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文化教育的进步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文化教育的进步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8 16: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文化 教育社会生活
变化内容
经济
政治制度
思想
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等
康有为、梁启超等
孙中山等
救国途径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陈独秀等
新文化运动
新式教育的
兴办
新闻出版业
的发展
第23课
文化教育的进步
科举制度的
废除
猜 猜 看:
不会说话不吵闹
国家大事全知道
人情冷暖它最晓
工作休闲少不了
(打一媒体形式)
文化教育的进步
一、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刊:
2、出版机构:
《申报》
时间:
地位:
特点:
时间:
地点:
宗旨:
作用:
商务印书馆
1872年4月
上海
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社会新闻,内容丰富。
1897年
上海
倡明教育,开启民智
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材料阅读:“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忘,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
——《申报》创刊词
根据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特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社会新闻,内容丰富。
创始人之一夏瑞芳
商务印书馆原址
现在的商务印书馆
你还知道哪些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二、新式教育的兴办
1、洋务运动时期:
2、戊戌变法时期:
3、清末时期:
4、民国时期:
创办新式学堂,向外国派遣留学生。
措施:作用:
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
措施:
地位:
作用:
1898年开设京师大学堂。
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措施:
地位:
内容: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
新式学堂逐渐发展起来。
京师
京师大学堂旧址 
北京大学西门 
一九一二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大办学宗旨:
“以人为本”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蔡元培
1917年任北大校长,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规定凡在学术上有高深造诣者无论其他条件均可登大学讲台执教;管理上实行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研究会、社团和创办刊物,并首开大学男女同校先例。
尤其提倡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新文化和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成为近代中国传播新思潮的中心。













校长相册
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
经学
理学
掌故
诸子
格致
政治
高等算数
格致
农学
工程学
商学
医学





想一想:在京师大学堂创办前,中国封
建社会又以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的呢?
儒家经籍: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经史名著:
《资治通鉴》等 普及读物: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
旧式学堂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隋 朝
科举制度
完善
创立
发展
鼎盛僵化
进士科
殿试武举
糊名法
八股取士
唐 朝
北 宋
明 朝
小明骄傲的对同学们说他家祖上是科举世家:爷爷是民国五年的举人;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在明朝时凭借科举考试时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考上了进士;最辉煌的他家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
在唐朝的时候,经过唐太宗的亲自面试,高中状元。
修身 讲经读经 中国文学 外国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学 国画 体操 音乐
《奏定学堂章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世界最古最好的制度。
废科举,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科举制度世界最古最好的制度。
★积极影响: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都曾经起到重要的作用。
★消极影响:束缚人民思想,忽视实用学问,阻碍近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新式学堂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谈谈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