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 一 课时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假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课文主要写了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绝招:
曾经:
主意:
尴尬:
脱口而出:绝技。
造句:这真是聪明绝顶的头脑想出来的绝招儿.
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造句:我曾经反复尝试过用左手写字,但效果并不理想。
主见,办法。
造句:他她越想越拿不定主意,心里乱七八糟的。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造句:听了这话,他的神色十分尴尬。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造句: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我的答案便脱口而出。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在村东头的大树下,几个孩子比绝招,小柱子比不过别人,低下头跑了。
第二部分(第6-12自然段)写小柱子在奶奶的启发下,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并且在暗暗地练绝招。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暖屋里,几个小伙伴又比绝招,这次小柱子的口算绝招使大家很羡慕。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小柱子与同伴约定暑假再比绝招,而且绝招必须是练出来的、有用的。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并激发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1.下列字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憋(piē)气 腮(sāi)帮子
B.铲陷(xiàn) 攥(zuàn)饺子
C.咧(liě)嘴 尴(gān)尬(gà)C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着大肚子 ( )着腮帮子
( )着眼珠子 ( )起大拇指 挺鼓瞪竖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入括号。
①穷尽 ②独一无二的 ③极,最
(1)看来想拿出绝招,只有练。( )
(2)办法都想绝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
(3)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这首歌。( )﹒﹒﹒②①③4.辨字组词。
撑( ) 挺( )
掌( ) 蜓( )
憋( ) 咧( )
弊( ) 冽( )支撑手掌笔挺蜻蜓憋气作弊咧嘴凛冽5.句子大观园。(按要求写句子)
(1)奶奶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还要调换花样,不往快里练,成吗?(变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自己会这一招,准能把小伙伴镇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柱子把饺子包露馅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柱子回家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还要调换花样,
必须往快里练。要是自己会这一招,小伙伴准能被镇住。饺子被小柱子包露馅了。比输了的小柱子蔫蔫地回家了。6.写出一句有关勤奋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课件27张PPT。第 二 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重点)
3.理解“绝招”的含义。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通过几个小伙伴比绝招,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串珠问题:
1.第一次比赛时,小柱子比的什么绝招?结果怎样?
2.小柱子在奶奶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3.第二次比赛时,小柱子比的什么绝招?结果怎样?
4.通过比赛,你发现小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听录音回顾课文1.“呀!奶奶这一手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铲馅,另一只手拿着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为什么在这里详细地描写奶奶包饺子的动作?此处的动作描写突出奶奶包饺子的技术娴熟,字里行间流露出小柱子的羡慕之情。详细地描写是为了突出奶奶的“绝招”,为后文奶奶分析绝招是练出来的作铺垫。2.“小柱子一握拳:‘就在今年暑假!同意的举手!’”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尾戛然而止,让人满怀期待,不禁想:下次比赛他们各自会有什么绝招呢?这样的写法留有余韵,令人回味无穷。拓展:
关于勤学苦练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核心问题: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通过几个小伙伴比绝招,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第一次比赛时,小柱子比的什么绝招?结果怎样?小柱子第一次和伙伴们比赛用的绝招是“靠树来了个倒立”。结果被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打败了。串珠问题:2.小柱子在奶奶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奶奶的绝招打动了小柱子,他从奶奶那里得到的启示是“想拿出绝招,只有练”。3.第二次比赛时,小柱子比的什么绝招?结果怎样?
第二次和小伙伴们比赛,小柱子的绝招是乘法演算。结果赢得了小伙伴们的羡慕和称赞。4.通过比赛,你发现小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柱子是个勤学苦练、争强好胜、做事不服输的孩子。绝招第一次比绝招—小柱子输了勤学加苦练
功到自然成受到奶奶的启发—绝招是苦练出来的第二次比绝招—赢得了羡慕和称赞本文通过讲述几个小伙伴比绝招的故事,表现了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告诉我们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的道理。 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学问家。 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xiè)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宝剑锋从磨砺(lì)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关于勤学苦练的成语】
囊(nánɡ)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以荻(dí)画地、牛角挂书等。【王羲(xī)之练字】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2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今天传说中的墨池。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自尊、好强、不服输。让我们懂得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憋气(piē biē) 禁不住(jīn jìn)
倒立(dǎo dào) 撒开腿(sā sǎ)
炕头(kēng kàng) 露了馅(lù lòu)﹒√√√√√√﹒﹒﹒﹒﹒﹒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肚子 ( )腮帮
( )大拇指 ( )饺子
( )绝招 ( )乘法
( )窗花 ( )足球
( )眼珠
挺鼓竖包练做剪踢瞪三、给词语中的“绝”选择正确的解释。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绝处逢生( ) 绝技 ( )
络绎不绝( ) 斩尽杀绝( )
﹒﹒﹒﹒CDAB四、用“终”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实验( )成功了。
2.小柱子( )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
3.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活动( )了。
4.百米赛跑中,小红第一个跑到( )。终于始终终止终点四、本领展示台。(排顺序)
( )接着,左手拿过衣服,大拇指按着纽扣,右手把针线穿过纽扣的小孔。
( )然后,在线的末端打上一个结。
( )这样反复几次,再把针线穿到衣服背面,打上一个结。
( )首先,我把线头对准针孔,把又长又细的线穿过针孔。
( )最后,剪断线,衣服上的纽扣就缝好了。 3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