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一方面不让噪声产生,控制声源振动;另一方面控制声源产生的噪声传播出去或者消弱噪声。
此题中,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就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消声器可以大大减弱噪声传播到周围。故此题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
19.(2017 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解析】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此说法错误。物体振动越快,它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错。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又高,利用超声波的特点可以清楚人体内的结石。故此说法正确。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此说法错误。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无法控制其振动,只是控制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此说法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传播较慢,水中较快,钢铁中更快。
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传播、噪声控制。
二、填空题
20.(2017 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 ,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人在雪山中不能大声说话,是为了防止雪山发生雪崩,这是声音能传递能量的例子。
故此题答案是:振动、能量。
【答案】振动、能量。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
一、选择题
1.(2016 深圳中考特训)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人们用声音交流就是传递信息的例子,超声波碎石机是利用超声波高能量的特点制成的。能听见物体振动的声音,还需要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物体振动,但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不会听见声音,所以,“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是错误的。“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声音的产生,所以B错。“听诊器”能使心脏产生的声音有效传播给医生,不可能使人的心脏声音的振幅增大,也不会改变音调,故C错。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此能量能够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超声波的一种应用,故D是正确的。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的利用。声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可以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为此类解题打下基础
2.(2016 深圳市福田区联考)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可以判断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C.马路两旁植树,可以降低噪声的频率;
D.蝙蝠用次声波确定目标的方向
【解析】按普通人的听觉,0-3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声音;20-40分贝属于安静、舒适的环境;40-60分贝是一般水平;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算是吵闹;所以,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正确的。台风发出的是次声波,用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来判断台风的方位和强度是无法实现的,故B错。马路两旁植树,可以阻止噪声的传播,但无法降低噪声频率,故C错。蝙蝠是用超声波确定目标方位的,不是次声波,故D错。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利用、噪声的控制。
3.(2016 深圳市中考选择题特训)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与太空中的“天宫一号”飞船顺利完成交会对接,这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完全独立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对接的整个过程,我国地面技术人员对飞船进行控制是通过( )。
A.超声波;B.电磁波;C.激光;D.次声波
【解析】太空是真空,没有传播声波的介质,所以地面技术人员对飞船的控制无法利用声波,故A、D错;激光最显著的特点是方向性好,但在太空激光信号无法达到对飞船进行对接的信号发送,故C错;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超声波、声音的利用。
4.(2016 深圳市龙岗区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
C.医生常用小平面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
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故A错;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控制电视机的,不是超声波,故B错;医生常用小平面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信息,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故C错;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是正确的,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超声波、声音的利用、光的反射、透镜成像。
5.(2016 深圳市中考选择题特训)下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甲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
【解析】甲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声音产生处控制噪声,不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故A错。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不是音色,故B错。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是电磁波,与“B超”不同,故C错。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超声波、声音的特性、电磁波。
6.(2016 深圳市中考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解析】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是正确的,也正是声能传递信息才制成了B超仪,故A正确;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是正确的;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也是正确的,这是本单元的基本概念;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是错误的,音叉是可以产生固定音调的实验仪器,音叉的音调和敲击力量无关,故D错。此题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的控制、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传播。
7.(2015·深圳市盐田区五校联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声现象概念掌握情况。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其目的是控制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上对噪声的控制,故A错;敲锣力量大小影响声音的大小,就是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C错;B超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进行诊病,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控制、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
8.(2015 深圳市福田区中考模拟)、噪声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以下四个措施中:①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②高架桥旁的房子的窗户和门采用双层玻璃;③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④公路两旁植树。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可以控制噪声的产生;高架桥旁的房子的窗户和门采用双层玻璃可以有效阻止噪声的传播;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可以阻止噪声传播给旁边的路人或居民;公路两旁植树也可以有效阻止噪声传播。故此几种措施对控制噪声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的控制。
9.(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成为声源;
B.隔声、吸声和消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
D.空气传声是空气形成的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解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所以A错误。消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隔声和吸声不属于此类型,所以B错误。听声辨人靠的是人声音的音色,而不是响度,所以C错误。声音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播出去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使空气产生疏密相间的波动,然后再影响到其周围,这样就能不间断的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的控制。噪声的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早噪声进入耳朵。生活中,这几种方式常见。此类题目也会经常出现。
10.(2016 深圳市罗湖区六校联考)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解析】关闭房间门窗可以防止噪声传播进屋内,属于传播途中防止控制噪声;会场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属于关闭了生源,属于防止噪声产生;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离窗,是防止噪声传入房间,属于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属于接收处控制噪声。由此可知,防止噪声产生的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的控制。
11.(2016 深圳市宝安区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D.带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物体振动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不是响度,故C错;带防噪声耳罩是阻止噪声进入耳朵,是在接收处防止噪声,故D错;回声也是声波,所以它的传播速度和原声是相同的,故A正确。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
12.(2017 深圳市福田区联考)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解析】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少车辆产生的噪声传播到其他地方,属于在噪声传播上对噪声的控制。故B正确。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噪声的控制。
13.(2016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B超”看胎儿发育情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Hz,则它翅膀每分钟振动15次;
D.在30db环境中正常人耳听不出有声音
