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教案)(第2课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教案)(第2课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18 14: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二)金属化合态 金属游离态
方法一: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实验: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未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壁出现(亮红色、有金属光泽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和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
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 + 2CuO CO2 ↑+ 2Cu
提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讲解:反应中,碳得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失氧生成铜。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方法二:CO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化学方程式:
C + CO2 2CO CO +CuO Cu + CO2
方法三:氢气也能将金属氧化物变成游离态金属
补充:
讲述: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验纯,因为空气中混有氢气的体积占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爆炸,这个范围叫爆炸极限。!
[演示] 课本中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实验。
现象: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反小筒高高掀起。说明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分析: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拿掉小孔上的纸团,点燃。此时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但随着反应的继续,氢气越来越少,筒内压强降低,空气便进入筒内。此时筒内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由于大量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接触,反应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如果是一个广口容器,那么气体冲出容器、发生爆鸣。如果是一个密闭或小口容器,就会发生爆炸。
[提问] 如何验纯呢?
[演示]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为纯或不纯。
[提问] 如果氢气不纯,可否用同一支试管立即再收集一管氢气验纯?
[讲述] 刚试验过的试管内,火焰可能没有完全熄灭,如果立即用此试管去收集氢气,可能会把氢气发生器内的氢气引燃,造成爆炸。所以,应先用拇指堵住管口一会儿,使火熄灭。
实验:1、观察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少量孔雀石粉末置于大试管,用酒精灯高温加热约15分钟。用湿润的pH试纸贴在试管壁上观察颜色的变化,测定气体的水溶液pH大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
3、孔雀石在加热时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2CuO + CO2↑+H2O
5、待大试管内的产物冷却后,通入氢气,过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注意观察大试管中的物质有什么变化。(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亮红色的铜)
试管口有什么生成。(小水珠)
6、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讨论实验现象:从试管口有无色液体生成,可推知有水生成。从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光亮的物质,可推知另一种生成物是铜。写出大试管中物质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 + H2 Cu + H2O
[设问] 这个反应属于哪一类反应?
[讲述] 从发生变化的物质种类看,它是置换反应。
分析反应实质:从实验可知,氢气在反应中夺得了氧化铜中的氧,跟它结合生成水。物质与氧所起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说氢气被氧化。
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铜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所以说氧化铜被还原。氢气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补充:氢气不但能还原的氧化铜,还可以还原三氧化三铁、三氧化钨等一些金属氧化物。
[问题] (1)怎样固定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药品中的水份或反应生成的水)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问题] (2)在反应器部分,通氢气的导管插到什么位置?为什么?
[回答] 通氢气的导管要插到接近试管底部,在氧化铜的上方。这样,能保证排净试管内的空气,比较安全,还有利于氧化铜跟氢气充分接触,保证反应进行得比较迅速、完全。
[问题] (3)为了保证反应进行得比较迅速、安全,应怎样放置试管内的氧化铜?说明原因。
[回答] 氧化铜要在试管底部均匀铺开。这样能增加氧化铜跟氢气的接触机会,增大氧化铜的受热面积,保证反应进行得比较迅速、完全。
[问题] (4).这个实验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回答] 因为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混有空气的氢气在高温下可能发生爆炸。为了安全,需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问题] (5)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先加热,再通氢气可以吗?
[回答] 先通一会儿氢气,使试管内原有的空气完全排净,然后加热能保证安全。若先加热氧化铜,使试管内温度升高。这时试管内有空气,当氢气进入试管内跟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
[问题] (6)当黑色氧化铜变红后,为什么应先停止加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讲解] 黑色氧化铜变红,红色的物质应是铜。多数金属在灼热时容易跟空气里的氧气反应,铜也不例外。为了防止生成的铜在灼热条件下接触空气中的氧气,重新变成氧化铜,要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讨论:1、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
2、为什么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后给氧化铜加热。
分析: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
3、铜在空气中加热很容易氧化变成氧化铜,你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碳还原氧化铜与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异同。
分析:碳与氢气虽然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它们的化学活动性还是有所区别的,如氢气遇火立即可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而单质碳燃烧所需温度高一些;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温度要低一些;单质碳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碳呈可变化合价,而氢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只显+1价。
师:学习了从CuO中还原得到Cu ,你能否想到如何将铁从铁矿石(Fe2O3)中提炼出来?
学生:用H2、CO或C还原Fe2O3。
三、用CO还原氧化铁(生铁的冶炼)
讲述: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地壳中铁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这些含铁的矿石主要有:
      (1)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铁矿石   (2)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3)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
①冶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由于铁矿石中含有二氧化硅、石灰石的加入,主要是将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排掉)
②冶铁人主要设备;高炉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点燃 高温   高温
C+O2======CO2 CO2+C=======2CO 3CO+Fe2O3====2Fe+3CO2
讲解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时也要先通CO,后加热,赶出试管内空气,避免一氧化碳跟管内的空气混合,受热而引起爆炸。实验完了也要先撤酒精灯,后停止加热,防止灼热的铁遇到进入管内空气又生成氧化铁。
(注意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一氧化碳有毒,多余的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到300倍。CO一经吸入就会造成机体急性缺氧。所以,要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收集或燃烧)
现象:红棕色的氧化铁变成黑色粉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 + Fe2O3 2Fe + 3CO2
H2 + CuO Cu + H2O
C + 2CuO CO2 ↑+ 2Cu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3CO + Fe2O3 2Fe + 3CO2 (铁矿石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设疑】: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1.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的实质、氧化还原的标志。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的反应,是氧化剂。
例题:10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克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解法见教材(注意物质纯度的计算)
【教后反思】
由于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在教室里不好操作,所以改用课件,这个实验中的几个注意事项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合起来理解。同时要向学生讲解实验中要进行尾气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关于纯度计算,可以分几个步骤来学习,降低难度。
高温
共同点: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变成金属单质。
氧化剂、具氧化
还原剂、具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