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美术
课题
用雕塑记录时光2
雕塑工具材料
教材(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目标: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方法目标:通过图片举例演示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雕塑的形体美,体会作品构思和掌握雕塑的材质。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班班通使用(是、否)
是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三)雕塑的工具材料
认识材质理解雕塑
1.可塑材料:泥、橡皮泥、纸浆、 酥油等。(常用于雕塑造型底稿)
特点:塑造力更强,型体更加丰富。
2.硬质材料:石、木、竹、骨、角等。
特点: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纹理变化丰富,色 泽变化多端。
3.钢铁雕塑: 高温融化铸造、焊接。伴随
现代工业的发展,运用更加广泛。 特点:硬度高、韧性强。 锻造雕塑: 金、银、铜、铝,用工具敲打凿刻制成 各种浮雕。特点:延展性强
雕塑的工具
雕塑工具的好坏可以说是直接影响雕塑的关键问题之一。雕塑家是通过手使用工具,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并产生碰撞,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有许多雕塑家甚至刻意保留由不同工具在雕塑表面加工制作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以增加作品在占据时空上的含义。换句话说,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是雕塑家手的延伸,是雕塑家赖以表现思想的途径。此外,也有许多雕塑家喜欢直接用手做雕塑。总之,工具的使用是就个人习惯而言,它的形状差异也很大,但都是一个目的——为使用方便。
这里着重讲泥塑所用的工具,因为目前在国内用泥塑造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木棒、木槌
2.泥塑刀
3.圆雕头像架子
4.圆雕胸像架子
5.躯干架子
6.人体架子
7.浮雕架子
五、雕塑艺术鉴赏
1、欣赏它的立体造型美,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举例书本图片)
2、从它体积的美和体积组织组合所形成的节奏韵律入手。
3、体会雕塑“象征、装饰”的美:一事它本身的艺术美,二是它与城市、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环境美。
小结: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在雕塑史的长河中始终是主流。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对艺术的品位有很多鉴赏标准,即要求作品反映现实又要表现思想,故装饰手法、装饰风格就自然地为我们对雕塑表现得追求目标。
板
书
设
计
用雕塑记录时光2
雕塑工具材料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