【解析】利用“B超”看胎儿发育情况,是利用声波的回波信号,这也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A正确。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反射能力强,来探测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的,它不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错;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Hz,应是它翅膀每秒振动15次,而不是每分钟,故C错;在30db环境中正常人耳能听见声音,只是此声音没有超出人所能承受范围,故D错。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超声波、声音的利用。
二、填空题
14.(2017 深圳市中考模拟)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小郑,他把闹铃关掉,这里是从 控制噪声。这里说的“逐渐变强”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细心的小郑发现,闹钟响时桌面上的饼屑跳动起来了,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解析】把闹铃关掉,等于关掉了生源,是在生源处控制噪声;“逐渐变强”是指声音越来越大,指的是响度;闹钟响时,桌面上的“饼屑”跳动起来,是因为振动产生的,也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答案】生源处、响度、振动。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噪声的控制。这种例子很多,大家不难判断答案。
15.(2017 深圳市中考模拟)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试计算海洋中该处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
【解析】利用回声可以进行距离测量,此题就是利用超声波测量海底深度的例子。解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发出超声到接收到回声,声音信号走的是一个来回。
解:从发出超声信号到接受到回波信号时间是3s,那么声波传到海底时间是1.5s。
所以,海底深度为:。
【答案】2296.5m。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噪声的控制。这种例子很多,大家不难判断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声学
1.2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一、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 ,低于20Hz叫 。
2.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 交流;蝙蝠、海豚能发出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等。
二、声的利用
3.声音能够传递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4.声音可以传递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5.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 。
6.噪声的控制主要从 、 和 三方面加以控制。
考点一:超声波、次声波
(2017 深圳市)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鱼在水中漂﹣光的折射;
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
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和振幅有关;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解析】鱼在水中漂是鱼受到了浮力,故A错;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音调和振幅有关,故C错;发生台风和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用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它利用的是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利用。
变式跟进1:(2017 广东中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Hz-2000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考点二:声的利用
(2016 广东省中考)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解析】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大,故A错;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会改变小提琴振动频率,即音调,不是音色,故B错;房间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防止噪声传入房间,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故C错。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超声波、声音的产生、噪声的控制。
变式跟进2:(2015·佛山)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是通过电磁波确定障碍物位置的;
B.卫星与地面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C.电磁波和超声波可在真空中传递信息;
D.卫星导航是靠声纳来传递路况信息的
考点三:噪声危害与控制
(2016·佛山)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C.禁鸣喇叭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D.只能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少噪声
【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禁鸣喇叭是控制声源产生噪声,和传播过程无关,故C错;阻断噪声的传播只是控制噪声的一种,故D错。声音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传播、噪声的控制。只要了解声音的传播特点和控制噪声的方式,此题很好解答。
变式跟进3:(2016 揭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一、选择题
1.(2017 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
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
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
2.(2017 益阳)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3.(2017 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4.(2017 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5.(2017 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6.(2017 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
D.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7.(2017 临沂)下列四副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8.(2017 兰州)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9.(2017 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10.(2017 攀枝花)如图所示的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小了;
C.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1.(2017 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12.(2017 鸡西)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13.(2017 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14.(2017 衡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5.(2017 营口)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B.地震时,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是超声波;
C.学习时,响亮的广场舞音乐声对同学们来说是噪声;
D.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16.(2017 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17.(2017 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18.(2017 益阳)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19.(2017 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二、填空题
20.(2017 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 ,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一、选择题
1.(2016 深圳中考特训)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2016 深圳市福田区联考)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可以判断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C.马路两旁植树,可以降低噪声的频率;
D.蝙蝠用次声波确定目标的方向
3.(2016 深圳市中考选择题特训)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与太空中的“天宫一号”飞船顺利完成交会对接,这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完全独立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对接的整个过程,我国地面技术人员对飞船进行控制是通过( )。
A.超声波;B.电磁波;C.激光;D.次声波
4.(2016 深圳市龙岗区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
C.医生常用小平面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
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5.(2016 深圳市中考选择题特训)下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甲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
6.(2016 深圳市中考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7.(2015·深圳市盐田区五校联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8.(2015 深圳市福田区中考模拟)、噪声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以下四个措施中:①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②高架桥旁的房子的窗户和门采用双层玻璃;③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④公路两旁植树。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成为声源;
B.隔声、吸声和消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
D.空气传声是空气形成的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10.(2016 深圳市罗湖区六校联考)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1.(2016 深圳市宝安区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D.带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2017 深圳市福田区联考)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13.(2016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B超”看胎儿发育情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Hz,则它翅膀每分钟振动15次;
D.在30db环境中正常人耳听不出有声音
二、填空题
14.(2017 深圳市中考模拟)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小郑,他把闹铃关掉,这里是从 控制噪声。这里说的“逐渐变强”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细心的小郑发现,闹钟响时桌面上的饼屑跳动起来了,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15.(2017 深圳市中考模拟)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试计算海洋中该处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