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总复习优化设计:酸碱盐
钱大进
一、概念和理论:
重点难点剖析:
1.溶液的导电性及物质的电离
物质的导电性,取决于物质内是否具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金属能够导电,就是由于金属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溶液的导电性,决定于溶液里是否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即溶质能否发生电离。
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而溶于水时却能导电呢?为什么干燥的蔗糖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还是不导电呢?
方法指导:学习这部分知识,既要搞清溶液的导电性与电离的关系,还要弄清“电离”的真正涵义。
电离是指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并非有“电”才有“离”,离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在电源的作用下,而是在水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电离后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2.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从电离的观点建立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 H2SO4、HNO3、HCl等都属于酸类。
想一想:电离时有氢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酸,对吗?试举例说明。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如 NaOH、Ca(OH)2、Ba(OH)2等。
想一想:电离时有氢氧根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碱,对吗?为什么?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 NaCl、KNO3、Al2(SO4)3、CuSO4·5H20等都属于盐类。铵根离子虽不是金属离子,但因其具备金属离子的特征,因此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应属盐类。
想一想:有人说“盐和碱都一定含有金属元素”,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方法指导:①弄清酸、碱概念中的关键词“全部”;
②为方便记忆,可将酸、碱、盐的概念简记如下:
酸──氢离子+酸根离子或HnR==nH++Rn-
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或M(OH)m==Mm+ + m OH-
盐──金属离子十酸根离子或MnRm==nMm+ + mRn-
3.酸性氧化物和磁性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大多为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为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中只有 K2O、Na2O、BaO、CaO能与水化合生成可溶性碱;酸性氧化物如 CO2、SO2、SO3、P2O5等能与水化合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4金属活动性顺序
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的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它在实际应用中有如下三方面的意义: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产生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
③可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根据金属单质和盐中金属离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断金属单质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方法指导:①熟练地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运用。
②与金属反应不能放出 H2的是那些氧化性酸,如 HNO3、浓 H2SO4,与 H前金属反应或与 H后金属反应都不能生成 H2,而生成的是 H2O。
③Cu+AgCl──不反应Cu虽然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 Ag的前面,但因 AgCl不溶于水,无法形成盐溶液,所以不反应。
中考真题回放
例1(2003年广东梅州)在稀硫酸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 )
A.锌粒 B.BaCl2 C.NaOH D.Ba(OH)2
例2(2003年江苏南通)右图为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
(1)上述四种金属可以分为两类,其中哪几种金属可以归为一类?
(2)若乙是金属 Zn,则丙可能是什么金属?请你说出理由。
(2)丙可能是Fe(或Sn、Pb)。其理由是雨能和盐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比乙(Zn)小,在金属
活动顺序表中位于Zn和H之间。
例3(2003年浙江台州)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3 B.滤渣只含Ag和Cu,一定无Zn
C.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D.滤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单元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下列各项能够导电的是……………………………………( )
①食盐溶液 ②碳酸钠溶液 ③酒精溶液 ④糖水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H2O2)是由H2和O2组成的 B.酸和碱中都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碱溶液里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D.氧化物、盐中均一定含有氧元素
3 要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 )
A.Cu、FeC12、ZnC12 B.Fe、CuSO4、ZnC12 C.Zn、CuO、FeSO4 D.Fe、Cu、ZnC12
4 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A.H2SO4 B.FeSO4 C.FeSO4和CuSO4 D.H2SO4和FeSO4
5 不能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FeCl3 B.FeC12 C.ZnC12 D.MgC12
6某种溶液里含有K+、Na+、H+、SO42-、Cl-五种离子,则该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其化学式为
8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K2O ②CaO ③Na2O ④X ⑤Al2O3 ⑥ZnO,它们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请你推断X是 ,其原因是 。
9 有 X、Y、Z三种金属,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X+ZSO4==Z+XSO4
②Y+XSO4==X+YSO4,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0 等质量的两种常见金属A和B,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硫酸盐和氢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由曲线可以初步推断:相同的时间里生成氢气的质量A B(填“>”“=”或“<”)
(2)由曲线还可以推断出一些初步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一个:
11 小芳在家做溶液导电性实验,家中备有:食盐溶液、碳酸钠(纯碱)溶液、食醋、酒精溶液、糖水,其他的器材均取材于日常用品或废弃物……这次家庭小实验她成功了。
试回答:(1)小芳做实验用到的器材是
(2)小芳得出的结论是
12 如右图所示,水槽内原有Ba(OH)2溶液,逐滴加入H2SO4溶液,回答下面问题。
(1)滴加 H2SO4溶液前,灯泡是否亮?为什么?
