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张PPT。“画”说空间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例如赵孟畹摹度祷?锷?肌贰?
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遥遥相对, 右边的华不注山, 自平地拔起, 峻峭有余; 左边的鹊山, 则峦头圆厚。平原上, 洲诸红树、芦荻、茅屋、鱼罾, 行人往来如蚁。此画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 简率的墨色, 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 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 极富笔墨趣味。三远法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例如《早春图》、《千里江山图》。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早春图》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虽然篇幅不大,所画之图是兼具三远的全景式山水,布景立意,妙合自然,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 《踏歌图》构图很有特色,主要以全景式构图为主,它被作者有意识地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中间以云气相隔,虚实相映,颇具匠心。上半段在构图上多采用纵向,仿佛是要与天壤相接,大有天上人间之感。作品的下半段采用的构图方式以横向为主。
马远的构图一直是被后世所称道的,他善于通过对局部一边一角的巧妙刻画来表现出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的艺术效果,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马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