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论语》十二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导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有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及《论语》。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克己复礼”“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有关孔子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有关孔子作者·简介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作者·简介有关孔子字·词·音1.字音识记。
论语(lún) 愠(yùn) 曾子(zēng)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逾矩(yú)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笃(dǔ)
2.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字·词·音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译作“旧的知识”和“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字·词·音字·词·音5.古今异义词。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6.文言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前省略了“择”)整体·感知1.文本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方法;③品德修养。
(2)请从文中找出与上述道理相对应的句子。
阐述学习态度: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做学问要虚心好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大不要骄傲)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汲取教训。)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文本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方法;③品德修养。
(2)请从文中找出与上述道理相对应的句子。
阐述学习态度: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做学问要虚心好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大不要骄傲)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汲取教训。)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体·感知阐述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提升个人修养要有宽阔胸襟)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待人要忠诚诚实)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艰苦奋斗精神)整体·感知新课·讲解重点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交流点拨】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新课·讲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交流点拨】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狭窄街道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交流点拨】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交流点拨】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交流点拨】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则要加以改正。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交流点拨】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在流淌。”新课·讲解新课·讲解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交流点拨】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交流点拨】子夏说:“博览群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论语》语言精炼简洁,有很强的表现力。
找出本课本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交流点拨】①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人能当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③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人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④饭疏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品析·语言作业·布置用上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①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惑:迷惑 (2)忧:忧愁 (3)惧:畏惧 (4)何以:为什么 (5)是以:所以 学经典、用经典,我们要将《论语》中的好的学习方法、正确 的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道理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做人。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