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 教学设计 (1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 教学设计 (1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2-28 17: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美术 课题 用雕塑记录时光3雕塑的创作方法
教材(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目标:雕塑的创作方法。2、方法目标:通过图片举例演示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 雕塑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雕塑的创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班班通使用(是、否) 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二、展示本课目标三、学生探究,尝试完成任务1.学生分小组,按教材内容,边阅读,边讨论2.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探究学习情况四、教师精讲:雕塑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备泥加工首先将直接自地下的泥去掉杂质,用木槌,木棒敲砸进行人工捣炼,有条件的可用捣泥机加工。太湿的泥,要先放在室内通风处,让泥土吹干达到合适的湿度;太干的泥则要泥土砸碎,放在容器内,浇上适量的水浸泡,然后再进行捣炼。最后要使泥土达到软硬适度又不粘手为佳。加工好的泥块要放在缸内或其他盛具内,用湿布或塑料布盖好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备用。或者直接购买雕塑红泥备用。(一)小样稿制作1)雕塑根据业主确认的设计图,制作1米以下小样模型。2)小样的制作在尊重原稿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主体综合效果、加工的可行性、结构的合理性、工艺的艺术性的基础上,从三维结构及艺术造型上再创作。(二)搭内骨架搭制骨架常用木,木版,铁丝,钢筋,铁钉等。泥塑的骨架像人的骨骼一样,起着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它是泥塑的基础条件,不可忽视。搭骨架要注意:<1> 骨架要牢固,以保证泥塑的稳定,上泥后不倾斜,不倒塌。<2> 堆泥后要使其既不掉泥,又不露架。<3> 要体现雕塑的大体形状。<4> 所搭骨架要简单,便于变动和制模时拆架。(三)上大泥堆大形泥与骨架备好以后,就可以动手上泥了。先在骨架上喷一次水,以便泥块与骨架能牢固地结合,不易掉落。上泥时,将泥块一块一块地堆贴在骨架上,用手按紧,拍实,然后层层加泥,用木槌或拍泥板将泥砸实帖牢上大泥时,要从大处着眼,从整体入手,切忌缩手缩脚,陷入到局部细节的塑造中。 雕塑是三维的实体,每添一块泥都要照顾到各个视角之间的关系,要经常转动雕塑台,不断进行观察比较。泥不要一次堆足,只要堆出大形即可。(四)深入塑造在大的形体与比例为准确的基础上,便可进入深入塑造的阶段。随着局部和细部的深入,使泥塑的体量逐渐到位。做局部要经常与整体比较,使局部服从于整体。在深入塑造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局部与细部的关系,也要反复推敲,始终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只要整体把握得准确,局部才能做的正确,而局部做准确了,也更充实完善了整体。往往在深入刻画局部时精力十分集中,常在一个面上塑造时间太久而忘了转动雕塑台,这样越是做得细致,体积也越容易拉平。所以要注意始终保持整体的观察和塑造。另外,要注意对称关系,可在泥塑上画中心线来检查,比较和修正。(五)调整统一在深入阶段,难免会出现某些局部的细节表现得过分突出,形体的大转折被削弱,形体间缺乏连贯或处理僵硬等,在调整统一阶段就要把它调整到整体的大的关系上来。泥塑圆雕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对泥塑作品喷水,特别在夏季水分容易挥发,更要定时喷水,使泥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干湿程度,以便塑造形体。在冬季气温低,泥塑如不注意保暖,经冻结,整个泥塑会松裂,所以要在暖和的室内工作室工作,这样泥塑才不至于松裂。每次工作结束以后,要用塑料布把泥塑包好,使泥塑不易干裂,其水分不易挥发,以便继续塑造。五、学生活动:六、思考·练习七、成果展示:1.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任务书完成情况,推荐本组代表展示作品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点评,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提出新要求。课堂作业安全教育:进出微机室不要拥挤,课间注意安全,放学途中注意安全,不乘坐三无车等。
板书设计 用雕塑记录时光3雕塑的创作方法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