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曹刿论战 (课件+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曹刿论战 (课件+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9 14:27:40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练习
一、基础巩固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 
(2)牺牲玉帛 
(3)望其旗靡  
(4)必以信 
(5)齐师败绩    
(6)一鼓作气 
(7)小大之狱 
(8)既克,公问其故 
(9)彼竭我盈 
(10)夫大国,难测也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宁可以急相弃邪
B.小大之狱   蔽林间窥之
C.战于长勺   于厅事之东北角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     
   。
(2)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
        ,         。
(3)文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cnjy.com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21·cn·jy·com21·cn·jy·com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忠之属也 
(3)虽千里不敢易也 
(4)今日是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5.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 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曹刿论战》答案
一、1. (1)鄙陋,目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短浅 (2)指猪、牛、羊等 (3)倒下 (4)诚实 (5)军队溃败 (6)振作 (7)案件 (8)原因,缘故 (9)充满 (10)估计,预料21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选C。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在。A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词,用,靠/介词,因为;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驴;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21cnjy.com21教育网
3. (1)当政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4.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一鼓作气
二、 (1)虚夸,谎报 (2)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3)交换 (4)这样
2.选B。B项中的“者”都是“……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中的“也”依次表疑问语气和肯定语气;C项中的“安”依次是“养”“哪里,怎么”;D项中的“于”依次为“从”“在”。
3.选B。正确朗读停顿依次是:A.此/庸夫之怒也;C.臣/未尝闻也;D.下/视其辙。
4. (1)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因为)轻视我吗?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5.
人物 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深谋远虑(远谋) 语言描写
唐雎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曹刿论战》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激趣导入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谁知道长勺之战?
《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常识积累
《左传》
《谷梁传》
《公羊传》
春秋
三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背景简介
这次战争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王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题目解读
曹刿论战
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
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
听读课文
注意:1.读准字音
2.把握朗读感情
认真听课文朗读,自由跟读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曹刿请见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
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guì
jiàn
shí
jiàn


biàn

shǔ
chéng

zhé


梳理文意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师:军队 伐:攻打 公:鲁庄公
肉食者:高官厚禄者 间:参与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理解第一段
理解第一段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加:虚夸 信:说实话 信:信用 孚:信任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以:凭 弗:不 专:个人专有 以:把
对:回答 徧:同“遍”,普遍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理解第一段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狱:案件 虽:即使 情: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事 以:凭 请:请让我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理解第一段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战于长勺:于长勺战(介词结构后置)
鼓:名词作动词 击鼓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理解第二段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车辙
轼:车前的横木 遂:于是 逐:追赶、追击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理解第二段
知识延展
请你指出“轼”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既:已经 克:战胜 故:缘故
夫:发语词,无实意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竭:尽 盈:充满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理解第三段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测:预测 伏:伏兵 焉:在那里 靡:倒下
故:所以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理解第三段
整体感知
划分结构层次
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
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详写)
(略写)
(详写)
文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攻打、讨伐 今义:砍伐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加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再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狱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鄙 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
2、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福:名词作动词 赐福
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 击鼓
3、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2)省略句
再而衰。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3)宾语前置
何以战? 凭什么作战?
(4)介词结构后置
战于长勺 在长勺作战。
文本释疑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什么时候?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合作研讨
1、课文三个段落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
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三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
战前准备
战争进行
战后总结
事情发展的过程
合作讨论
2、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战争胜利的因素
战略
因素:
战术
因素: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合作讨论
3、讨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合作讨论
4、文章涉及的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然而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却极其简略,这是为什么?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
这样剪裁史料,安排详略,对突出文章中心起到极大的作用。
人物分析
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概括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具有爱国精神
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
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但能勇于纳谏
(远谋)
(鄙)
对比
归纳总结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