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逻辑设计——建立数据模型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上课内容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第2章第一节中“任务三
定义旅游信息数据库表及表联系”的内容。
该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中的第三个阶段——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指在E-R图描述的基础上,按照三个步骤建立起计算机数据世界中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这一步骤对于最后能否在计算机中创建出可行合理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1·cn·jy·com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数据库建立的概念设计——建立ER图。这节课所呈现给学生的这部分内容中,“针对不同类型的ER图的不同转换方法”是学生最容易困扰的,高中的学生相当一部分还是有畏难心理的,本课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采用“微课程”的形式将难点分解,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或快或慢地安排学习的进程,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
2、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以微视频的学习为主,结合微练习、微任务、微思考,掌握不同类型的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学习态度,养成会观察擅思考的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重点
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类型的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区别
教学环境要求
极域多媒体网络教室,ITTools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小测
一、小测题
1、在设计旅游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用E-R图描述的是旅游信息的(
)
A、关系数据模型
B、概念模型
C、网状数据模型
D、层次数据模型
2、在机票预定系统中,所出售的机票与实际的座 位之间的联系是(
)
A、一对一联系
B、一对多联系
C、多对一联系
D、多对多联系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反馈讲评。
思考
作答
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建立ER图的掌握情况。
引入新课
基本概念:
1、逻辑设计:就是将信息世界中的实体及其联 系转换成数据世界中的数据及其联系,并用数据 模型予以描述。21教育网
展示数据库设计一般过程的第一、二、三个阶段分别在从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再到机器世界 进行了两次数据的抽象,先建立了概念模型—— ER图,再根据ER图转换成数据模型21cnjy.com
2、几种常见的数据模型,分别展示图片(如 下图)。
阅读网站 上的“
基本概念学 习”页面
听讲
基本概念部分的知识内容,通过网站的学习页面已经提前被大部分完成复习小测的学生所阅读,再通过教师
3
3、关系数据模型,也可以称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中的关系,也就是表,可以用表格来描述,可以用关系模式来描述。(展示图片)
探究交流
请观看学习视频(M:N类型的ER图转换关系模型的方法),然后回答问题:
1、视频教学中,M:N类型的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会转换出几张表?
2、关系模型的联系表中的字段组成,由以下几种属性构成?(可多选)
A. 两个实体的所有属性
B. 联系的属性
C. 两个实体的关键属性
D. 联系名
3、判断:联系表需要确定主关键字,并划出下划线。
4、判断:关系模型中不需要用箭头来确定表间的联系。
5、判断:表中的主关键字只能有一个,但是可以是多个字段的组合。
观看视频,
根据问题
提交个人观点。
在网站平台上, 任何同学所提交的观点都是公开且允许实 时查看的。教师则可以借以了解学生对于微视频中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解惑与引导。
实践操作
任务:
(可参考微视频)
将选修课程管理系统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
(作业用WORD文件保存上交“作业提交”的“作 业1”)
观看微视频
实践操作
探究交流过程中已经将M:N类型的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过 程中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微视频的使用也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完 成任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 实践与思考
请学习微视频(1:N类型的ER图转换关系模型的方法),
1、完成作业
: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用word完成后提交“作业2”)
2、思考:不同类型的ER图(M:N,1:N,1:1) 转换成关系模型的区别。
观看微视频
实践操作
思考
通过第二个微视频的学习,结合实践练习与思考,将知识进行拓展,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建立。
总结
对于关系数据库来说,逻辑设计就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
(1)
定义表
(2)
确定主关键字
(3)
建立表间联系。
听讲
建立知识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