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空间》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画”说“空间》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2-28 16: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画“说”空间》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理解绘画在平面上塑造形体空间,以及引发丰富联想的本质特征。
能够画出表现空间感的画,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大胆尝试运用错视原理进行空间创意。
教学重点:
能够画出表现空间感的画,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在平面上塑造形体空间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展示作品图片,《人类的状况》马格利特分析该作品,探究画面的纵深感的形成
马格利特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这幅画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提出了质疑。
1. 问题:
画布上的风景真的是窗外的风景吗?
结论:画布上的风景——窗外风景在平面(画布)上的影像,是艺术家按照一定规律用用形状、色彩和明暗等元素塑造画面空间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问题:
画面纵深感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空间。
新课
(一)视觉感受
1.体积:
引导分析《楔形浪》和《完全》两幅作品。
形状的远近变化和体积的塑造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空间的纵深感。
遮挡《层峦叠嶂》的近、中、远景形成层叠关系。
3. 近大远小:《风景》中田野上的草垛的大小、明暗变化等透视关系、前后遮挡关系表现了纵深感。
比较《宁静的小镇》,它们表现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识之处?
同样《阿塞斯的马路》和《圣.塞维翰No.3》两幅画就是近大远小的不同形式。
结论:
点、线、面、体积的组合能够制造画面的纵深感。
展示三足圆点图例
三组圆点呈现出远近关系的视觉感受,你能总结其中的规律吗?
结论:
除层叠关系外,还体现了大小、色彩纯度、明暗差异等关系。线是点的延续,长短、粗细、疏密、方向等变化也能构成前后纵深空间。 21教育网
展示《桥》作品
这幅作品中桥上纵横交错的桁梁编制了一副丰富的空间画面。桁梁近粗远细变化、间隔近宽远窄变化向远方消失,形成透视现象。 21cnjy.com
展示《色彩构成A》
用抽象的几何形进行位置、重叠关系的排列,营造悬浮、行进的动感空间。
4.作业
模仿《色彩空间A》的构成,选择简单的图形或者几何形做组合排列,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并标示主题。
(三)示范
讲解空间透视的原理,示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画法,再用图形和几何形的排列加上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让画面构成空间感。 21·cn·jy·com
三、 评价及总结
针对学生作业做出讲评,对本课时学习活动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