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 教学设计 (1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 教学设计 (1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2-28 17:0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下第2课《用雕塑记录时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方法目标:通过图片举例演示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雕塑的形体美,体会作品构思和掌握雕塑的材质。
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请你们认真回忆一下有没有见过印象特别深刻的雕塑作品呢?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吸引你的?
学生反应
教师举例校园雕塑,要求学生说出感受,做简单评述。(积极向上)
导入课本内容,学习雕塑的相关知识
(一)雕塑的概述:
以雕刻、塑等手段创作的具有实在体积的三维空间美术作品。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何改造,雕塑被纳入艺术美化生活的设计体系中来,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外面常见于城市建筑的主干道、步行街、公园以及是内外环境中。(举例步行街的墙雕壁画)
雕塑的种类
按其功能科分为宗教、陵墓、纪念碑、装饰性、园林、民间、架上、功能性、卡通造型雕塑等。(于学生互动举例:洛阳龙门石窟、秦陵兵马俑、人民英雄纪念碑、民间的木雕多与家具相结合、架上室内陈列 )
(二)雕塑造型特征
体积感与空间感。(一件作品,它的形体与它形体的空间变化构成了它独特的意味。) 提问并尝试让学生做出某人物雕塑作品的姿势,如自由女神像、思想者、掷铁饼者等。 <四>、雕塑的艺术特征
1、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
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2、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3、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4、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三)雕塑的工具材料
认识材质理解雕塑
1.可塑材料:泥、橡皮泥、纸浆、 酥油等。(常用于雕塑造型底稿)
特点:塑造力更强,型体更加丰富。
2.硬质材料:石、木、竹、骨、角等。
特点: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纹理变化丰富,色 泽变化多端。
3.钢铁雕塑: 高温融化铸造、焊接。伴随
现代工业的发展,运用更加广泛。 特点:硬度高、韧性强。 锻造雕塑: 金、银、铜、铝,用工具敲打凿刻制成 各种浮雕。特点:延展性强
雕塑的工具
雕塑工具的好坏可以说是直接影响雕塑的关键问题之一。雕塑家是通过手使用工具,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并产生碰撞,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有许多雕塑家甚至刻意保留由不同工具在雕塑表面加工制作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以增加作品在占据时空上的含义。换句话说,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是雕塑家手的延伸,是雕塑家赖以表现思想的途径。此外,也有许多雕塑家喜欢直接用手做雕塑。总之,工具的使用是就个人习惯而言,它的形状差异也很大,但都是一个目的——为使用方便。
这里着重讲泥塑所用的工具,因为目前在国内用泥塑造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木棒、木槌
2.泥塑刀
3.圆雕头像架子
4.圆雕胸像架子
5.躯干架子
6.人体架子
7.浮雕架子
五、雕塑艺术鉴赏
1、欣赏它的立体造型美,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举例书本图片)
2、从它体积的美和体积组织组合所形成的节奏韵律入手。
3、体会雕塑“象征、装饰”的美:一事它本身的艺术美,二是它与城市、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环境美。
小结: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在雕塑史的长河中始终是主流。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对艺术的品位有很多鉴赏标准,即要求作品反映现实又要表现思想,故装饰手法、装饰风格就自然地为我们对雕塑表现得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