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数据库》课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2.1建立数据库 第2课时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高一年级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钟春水
所属学校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沪教版高中选修四《数据管理技术》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建立E-R图,它是现实世界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库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概念多、内容抽象,是数据库理论教学的难点内容。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使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对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方式一时适应不了,所以,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是科学合理设计高效率数据库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日常数据的分类方法,掌握数据库中数据分类的方案
掌握E-R图的三种图例,能画出数据库的E-R图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并解决问题;
2、学会的数据分类的分析;
3、进一步感受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中的优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2、积极参与教学交流,从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3、养成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龙岩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有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经历;但对数据库知识接触不多;
3、学生在数学中已学过集合,并能用集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比较强。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1-1
体验
根据《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数据表枚举数据的分类方法
2-2-2
分析
通过对各类数据分类方法的分析,体验在数据库中数据按实体分类的必要性
2-3-3
领会
能依据数学中函数的对应关系,理解实体间联系的表示方法
2-3-4
领会
通过阅读教材,掌握E-R图的三种图例的含义
2-3-5
应用
对《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数据表进行分析,画出《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E-R图。
教学重难点:
1、数据库中数据分类的方案
2、用E-R图描述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课件、实物展台等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6-3-1
体验
表格
《学校图书借阅管理表》
B
H
课堂交流气氛浓厚
4
学生作品
6-3-2
分析
表格
各种分类的特点
C
E
直观领会表达的内容
5
自制
6-3-3
领会
文本
对比函数与联系
F
H
通过类比,理解联系含义
6
自制
6-3-4
领会
文本
E-R图的概念
K
H
直观领会表达的内容
10
自制
6-3-5
应用
图片
完成好E-R图
D
F
通过展台交流学生作品,
15
学生作品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占用时间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数据管理入手,感受数据管理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头脑风暴”:同通过对数据分类方法的讨论,提出数据库的数据分类方法。
(3)置疑:通过一组递进式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体验数据库的管理方式。
(4)合作探究交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
(5)启发式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一
、
创
设
情
境
质
疑
引
新
课件展示上节课完成的《学校图书借阅管理表》,引出课题
回忆:建立数据库的步骤
以身边熟悉的事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2、若要对以上数据进行分类,说说有哪些分类方法?
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头脑风暴”式的交流讨论。
日常的分类方法很多,学生列举的分类都是以按行分,把表分为几张表,并没有减少数据存储量。教师提出思考一
二
、
由
一
个
分
类
引
发
的
思
考
思考一:有没有减少数据重复存储的分类方案?
问题1:表中有哪些重复数据?
问题2:如何处理表中的重复数据?
观察表格,自由讨论,并交流。
大问题拆分为递进式的小问题,降低难度,便于启发思维,活跃气氛。
通过问题2,得出结论:按实体分类保存数据,但又如何描述实体间的联系呢?教师提出思考二。
思考二:如何描述学生与图书的借阅关系?
问题1:学生与图书的借阅关系与你们所学哪种数学模型相似?
问题2:请用函数的列表法表示图书与学生的借阅关系?
问题3:如右表的图书与学生的借阅关系还要修正吗?
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与数学中函数的类比,学生能对实体间的联系有清晰的理解,即:实体间的联系的表示法就是描述函数的列表法。通过问题3,让学生体验关键字在实体间的联系的表示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两个思考:让学生清楚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的方式,为画E-R图建立基础。
三
、
画
E-R
图
教学任务:画出图书借阅管理的E—R图
一、阅读书本P40 ,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E—R图?
2、在E—R图中,实体、属性、实体间的联系分别用什么图形表示?
3、实体间联系的类型有几种?
4、标出下列实体间联系的类型
二、画E-R图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合作。作品交流
四
、
小
结
过去:前人通过分类,解决了数据库技术中数据存储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E-R图的画法
将来:在座的同学也许会发现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回忆本节课内容
小结本课教学思路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
、
作
品
设
计
分析你身边最熟悉的数据管理实例,画出它的E-R图
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完成作品。
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量表
被评同学姓名
评价内容
课 堂 表 现
选 项
参与状态
1、认真倾听老师讲课
1、认真( ) 2、一般( )3、不认真( )
2、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1、认真( ) 2、一般( )3、不认真( )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大胆( ) 2、一般( )3、不大胆( )
交往状态
1、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
1、喜欢( ) 2、一般( )3、不喜欢( )
2、注意吸取同学的方法
1、注意( ) 2、一般( )3、不注意( )
3、愿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1、愿意( ) 2、一般( ) 3、不愿意( )
思维状态
1、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有创造性
1、能 ( ) 2、一般( ) 3、不能 ( )
2、能对数据及图表进行分析对比,有条理地说自己的想法
1、能 ( ) 2、一般( ) 3、不能 ( )
3、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
1、清楚( ) 2、一般( ) 3、不清楚( )
情感状态
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
1、快乐( ) 2、一般( ) 3、不快乐( )
达成状态
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1、理解并掌握( )2、初步理解( )3、不明白( )
教学反思、总结
通过层层递进式教学问题的设计,把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应用类比的手段组织教学,更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交流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