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全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拗/拗口 忧郁/郁郁葱葱 老马识途/博闻强识
B.胳膊/账簿 契约/锲而不舍 日月如梭/严刑峻法
C.模样/模范 折腾/百折不挠 羞愧难当/当机立断
D.晾晒/原谅 祈祷/一筹莫展 毛骨悚然/万籁俱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艳羡 搏物馆 觥筹交错 涕泗横流
B.惊讶 劳什子 神采焕发 春风得意
C.装潢 隐私权 如释重负 任重道远
D.残酷 气汹汹 如临其景 忐忑不安
3.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 、 、
、 、 。
①大桥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和连接线
②无论是在地面远观,还是从高空俯瞰,大桥都宛如~条巨龙绵延在伶仃洋上
③其中,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组成
④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⑤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
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⑧⑤②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⑨⑤④
4.古诗文默写。(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 ”。
(4)诗人席慕容曾说过:“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道出了自古至今游子们的心声。“ , ”(《天净沙秋思》),乡愁是马致远久别故乡的黯然神伤,“ , ”(《渔家傲秋思》),乡愁是范仲淹酒入愁肠的无奈与悲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乡愁是崔颢对故乡的不尽遥望。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任选《水浒传》里宋江的一个绰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述其性格特征。
①孝义黑三郎 ②及时雨
(2)反抗是经典名著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反抗的也许是强权,也许是命运。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分析人物反抗精神。
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③《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8分)
材料一 右表是2014年中国实体书店图书零售情况分析表。
材料二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却有一些特色书店异军突起。三联韬奋书店宣布24小时营业,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更多的读者重新回到书店,用每一本书,向读者打开一个奇异的世界。北京一家名为“豆瓣”的小书店像路边的小花悄悄地绽放了别家书店都卖畅销书,他们却将目光盯在了出版社的库存书和书店的退书上,契合北大、清华师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钟书阁被誉为“上海最美的书店”,设计别具匠心。书,不一定在书架上,也可能在你脚下,在每一级台阶上,在透明的玻璃底下,静静地躺着,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
(1)比较“材料一”图表中的两组数据,分析出中国实体书店图书零售情况的三个结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3分)
(2)归纳出“材料二”所述特色书店能异军突起的秘诀。(3分)
(3)一家实体书店为了吸引读者,采取下列讎,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把图书封面设计的更加精美新颖。B.在书店开设名家系列讲座。
C.把书店与画廊、花店等混合经营。D.开展购书积分换礼物活动。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①大山深处,绒花开的时候,她出生了,姣好的面容,粉嘟嘟的。奶奶看着窗外那株高大的绒树,给她取名绒绒。六岁那年生一场大病,让她成了一个耳聋的孩子。此时,院里那棵大绒树,开得如火如荼,而一家人的心却似在冰窖里一般,父亲母亲叹着气,把她的名字换了字——茸茸,父母的!心意是,山上的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女儿也是这山上的一棵小草,他们期望奇迹出现,上天能在女儿的两只耳朵里开出花来。
②她的言语一天比一天少。一天,奶奶为了讨她欢心在为新嫁娘剪窗花的时候,悄悄给她留下几朵,望着鲜红的窗花,她的眼光亮了,一整天都喜气洋洋的。她把它们贴在自己的小窗前,望着它们发呆,望着它们微笑,有一天,她用哥哥用过的旧作业本,比着画着剪,这个根剪断了,那个茎剪开了,剪了不知多少遍,她累出一头一脸的汗水。最终,她欢叫着,跑向下地刚进门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她的快乐像风,钻入每个人的眼里和心理。大人们商议,奶奶以后不下地干活了,专门在家里教她剪窗花。
③人们发现,茸茸虽然只上过一年学,却很聪明,不仅会剪花呀草呀,还会照着春联剪字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认可后,茸茸更热切地想学习更多的字,爸爸教她,妈妈教她。
④她还想学更多的字。有一天,她独自去村里的小学校,找到当年教过她一年的李老师,央求老师让自己上学。小茸茸拉住李老师的手,在她的手心里写, “我想上学”,然后,她还指指自己的心-,指指脑袋——李老师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妈妈也为女儿倔强的念头无奈,她跟女儿一起请求李老师:“让她来旁听吧,学多少算多少……”就这样,茸茸成了一名特殊的编外生。她不顾别人的嘲笑和小伙伴的捉弄,只管尽力而为地学,听不到怎么学啊?她看老师的嘴唇,再摸摸自己的嘴唇,她的经验全来自六岁之前的言语经验。
⑤外出求学的哥哥,从大山外面给她带回一本漂亮的《剪纸大全》,哥哥告诉她这是一项“民间艺术”。利用假期,哥哥还生吞活剥地教会她一句英文诗,翻译过来是24个字,哥哥临走的前一晚,她全部把它们剪了出来——“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
⑥哥哥被她的“剪字”震惊了,这些字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两只耳朵上开出无数的花儿!
