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
【课题】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概况。
●收集相关的图文资料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启发诱导。
【教学准备】地理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一组关于日本的图文资料。导入: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字、古建筑、服饰、宗教、饮食等都带有中国文化的印记。同时,日本又是发达国家中的重要一员,其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列,汽车、电子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深受许多国家的喜爱。日本的国民素质总体也比较高,在环境保护、遵守交通法规、资源节约等许多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的近邻-----日本。 第一节 日本地理位置【活动】读图8-1-2,结合地理图册31-3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读图找出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朝鲜海峡的位置,以及韩国、朝鲜、俄罗斯、中国等邻国的地理位置。用不同的符号在图中标注所找出的地理事物。 通过图片感受日本的文化 认真回顾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结合问题,认真思考,读图分析,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整理答案,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日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跨亚热带和北温带。东临太平洋,西邻日本海,周围与韩国、朝鲜、俄罗斯、 直观系统的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读图分析方面的能力,及总结归纳方面的能力,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 领土组成、地形地貌、主要城市【活动】读图8-1-2,结合地理图册31-32页的内容,认真阅读55页“多山的岛国”完成下列要求。1.读图标注日本四大岛屿,并填写四大岛屿的名称。 中国隔海相望,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填图训练:填写日本的地理位置各地理事物的名称。在地图上标注完之后,及时在空白图上进行填图训练.四大岛屿、关东平原、富士山、主要城市。然后组内相互交换,进行批阅。指出出错的地方,进行改正.从大到小:本州岛、北海道岛、九州岛、四国岛。从北向南: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学生边观察填图,边理解记忆,让学生自学,相互批改,纠正错误,体现了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2.将四大岛屿分别按从大到小、从北向南进行排序。3.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的位置,并填写在相应的位置。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4.在图中找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等城市的位置,并填在空白图相应的位置。 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全国总面积的75%,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合作探究 衔接过渡 5.比较日本和印度两国的海岸线的曲折程度,有什么不同?分析它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介绍日本的火山和地震概况:播放日本3.11大地震的视频资料和2014年9月27日御岳山火山喷发的资料。日本是一个火山和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发生1500多次有感地震;境内有200多座火山,其中30%是活火山。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关于日本火山和地震方面的问题。火山和地震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这里有包括首都东京、横滨在内的多个城市,在东京西南方向有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同时也是日本最高峰、旅游胜地。通过比较,印度的海岸线较为平直;而日本的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为发展来料加工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日本海上交通的优越性,为后面学习日本工业的分布奠定基础。视频和图片资料给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提升 【活动】读图8-1-3,并阅读图文资料,思考以下问题:观察地图,说出日本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你认为日本火山、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比中国汶川5.12地震和日本3.11地震的相关资料进行思考:震级死伤(失踪)中国汶川8.0级62万余人。日本9.0级并引起海啸1.8万余人。说明: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约30倍。中国地震震级小于日本,但是死伤人数却远多于日本,思考有哪些原因。结合之前东南亚的学习,思考火山活动带来的有利的影响是什么?日本对防震、抗震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日本的气候【活动】阅读日本的气候资料图和东京、北京的气候资料.分析日本的气候分布和特点。 观察以上图片,思考回顾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位置。小组内进行研讨,积极踊跃参与,交流意见,归纳答案。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交界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从而形成火山地震。 数据对比,学生很惊讶,也有疑惑。带着疑惑,进入日本“抗震、防震知识”的学习。日本建筑物设计和选材都有严格的要求,并定期进行防震演习,而且,防震安全教育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火山灰,使的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此外,温泉也和火山、地震活动有关。我国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通过学习日本的防震、抗震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地震对我国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东京北京最冷月均温3.7 C-4.7 C最热月均温25.1 C26.1 C年降水量1610mm636mm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总结归纳答案。由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日本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同纬度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丰富。(东京和北京的对比)具有海洋性特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地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日本,掌握最基本的抗震常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从地理知识中,体验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
日本的资源【活动】1.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进行一次小型的辩论赛。辩题--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所以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十分匮乏。正方:日本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十分匮乏。反方:日本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十分匮乏。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据报道,日本从中国进口木材,然后在国内加工成“一次性筷子”,出口到中国,却很少砍伐自己国内的森林,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结合收集的材料.正反两方分别就本方观点进行阐述论点、论据;展开激烈的辩论。日本的资源有丰富的一面,也有匮乏的一面。丰富:森林、水力、渔业等资源。匮乏:能源和矿产等资源。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热烈讨论,认真总结,积极踊跃发言。日本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并且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值得所谓“地大物博”的我国国民借鉴和学习的。 通过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外阅读,收集整理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提高国民综合素养。
知识梳理和建构 学生通过知识建构进行知识梳理、总结,明确重难点知识,照应学习目标,便于理解和记忆,提高总结、归纳方面的能力。
【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2.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A.琉球群岛 B.富士山 C.濑户内海 D.金刚山3.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 D.舟山渔场4.下列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深受海洋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与亚洲大陆同纬度位置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C.首都东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全国并不是都处在东亚季风区范围内5.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缺乏的是A.森林资源 B.水能资源C.矿产资源 D.渔业资源6.关于日本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北部B国土全部位于北温带C位于中国的南面D地跨南北半球二.下图是“日本略图”,读图后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岛 B 岛 C 岛 D 岛
E 海 F 洋 G 海 H 山(日本最高峰)
K (城市),它是日本的首都,位于 平原上。
日本处在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发 和 。
观察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其有何优越性?
位置和组成
地形和气候
丰富和贫乏
原因和措施
自然资源
火山地震
自然环境
日本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