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如果座位表上“5列2行”记作(5,2),那么(4,3)表示( )
A.3列5行 B.5列3行 C.4列3行 D.3列4行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的坐标为(-3,2),则点P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所处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P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P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2,则P点的坐标是( )
A.(-1,2) B.(-2,1) C.(1,-2) D.(2,-1)
5.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3,2) B.(2,-3) C.(-2,-3) D.(2,3)
6.已知点P(m+3,2m+4)在y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是( )
A.(-2,0) B.(0,-2) C.(1,0) D.(0,1)
7.已知点P(3-m,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8.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2,-2),“马”位于点(1,-2),则“兵”位于点( )
A.(-1,1) B.(-2,-1) C.(-4,1) D.(1,-2)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9.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A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A.(-2,1) B.(2,1) C.(2,-1) D.(-2,-1)
10.如图是医院、公园和超市的平面示意图,超市在医院的南偏东25°的方向上,且到医院的距离为300 m,公园到医院的距离为400 m.若公园到超市的距离为500 m,则公园在医院的( )
A.北偏东75°的方向上 B.北偏东65°的方向上
C.北偏东55°的方向上 D.无法确定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2,0),则三角形ABO的面积是( )
A.15 B.7.5 C.6 D.3
12.已知点P的坐标为(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 )
A.(3,3) B.(3,-3) C.(6,-6) D.(3,3)或(6,-6)
13.已知点M(1,-2),N(-3,-2),则直线MN与x轴、y轴的位置关系分别为( )
A.相交、相交 B.平行、平行 C.垂直、平行 D.平行、垂直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四边形各顶点的横、纵坐标都乘2,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图形相当于将原图形横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纵向不变
B.所得图形相当于将原图形纵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横向不变
C.所得图形形状不变,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
D.所得图形形状不变,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
15.若某四边形各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相反数,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位置相同,则这个四边形不可能是( )
A.长方形 B.直角梯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1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 018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 )
A.(-2 016,2) B.(-2 016,-2)
C.(-2 017,-2) D.(-2 017,2)
(第16题)
(第20题)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7.如果A点坐标为(b+5,b-2),且A点到y轴的距离为5,那么b=________.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M(a,1-a)一定不在第________象限.
19.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________.
20.如图,△PQR是△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如果△ABC中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a,b),那么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24~25题每题13分,其余每题10分,共56分)
21.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
(第21题)
22.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2,1),B(-2,-2),C(2,-2),D(2,3),顺次连接各点,你能得到什么图形?先将该图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作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求出平移后的图形的面积S.(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
(第22题)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的坐标分别为(0,0),(-1,2),(-3,3)和(-2,1).
(1)若图中的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图案有什么变化?画出图形并说明一下变化.
(2)若图中的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图案有什么变化?画出图形并说明一下变化.
(第23题)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如图,已知点A(0,4),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
(1)当m=3时,求点B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
(2)当点B的横坐标为4n(n为正整数)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m.
(第24题)
25.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
(1)求点C,D的坐标及S四边形ABDC.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连接QA,QB,使S△QAB=S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如图②,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
(第25题)
答案
一、1.C 2.B 3.D 4.B 5.C
6.B 解析:本题运用方程思想.因为P(m+3,2m+4)在y轴上,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0,即m+3=0,解得m=-3,故点P的坐标为(0,-2).
7.A
8.C 解析:由“帅”与“马”的位置可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知“兵”位于点(-4,1),故选C.
9.B
10.B
11.D 解析:此题首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画出三角形ABO,然后运用转化思想将点的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度,底BO=2,高为3,所以三角形ABO的面积=×2×3=3.
12.D 解析:因为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所以|2-a|=|3a+6|,所以a=-1或a=-4,当a=-1时,P点坐标为(3,3),当a=-4时,P点坐标为(6,-6).
13.D
14.C 解析:图形上各点的横、纵坐标都乘2,说明图形被横向、纵向分别拉长为原来的2倍,其形状不变,只是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
15.B
16.A
二、17.0或-10
18.三 解析:当a<0时,1-a>0.
19.(1,2) 解析:从坐标来看,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所以点B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D,所以点D的坐标为(1,2).
20.(-a,-b) 解析: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观察可知点N与点M关于原点O对称.
三、21.解:如图所示,以办公楼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分别为:办公楼(0,0),校门(-4,0),图书馆(-4,4),教学楼(-2,3),实验楼(-1,-3),餐厅(1,4),体育场(2,2),学生公寓(3,-3).
(第21题)
解析:建立的坐标系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22.解:如图,得到直角梯形ABCD,平移后的图形为直角梯形A′B′C′D′;平移后的图形的面积S=(A′B′+D′C′)×B′C′=×(3+5)×4=16.
(第22题)
23.解:(1)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乘-1,得到新的坐标分别为(0,0),(1,2),(3,3),(2,1).
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再连接各点,如图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关于y轴对称.
(第23(1)题)
(2)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1,得到新的坐标分别为(0,0),(-1,-2),(-3,-3),(-2,-1).
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再连接各点,如图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关于x轴对称.
(第23(2)题)
24.解:(1)如图①,当点B的横坐标为3或4时,m=3,即当m=3时,点B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3和4.
(2)如图②,当点B的横坐标为4n=4时,n=1,m=3;当点B的横坐标为4n=8时,n=2,m=9;当点B的横坐标为4n=12时,n=3,m=15,…,当点B的横坐标为4n(n为正整数)时,m=6n-3.
(第24题)
25.解:(1)依题意,得C(0,2),D(4,2),
∴S四边形ABDC=AB×OC=4×2=8.
(2)存在.设点Q到AB的距离为h,S△QAB=×AB×h=2h,由S△QAB=S四边形ABDC,得2h=8,解得h=4,
∴点Q的坐标为(0,4)或(0,-4).
(3)结论①正确,如图,过P点作PE∥AB交OC于E点,
则AB∥PE∥CD,
∴∠DCP=∠CPE,∠BOP=∠OPE,
∴∠DCP+∠BOP=∠CPE+∠OPE=∠CPO,
∴=1.
(第25题)
解析:第(2)问易丢解,注意线段长转化为点的坐标时,要进行分类,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第(3)问的技巧是分解图形法,把题目已知条件中涉及的几何条件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离出来,将问题转化为常见的求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