⑦仔细端详,每一个字的每一笔里都开出花来,每一个字都是一朵花,连在—起,正是她的名字,耳朵土开出许多花来。哥哥把它们一并拍下来,放在博客里,立即引来众多关注。有一所民办特殊教育学校找到她,免费让她入学,她于是读了这所民办学校的中学,又读它的大学,之后,她代表这所民办学校参加国际民俗表演,—举夺魁。
⑧当人们惊叹她绽放的鲜妍时,她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她的剪纸依然组成那幅图画——一双开着花的耳朵一……
⑨大山深处,她的家门前,那一树绒花开得如火如荼,白发的父母在树下,看着漫山的碧草,他们感叹,树有树的花,草有草的花,茸儿也有她自己的花!
(选自《意林》原创版,有删改,作者:秦湄毳)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主要经历。 (4分)
8.文章开头和结尾两处都写到了那一树绒花“开得如火如荼”,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9.细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
最终,她欢叫着,跑向下地刚进家门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她的快乐像风,钻入每个人的眼里和心里。
10.本文以“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花”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4题。(共1 2分)
深挖一眼泉
①近日阅读,看到一个有趣情节。据载,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写的石碑。他观赏了一阵,刚准备离开又忍不住返回,然后下马继续研究。最后,干脆坐下来反复揣摩,竞在碑旁一连坐卧3天。如此专注,不知者或以为痴,却是成就事业的始然。
②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不专不诚,焉能成事?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
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③反观一些人,缺乏尽职履责的恒心和定力,在浮躁中蹉跎了时光,靡费了才干。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想调岗位、换环境;有的人拈轻怕重、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怕吃苦,难以静心做事,凡事追求“短平快”。“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迭也。”专注的人,往往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碰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干什么都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事实证明,如果无法保持专注,很容易陷入躁动、低效、粗浅的泥淖。
④进而言之,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诗人贾岛“推”“敲”未定,在驴背上想得出了神,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王国维亦总结过众所周知的求学三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凡此莫不表明,.无论读书学习还是于事创业,都体现为日积月累、历久弥深的过程,都需要目标专一。久久为功。
⑤涵养专注力,信念与责任感是最好的守护者。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能专注。而唤醒内心深处的责任意识,时常自警自省,则能抵御外在诱惑、对抗消极散漫。对个体而言,根除沽名钓誉之心、摈弃急功近利之意、涤荡冒进浮躁之气,才能凝神静气、行稳致远,抵达成功的彼岸。
⑥“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静气志气、痴劲钻劲,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成就生命的丰盈。
(来源:2017年09月20日《人民日报》,作者:李慧勇)
1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第①段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13.为文章第②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分)
14.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欧阳修的两个文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甲】《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丰乐亭记》选段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①其山川,道②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因为本:于是就根据。②道:称道。③上:皇上,皇帝。
15.下面两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西: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间:①山间之朝暮也 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景:①四时之景不同 ②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D.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佳木秀而繁阴
16.把甲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作亭者谁?山乏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2分)
18.甲乙两文都写了四时之景,品味这些写景语句。作者对四时之景深有感触,甲文的感触是“ (1) ”,乙文的感触是“ (2) ”。从两文描写四时之景的语句可以看出见,欧阳修写景的语言具有(3) 特点。 (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j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四、作文。(50分)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几分甜蜜在心头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孩子,我是母亲,比任何人都希望你快乐。但这快乐,绝不是在该学习的年龄去放纵,在该努力的时候只图轻松。你出生在我们家,除了给你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我唯一能为你做的,就是给你创造好一点的学习条件,让你有台阶去登上更高的山峰。那时,你看在眼里的风景才会美丽动人。如果你一直匍匐在命运的脚下,为生计发愁,那么,再美的景色在你眼里也是愁苦。此时我对你有多心软,将来生活就会对你有多无情。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