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走下神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特点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2·1·c·n·j·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小论文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四、教具准备: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一、导入
随着文艺复兴的推进,一些艺术家以理性为准绳,科学观察万事万物,打破了神学的权威,运用透视法则和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创作出的人物形象更加准确生动。?www.21-cn-jy.com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母子与圣安娜》等。在绘画中创新性地开创技法,将自己对解剖、植物学、光学及物理学的精微知识运用于绘画上。?
达·芬奇做了大量的写生练习,并注重对人体比例、结构以及透视等的研究。其作品流露着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展示:?人物介绍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21·世纪*教育网
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2-1-c-n-j-y
二、欣赏评述
欣赏:?
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母子与圣安娜》等????
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品:?《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等。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蒙娜丽莎》的构图和透视有什么特点?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21·cn·jy·com
《最后的晚餐》1495-98年,?综合材料,?460x880cm,?米兰??感恩教堂。?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主要成就:?代表欧洲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代表作品:?《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www-2-1-cnjy-com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21cnjy.com
米开朗基罗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认为人体代表了上帝意志,有着最完美的比例。强调由人体结构与动态演发出的动感与激情。他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故而他的作品更能充分展示人体的力量之美。21*cnjy*com
三、作业与课堂评价
本节课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蒙娜丽莎》的构图和透视有什么特点。??
根据自己的欣赏认识理解写一篇欣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
第1课:?走下神坛?(2)??
二、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1、达·芬?及其代表作欣赏: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母子与圣安娜》等。?
2、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等。
七、教学回顾与反思
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