(2)逐渐滴加 H2SO4溶液,灯泡的亮度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3)加入过量的 H2SO4溶液,灯泡是否亮?为什么?
中考试题精选
1(2003年甘肃)把一定量的铁粉投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金属中一定含有………………………………………………………………………( )
A.Fe B.Cu C.Ag D.Cu和Ag
2(2003年福建南平)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下列函数图象横轴表示此化学反应的时间,纵轴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二、酸、碱、盐的性质
重点难点剖析:
1.酸的通性:
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实质上是氢离子的性质。
酸的通性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 金属==盐 + 氢气 2HCl+Fe=FeCl2+H2↑
(3) 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 + 性氧化物─→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盐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2HCl+Cu(OH)2=CuCl2+2H2O
方法指导:所谓“通性”是指某类物质所共有的一般规律,是具有一定条件和运用范围的,切忌生搬硬套。例如,对于金属跟酸发生置换反应,“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酸”──常用盐酸、稀硫酸,而不能用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浓硫酸,因为它们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
练一练:根据酸的通性,请你推出盐酸、稀硫酸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2.酸溶液与酸性溶液
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其溶质不一定是酸。有些盐溶液,如NaHSO4溶液、NH4Cl 溶液也呈酸性,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想一想:Na2CO3溶液的pH大于7还是小于7?它是碱溶液吗?
3.碱的通性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因而碱类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2NaOH+CO2 = Na2CO3+H2O
(3)跟酸反应 碱+酸─→盐+水 Ba(OH)2+2HCl=BaCl2+2H2O
(4)跟某些盐反应 碱+盐─→新碱+新盐 Ca(OH)2+Na2CO3=CaCO3↓+2NaOH
方法指导:学习碱的性质时既要掌握OH-具有的一般规律即通性,又要明确不同的阳离子所具有的特殊性。如 Ca(OH)2溶液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而 NaOH溶液却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碱与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均可溶,且还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统一练:根据碱的通性,请你推出NaOH、Ca(OH)2、Ba(OH)2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难溶性碱如Cu(OH)2、Fe(OH)3等的特性
(1)大多数难溶性碱受热容易分解,如:
而可溶性碱通常是很稳定的,受热不易分解。可溶性碱可由其对应金属氧化物与水化合而得。如 Na2O+ H2O=2NaOH,而难溶性碱一般不能用其对应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而得。如 CuO与H2O不反应,即CuO─→Cu(OH)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
(2)难溶性碱除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外,通常不能和酸性氧化物或盐起反应。
5.盐类的化学性质
为便于掌握,盐类在溶液中表现的化学性质总结如下:
(1)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CuSO4+Fe=FeSO4+Cu
(2)跟酸的反应 盐+酸─→新盐+新酸 BaCl2+H2SO4 = BaSO4↓+2HCl
(3)跟某些碱的反应 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KOH=K2SO4+Cu(OH)2↓
(4)跟某些盐的反应 盐+盐─→两种新盐 NaCl+AgNO3=AgCl↓+NaNO3
想一想:①为什么酸有通性,碱有通性,而盐却没有通性呢?②纯碱是否属于碱类?为什么?
