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
2.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运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
4.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
5.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运用及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建筑物,从巨大的钢架桥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它有哪些性质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页章首图,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下图,然后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强调三条线段以下两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
2.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
提出问题:说出上图中三角形及其三角形的边、顶点与内角吗?
学生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
在上图中,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如上图,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21cnjy.com
3.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你能按照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吗?21·cn·jy·com
学生思考后,师生画出结构图.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1)锐角三角形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4)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提出问题:任意画一个△ABC,一只小虫从点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你的结果吗?你能由此推出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www.21-cn-jy.com
学生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
AB+AC>BC, ①
AC+BC>AB, ②
AB+BC>AC. ③
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对以上不等式移项后可得: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典例探究
例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5; (2)5,6,11; (3)5,6,10.
解:(1)能.因为3 + 4>5,3 + 5>4,4 + 5>3,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不能.因为5 + 6 =11,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能.因为5 + 6>10,10 + 6>5,10 + 5>6,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总结判断方法:用较小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做比较;若较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保证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21教育网
例2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2·1·c·n·j·y
学生思考后,选代表发言,师及时对照答案
(1)三边长分别为3.6 cm,7.2 cm,7.2 cm.
(2)不能围成腰长为4 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围成底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1.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按边呢?
2.三角形的边具有怎样的性质?是怎样得到的?
五、布置作业
习题11.1 第1、2、6、7题.
教学反思: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除了三条边外,还有哪些呢?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高
你还记得“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怎么画吗?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如图,在△ABC 中,AD⊥BC,点D是垂足,则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此时
∠ADB=∠ADC=90°.
学生记忆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
定义: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1),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三角形的重心
如上图(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学生记忆定义.
4.三角形角平分线
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
学生记忆定义.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5、6页第1、2题.
学生独自完成,小组内评点.
四、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高、中线、重心和角平分线的定义.
五、布置作业
习题11.1 第3题.
教学反思: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这样做呢?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如图(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如图(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与同伴交流,选代表发言.
2.师生得出结论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改变.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1)窗框在安装好之前斜钉一根木条,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斜钉一根木条的窗框在安装好之前不会变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钢架桥的钢架做成三角形.
(3)起重机的力臂做成三角形.
(4)房顶钢架做成三角形.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1)活动挂架.
(2)放缩尺.
三、归纳小结
1.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四、布置作业
习题11.1 第5、10题.
教学反思: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出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并利用学过的定理论证这些性质.
4.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建筑物,从巨大的钢架桥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它有哪些性质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页章首图,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下图,然后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强调三条线段以下两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
2.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
提出问题:说出上图中三角形及其三角形的边、顶点与内角吗?
学生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
在上图中,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www.21-cn-jy.com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如上图,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2·1·c·n·j·y
3.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你能按照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吗?21·cn·jy·com
学生思考后,师生画出结构图.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1)锐角三角形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4)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提出问题:任意画一个△ABC,一只小虫从点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你的结果吗?你能由此推出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
AB+AC>BC, ①
AC+BC>AB, ②
AB+BC>AC. ③
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对以上不等式移项后可得: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典例探究
例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5; (2)5,6,11; (3)5,6,10.
解:(1)能.因为3 + 4>5,3 + 5>4,4 + 5>3,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不能.因为5 + 6 =11,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能.因为5 + 6>10,10 + 6>5,10 + 5>6,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总结判断方法:用较小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做比较;若较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保证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21教育网
例2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21cnjy.com
学生思考后,选代表发言,师及时对照答案
(1)三边长分别为3.6 cm,7.2 cm,7.2 cm.
(2)不能围成腰长为4 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围成底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1.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按边呢?
2.三角形的边具有怎样的性质?是怎样得到的?
五、布置作业
习题11.1 第1、2、6、7题.
教学反思: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除了三条边外,还有哪些呢?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高
你还记得“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怎么画吗?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如图,在△ABC 中,AD⊥BC,点D是垂足,则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此时
∠ADB=∠ADC=90°.
学生记忆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
定义: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1),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三角形的重心
如上图(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学生记忆定义.
4.三角形角平分线
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
学生记忆定义.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5、6页第1、2题.
学生独自完成,小组内评点.
四、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高、中线、重心和角平分线的定义.
五、布置作业
习题11.1 第3题.
教学反思: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这样做呢?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如图(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如图(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与同伴交流,选代表发言.
2.师生得出结论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改变.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1)窗框在安装好之前斜钉一根木条,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斜钉一根木条的窗框在安装好之前不会变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钢架桥的钢架做成三角形.
(3)起重机的力臂做成三角形.
(4)房顶钢架做成三角形.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1)活动挂架.
(2)放缩尺.
三、归纳小结
1.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四、布置作业
习题11.1 第5、10题.
教学反思: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感悟类比方法的价值.
2.使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
3.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公式的探索与证明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11.3-1,从中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
1.多边形的定义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明晰: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提示:n边形(n≥3)从一个顶点可引出(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共有对角线n(n-3)/2条.21教育网
例如:十边形有________条对角线.在这里n=10,就可套用对角线条数公式n(n-3)/2=10(10-3)/2=35(条).21cnjy.com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今后我们在习题、练习中提到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21·cn·jy·com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三、课堂小结
1.了解多边形中的有关概念
2.会求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3.知道凸多边形与正多边形的定义
四、布置作业
习题11.3 第1、2题.
教学反思: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说出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 度,其他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多边形的内角和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四边形,量出它的4个内角,计算它们的和.再画几个四边形,量一量,算一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示:能否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得出这个结论?
要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只要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即可.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师生完成证明过程.21·cn·jy·com
如下图,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则四边形ABCD被分为△ABC和△ACD两个三角形.
由此可得
∠DAB+∠B+∠BCD+∠D
=∠1+∠2+∠B+∠3+∠4+∠D
=(∠1+∠B+∠3)+(∠2+∠4+∠D).
∵∠1+∠B+∠3=180°,
∠2+∠4+∠D=180°,
∴∠DAB+∠B+∠BCD+∠D=180°+180°=360°.
即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类比上面的过程,你能推导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吗?请填空:
边数
图形
对角线条数
分割的三角形个数
多边形内角和
三角形
3-3=0
3-2=1
180°
四边形
4-3=1
4-2=2
360°
五边形
5-3=2
5-2=3
540°
六边形
6-3=3
6-2=4
720°
……
n边形
n-3
n-2
(n-2) ×180°
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分法吗?由新的分法,能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吗?
2.内角和的应用
例1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解: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C=180°.
∵∠A+∠B+∠C+∠D=(4-2)×180°=360°,
∴∠B+∠D=360°-(∠A+∠C)=360°-180°=180°.
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3.多边形的外角和
例2 如下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21教育网
分析:考虑以下问题:(1)任何一个外角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2)六边形的6个外角加上与它们相邻的内角,所得总和是多少?
(3)上述总和与六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有什么关系?
联系这些问题,考虑外角和的求法.
解:六边形的任何一个外角加上与它相邻的内角都等于180°.因此六边形的6个外角加上与它们相邻的内角,所得总和等于6×180°.这个总和就是六边形的外角和加上内角和.所以外角和等于总和减去内角和,即外角和等于21cnjy.com
6×180°-(6-2)×180°=2×180°=360°.
思考:如果将例2中六边形换为n边形(n是不小于3的任意整数),可以得到同样结果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师生共同得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课堂小结
1.记住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2.知道把多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两种方法.
3.记住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2.能利用多边形外角和定理解答有关问题.
四、布置作业
习题11.3第4、5、6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