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2.2 信息编码
1、ASCII码
在信息表示中使用最多的符号有:数字0~9,大小写英文字母(A~Z,a~z),通用的算术运算符及各种标点符号等大约128种,见P7表1.2.1,可以用7位二进制数来编码表示128个不同的符号。
国际通用的是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通常使用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数表示)存储一个ASCII码字符,规定最高位总是为0。
“A”的ASCII码是1000001,
“Z”的ASCII码是1011010,
“a”的ASCII码是1100001,
字母比大小: “A”和“a”
问:已知“A”的ASCII码是1000001,
“B”的ASCII码是多少?(不能查表)
“C”的ASCII码是多少?
2、汉字编码
汉字的繁多给计算机表示、处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汉字多达5万个以上,常用汉字也有6000多个。
(1)汉字输入码(输入用)
全拼、智能ABC,五笔型
(2)汉字机内码(存放在内存中用)
(3)汉字字型码(输出用)
点阵字形种类:
16×16点阵、24×24点阵、48×48点阵等
P19图1.1
用来描述汉字字形信息从而实现汉字的显示与打印的编码称为字形码。
如:一个16 × 16点阵的字形需要多少字节来存储?
16 × 16/8=32(B)
3、图像编码
由矢量图和位图组成
矢量图-----用直线和曲线描述图形. 数据量小, 图形放大和缩小不会失真.
但色彩不丰富.
位图-----图形是由许多像素点组成的. 数据量大, 图形放大会失真.
但色彩丰富, 用于对图象要求很高的领域.
观察 wmf 图像
观察bmp图像
由像素组成的图像文件称为“位图文件”
文件扩展名为“bmp”
特点:像素越多,图像越精细。
主题:位图图像色彩与像素存储容量的关系
图像颜色 图像总像素 文件大小
(B) 每像素需二进制位
真彩色
1440000
60000
黑白
800╳ 600
24
1
位图文件容量=
图像总像素数×存储每个像素所需二进制位数/8
练习:
存储一幅长640像素,宽480像素的黑白位图图像需要多少字节?
640 ×480 ×1/8=38400(B)
4、声音编码
声音是一种连续的波,称为声波。
要把声音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之中去,必须把连续变化的波形信号(称为模拟信号)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因为计算机中只能存储数字信号.
常用声音编码方法要经过采样、量化两个步骤
声音的量化与编码(P10图)
采样-----就是采集声音模拟信号的样本,
量化-----再转换成数字信号 .
电脑中的声音文件是用数字0和1来表示的。所以在电脑上录音的本质就是把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反之,在播放时则是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声音信号输出。
声音的编码过程
声音
话筒
声卡
声音文件
模拟量
数字量
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压缩
信息压缩的两种方法
无损压缩----还原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
有损压缩----还原后的数据没有原来的精确,质量有所损失。
1.2.3 信息的压缩
MP3——音乐信息压缩标准
JPG——静态图像信息的压缩标准
MPEG和RM——视频信息的压缩标准。
有损压缩
(包括音频、视频、图象等)
用Winzip WinRAR软件压缩。
生成.zip或.rar文件, 称为压缩包.
将.zip或.rar文件释放还原,称为解压缩.
无损压缩
MPEG-1压缩标准的压缩比可达200:1。这意味着99%的数据要被丢掉。因此MPEG压缩法将导致图像细节信息的丢失而产生压缩失真,使压缩图像的质量有所下降。对于快速变化的背景,叶子沙沙作响的树林。波纹荡漾的水面(特别是有太阳光反射的水面)。MPEG压缩算法有时反到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压缩后的画面出现马赛克(小方块)现象,MPEG压缩算法对那些低比度、光线柔和、边缘变化缓慢的视频图像具有最佳的压缩效果。
MPEG-1一般实际的是50:1。VCD就是采用MPEG-1标准来压缩图像信息的。
1.3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一、信息处理的过程
怎样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信息要经过人们的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东西。
1.信息的获取和存储
信息获取途径: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
信息的存储:磁盘、光盘、U盘
2.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处理)
信息的加工:科学计算、文字或语音识别、数据管理、网上检索等。
信息的表达:文本、图片、表格、多媒体等。
信息处理的过程:
收集-----存储-------加工-------发布
信息处理的需求产生了信息技术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
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P15概念
感测技术(信息获取)
通信技术(信息传递)
计算技术(信息处理)
控制技术(信息执行)
(1)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处理和
传递速度惊人
提高,人类利
用信息的能力
得到空前发展
信息的处理和
传递
1946年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诞生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使信息的传递
进一步突破时
空的限制
信息的传递
1844年莫尔斯发
明电报、1876年
贝尔发明电话、
1929年发明电视
电报、电话、广播、
电视以及其他通讯
技术发明应用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提高了信息存储的质量,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信息的存储和
传播
公元105年蔡伦发
明造纸术,公元
600年毕升发明
印刷术
造纸术和印刷术
的发明应用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的存储和
传递突破了时
间和空间的
限制
文字作为信息的
载体,使信息的
存储和传递取得
重大突破
大约4800多年前
文字的发明和
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人类的信息能力
有了一个质的
飞跃
人脑对信息的存
储和加工,利用
声波传递信息
大约1400百多万
年到800多万年前
语言的产生和
广泛应用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主要特点
产生的作用
历史年代
核心内容
发展阶段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操作使用将更方便。
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