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海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8 14: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海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2) ,载不动许多愁。
(3) ,人迹板桥霜。
(4)梳洗罢, 。
(5)足蒸暑土气, 。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7)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9)无意苦争春, 。
(10)《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的语句是: , 。2·1·c·n·j·y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帝王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策。
C、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其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要给我们叙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等几件事。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shèn ① (A、渗 B、湛 )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辉,是智慧的结晶。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瑰 ② (A、guì B、guī)丽宏伟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散文诗,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甲】(A、愁肠百结 B、悲天悯人)的情愫、妙笔生花的笔墨,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乙】(A、镌刻 B、铭刻)出这悠久的诗意中国,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原句: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修改句: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B、全词采用写实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C、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 的“八百里”指“牛”,意思是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D、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
【乙】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资治通鉴》节选)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4)苟能制吾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B、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C、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D、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亮数挑战,懿不出。(2分)
9、【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品质,请简要概括。(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母亲齐肩灰白的头发,鬓边有几丝飘到脸上,粉红的桃花瓣纷纷落,落在她灰白头顶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觉得笑得如此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须说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站台上稀稀落落的人。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心酸,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B、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增添语言的趣味性,揭示文章的主旨。
C、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D、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11、在我的四次目送经历中,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句子中,加点词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3分)
(2)“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www-2-1-cnjy-com
13、文中第⑧段写龙应台的这番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中西方孝文化的文化差异
①众所周知,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②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而西方现代经济的发达水平使得它有能力建设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尽管许多老年人会比较孤独,晚景凄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他们更不愿麻烦子女,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③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④首先,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⑤其次,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西方则是少年至上。相对来说,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多,对父辈一味的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化。
⑥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所以,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也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⑦总之,中西方孝文化截然不同而又各有所长,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孝文化正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孝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有删改。)
15、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指出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B、虽然西方现代经济发达,建设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但老年人依然感到比较孤独,晚景凄凉。
C、第四段引用陈独秀的话,目的是使论证更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也更具文采。
D、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只是对西方孝文化研究有意义。
16、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17、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方孝文化“长”的具体体现。(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来源:21cnj*y.co*m】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根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21cnjy.com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21·世纪*教育网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版权所有:21教育】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8、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3分)
A、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B、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C、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D、受访者一致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19、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
、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的铭文字体总称为 。(3分)
20、根据以上几则材料,你分析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有哪些意义?请分条概述。(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1教育网
(2)“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冰心的这首小诗热情地歌颂了生命。(《繁星.春水》) ( )21*cnjy*com
(3)鲁滨逊和星期五营救了内讧的暴徒劫持的英国商船船长和大副后,决定乘这艘商船回国。回国前,鲁滨逊把岛上的产业交给了两个被他俘虏的暴徒。(《鲁滨逊漂流记》) ( )
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侯。”
“是的,先生” (《简.爱》)
文中的“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
——罗曼罗兰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
——海子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1)长烟落日孤城闭 (2)只恐双溪舴艋舟 (3)鸡声茅店月 (4)独倚望江楼 (5)背灼炎天光 (6)人比黄花瘦 (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生子当如孙仲谋 (9)一任群芳妒 (10)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www.21-cn-jy.com
2、B
3、(1)A B (2)B A (3)影响了一代代平凡而美丽的华夏儿女。
4、B
5、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
6、(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奔走效劳 (3)送给 (4)如果
7、B
8、(1)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
9、【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忠诚(或知恩图报;报先帝,忠陛下;鞠躬尽瘁;一心为国;为主分忧等)【乙】主要体现诸葛亮智慧(或聪明;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等)
10、A
11、无奈——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痛苦深重
12、(1)示例:“无限拉长”用词精妙,描绘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方的背影,突出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示例: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见底的铅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目送父亲离世的悲痛之情。21·cn·jy·com
13、示例: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在生命成长、独立、逝去的过程中,从不舍、落寞、痛楚转为正视、坦然、勇敢放手,体现作者对生命与亲情的理性思考。21*cnjy*com
14、示例: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经历中生发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答出两点即可)【出处:21教育名师】
15、D
16、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 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 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
17、(1)子孙满堂,老有所养,能享受天伦之乐;(2)家国同构,便于统治者通过家庭治理国家;(3)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密联系且相互负责,便于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意思对即可。)
18、D
19、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苏轼等(写出两个即可) 金文
20、①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⑦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特长,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一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1-c-n-j-y
21、(1)×(2)√(3)√
22、原因:罗切斯特德的疯妻子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1分),罗切斯特为救人最后离开,却被一根掉下的大梁砸坏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另一只眼也跟着发炎瞎了(1分)。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