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的精彩》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瞬间的精彩》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2-28 16:3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瞬间的精彩》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湘版(2013)美术 执教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能认识摄影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能分析摄影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了解基本的摄影构图、色彩等知识。懂得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拍摄照片时的技术要求 2、在拍摄时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部分学生拍摄的照片,请作者谈谈自己拍摄时的想法和情感。 2、导语: 摄影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倾注的是摄影者的情感,体现的是摄影者的专业知识和审美修养。摄影就是用相机等捕捉瞬间的精彩。 (展示课题《瞬间的精彩》。) 3、展示学习目标 二、摄影的定义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三、探究活动一:善于捕捉精彩瞬间 1、解海龙 希望工程系列作品 ①《大眼睛》 思考1:你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谈谈你的感受。如果画面前面的人物清晰,感觉会怎样? (小结:女孩的形象贫困、质朴,眼睛充满灵气、渴望。侧逆光的拍摄,使女孩形象逼真,桌面白纸的反光,又使得面部和眼睛特别明亮。明暗对比、虚实处理,突出了主体的形象。) 思考2:请为这幅作品命名。 (小结:作品的命名要体现、揭示主题。) ②《大鼻涕》 画面中被抓拍的小男孩流着鼻涕,长大着嘴巴,专注读者字词,充满了学习的激情。 ③《小光头》 主体与客体的神情一致,都那么专注而生动,让观者对这些孩子心生爱怜。 ④解海龙简介 中国著名摄影家。1991年他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纪实作品为人们所熟知,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他一直和照片中的每个孩子都有联系,和他们照了很多照片。2009年这个大眼睛照在《中国青年报》上以30.8万元进行拍卖,解海龙捐助了一所希望小学。“大眼睛”苏明娟提议解海龙,就取名叫“解海龙希望小学”吧,虽然很感动,但解海龙说:“咱们谁的名字都别叫,干脆叫’大眼睛希望小学’吧”。2009年“大眼睛希望小学”在西藏落成! (小结: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并有独特审美的摄影家。) 2、画面的构成部分 主体:画面结构中心、视觉焦点。 客体:画面中陪衬主体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体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①《巴黎穆夫塔尔街》 思考1:分析作品中哪是主体、客体与背景? 思考2:画面中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是怎样突出主体的? (小结:小男孩神气十足,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昂扬的步伐,充满感情的笑容与眼神读出。轻松、跳跃的步伐,得意的眼神,双手环抱两个大酒瓶。与身后小朋友羡慕的眼神,形成强烈的对比。主体人物清晰,客体人物与背景的虚化,也形成了对比。) ②小组成员互做表情,并猜一猜。 思考:你会用怎样的人物和场景表现“幸福”这个主题? ③《幸福》 这是一幅网络上的图片,一名年近六旬、身穿橙色马甲的男清洁工,趁着休息的空隙跟坐在腿上 的孙女逗乐。老人的慈祥,孩子的纯真,由于包含着发自内心的情感,深深的出动了每一位观者,让人感同身受。 (小结:生活感动心灵,镜头记录感动。瞬间的捕捉,倾注了摄影者的情感, 体现了摄影者的知识和审美修养以及技术掌握程度。摄影不是相机在表达,而是摄影者的自我表达。摄影具有语言的功能:记述事实、表达情感、阐述观念。) 四、衔接导入 作品《林中》赏析 思考: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势,说一说,如果女孩笔直的站在树间,会有什么效果? (小结:女孩的身体微微倾斜,右脚抬起打破了画面的呆板,使画面更有形式美感。) 五、探究活动二:画面要有形式美感 1、探讨构图 ①《嬉戏》 思考:分析画面中主体、客体的动势有和特点? (小结:动势冲突运用得当,使画面更加生动。) ②《海潮》 尝试用点线面的知识分析这幅作品。 ③思考与练习 同一场景,比较两者构图的差别并说说它们各自给你的感受。 (小结:这两张作品分别是远景、中景构图。远景中交代了环境,但画面元素多,略凌乱。中景表现了氛围,构图简洁,主题突出。) 2、 构图的基本原则 ①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拍摄距离,使主体突出。 ②画面要简洁,要避开与主题无关的事物。 ③充分利用背景和环境来突出主题。 3、感悟色彩 ①冷色调、暖色调 ②以黄建国的作品为例,体会作者在色彩搭配上的合理安排。 4、选择光线 思考:三幅作品(分别为顺光、逆光、测光)对比,请找出不同光线下,分别有什么特点? (小结:1.顺光:对象的体积感弱,比较平,画面显得柔和。2.侧光:体积感强,画面明暗对比 强烈。3.逆光:对象细部被概括,轮廓得到强调。) (小结:不同光线下的场景或人物给人的感受不同,光线要为表达主题服务。摄影人要经得起等待,善于捕捉,捕捉最精彩的瞬间。) 六、课堂练习 请用草图的方式分析一幅摄影作品,并针对这幅作品写出100—200字的短文。 七、课后拓展: 用照相机模仿优秀作品的手法拍摄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