6.溶解性
酸、碱、盐的溶解性对于学习复分解反应及盐的化学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熟练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为方便记忆,可按如下口诀。
钾、钠、硝酸、铵盐溶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钾、钠、钙、钡的碱能溶;常见五酸都易溶
另外:AgCl、BaSO4不仅不溶于水,而且还不溶于稀硝酸。
7.具有吸水性的物质及应用
(1)浓 H2SO4用于干燥 H2、O2、N2、CO、CO2、SO2、HCl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如 NH3。
(2)NaOH固体:用于于燥H2、O2、N2、CO、NH3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溶于水呈酸性的气体,如CO2、SO2、HCl等气体。
(3)无水CuSO4: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蓝,生成CuSO4·5H2O,通常用无水CuSO4检验一些物质中是否含水。
(4)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常用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剂。
(5)碱石灰:CaO与NaOH的混合物,用法同NaOH固体。
(6)MgCl2、CaCl2:也有较强的吸水性,在一些实验中常用于吸收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气。
8.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
9.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其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例外),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
对于不用试剂的鉴别题要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寻找突破口,从而鉴别出一种试剂,然后再用这种试剂与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中考真题回放
例1(2003年河南)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Cl、NaOH B.KOH、Na2CO3、HCl
C.KNO3、NaOH、FeC13 D.AgNO3、BaC12、HNO3
例2(2003年福建南平)某同学做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使反应完全,先往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入碳酸钠溶液,欲根据酚酞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完全进行,你认为这样做对不对?(填“对”或“不对”),理由是 。
例3(2003年四川内江)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有CuSO4、Na2CO3、Na2SO4、MgCl2,现进行如下实验:
(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取上述溶液分成两份盛于试管中,其中一份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
单元同步练习
1 把生石灰、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往它们的溶液里分别滴人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依次是……………………………………………………………………………………( )
A.蓝色、红色、紫色 B.红色、无色、蓝色 C.无色、蓝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4 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盐酸经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CaO→CaCl2 ②Fe2O3→FeCl3 ③Cu→CuCl2 ④Fe→FeCl2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④
5 将下列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且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浓硝酸 D.稀硫酸
6 氢氧化钠可作干燥剂,但不能用它干燥的气体是…………………………………………( )
①CO ②CO2 ③H2 ④SO2 ⑤O2 ⑥H2S
A.①② B.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8 现有 a.MgSO4 b.NaOH c.CuSO4 d.NaCl四种溶液,不用外加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正确的顺序是………………………………………………………………( )
A.abed B.bcda C.cbad D.cadb
10 完全中和 a g H2SO4需要b g NaOH,若改用含b g KOH的溶液中和 a g H2SO4,反应后溶液的pH……………………………………………………………………………………( )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12 在H、O、C、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 。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4)可替代汽油的汽车环保燃料
13 根据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南京市公布的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0年相比,南京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上升6.9%,全市酸雨总发生频率为30.8%,比上一年升高7.5个百分点,全市降雨平均酸性略强于上一年。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 。
(2)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以采用 试纸。
(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使用脱硫煤 b.加高工厂的烟囱 c.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14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取一药匙氧化钙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放置澄清。
(1)请问可选用什么物质确定上层清液呈碱性 。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定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为Ca(OH)2 。
15 要把鸡蛋保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人提出了四种方法:①放入冰箱中;②放入食盐水中;③放入石灰水中;④煮熟了保存。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填序号)。
16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质软)和注射器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
(3)当塑料瓶中的 CO2气体用 气体代替,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用 溶液代替,也可观察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中考试题精选
1(2003年新疆)溶液的密度随固体溶质溶解的增多而增大,某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其他溶质,如图,一个悬挂在弹簧秤上的物体浸没在Ba(OH)2饱和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加入一些下列物质,能使弹簧秤读数变小的是(物体不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
A.H2O B.H2SO4溶液 C.Ba(OH)2晶体 D.BaCL2晶体
2(2003年广东梅州)某澄清溶液由HNO3、K2CO3、H2SO4、CuCl2四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1)该溶液所含的溶质是 和 。
(2)不含另外两种物质的理由:一是 ;二是 。
三、复分解反应
重点难点剖析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可简记为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解它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一定条件。下面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方面,按以下四类反应具体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酸+盐─→新酸+新盐
(2)酸+碱─→盐+水
(3)盐+盐─→两种新盐
(4)盐碱─→新盐新碱
方法指导:概括上述四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真题回放
例1(2003年河南)下列各物质的溶液,能分别和盐酸、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反应并可观察到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 B.Ba(OH)2 C.Na2SO4 D.KOH
例2(200年山东济南)A、B、C、D分别是 NaCl溶液、NaOH溶液、稀硝酸、BaCl2溶液四种溶液中的各一种,现用另一中试剂 X[X是 MgSO4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CuSO4溶夜四种溶液中的某一种],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确定:
(1)A是 溶液;C是 溶液。
(2)X是 溶液。
中考试题精选
l(200年河南)某学校化学实验室的废液缸中盛有一种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H+、Cl-、SO42-现欲证明两种阴离子是否存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取适量废液,先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 SO42-存在;再取上层清液滴加 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Cl- 的存在。
2(2003年青海)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3、Na2C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2)滴入足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可能的三组组成:
第一组组成 ;
第二组组成 ;
第三组组成 。
单元同步练习:
1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钙和盐酸 B.硝酸银和盐酸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钡和稀硫酸
3 下列物质的溶液,既能与Ba(OH)2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
A.蓝矾 B.碳酸钠 C.氯化铁 D.碳酸钙
6 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
A.酱油 B.食盐 C.香油 D.食醋
7 食盐卫生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
①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防治碘缺乏症 ②用工业酒精兑制饮用酒精以降低成本 ③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④加工香肠时加入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 ⑤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或碳酸氢钠使馒头松软
A.②和④ B.①和③ C.③和⑤ D.②和⑤
8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Ag+、NO3-、Na+、Cl- B.Ba2+、H+、CO32-、SO42-
C.Cl-、NO3-、Ca2+、Mg2+ D.Cu2+、Fe3+、OH-、SO42-
9 为了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镁杂质,应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
A.氢氧化钾溶液、硝酸钡溶液 B.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10 将 20 g 20%的 NaOH溶液与 20 g 20%的 H2SO4充分混合后,在混合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会显…………………………………………………………………………………………( )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无色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从Ba(NO3)2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铁粉中选择适当的试剂,将试剂写在横线上。
(1)KNO3(KCl) (2)HNO3(H2SO4)
(3)FeCl3(CuCl2) (4)NaCl(CaCl2)
13 如右图所示,KCl、KOH、K2CO3、K2SO4都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含钾元素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14 有人误食氯化钡而引起中毒,若及时服用硫酸钠溶液可以解毒,原因是 ,若及时服用碳酸钠溶液是否可以解毒 ,原因是 。(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 用石灰石、水、纯碱制取烧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2)
(3)
16 2002年12月13日,广西一辆满载砒霜的大货车因车祸翻下山坡,滑入河道,导致7.0×103 kg砒霜散落到河水中。砒霜的主要成分是As2O3,剧毒,致死量为0.1g,可用于制造杀虫剂和灭鼠剂等。As2O3是偏酸性氧化物,其无色晶体在193 ℃升华,微溶于水生成H3AsO3;其酸对应的可溶性盐也均有毒性,其中碱金属(Na、K等)对应的盐溶于水,其他金属对应的盐几乎不溶于水。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有关紧急措施,其中一项是向河中投入了 5.0×104 kg白色固体,由于措施得力,没有发生人中毒、死亡事件。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及有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H3AsO3中 As元素的化合价为 ;
(2)从经济易得、实用的角度,你认为投入的5.0×104 kg白色固体是 。
17 把含有MgCO3、MgCl2固体的混合物共15.8 g加入到100 g 18.25%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同时放出2.2 g无色气体。求:
(1)原混合物中 MgCO3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