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 1.探索勾股定理(二)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探索勾股定理》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有二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几何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勾股定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途。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的结论,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勾股定理的探索中,让学生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勾股定理的出现,使数学从单一的纯计算进入了几何图形的证明,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让学生亲自动手,互相协作,因此引入了“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初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类比、转化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在学本节课时,通过前置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从直观把握直角三角形的一些特征,为此在授课时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个性的发挥提供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勾股定理,初步理解割补拼接的面积证法.通过动手实践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 能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猜想、拼图、证明等操作深刻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历史介绍及交流,让学生体会它的文化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初步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和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设情景问题,
引入课题
二、
知识回顾:
三、
动手操作,
新知探究:
四、
巩固练习
五、
联系实际,
再探新知:
六、
课堂小结:
七、
课堂小测:
八、
课后作业:
1.名言激趣:
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伽利略
2.猜猜我是谁?
数与形的第一定理
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的重要工具
3.师: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白板展示)
知识回顾:
1. 你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吗?
(师:板书勾股定理的文字语言)
在Rt △ABC中, ∠C=90°
a2+b2 =c2
2. 基础闯关:
1.在△ABC中,∠C=90°。若a=6,b=8,则c=
2.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3.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
(师:很好,大家可知道勾股世界里生长着一种神奇美丽的“勾股树”它就是这样形成的。)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利用拼图来验证勾股定理: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你能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以斜边c正方形吗?拼一拼试试看?
你能否就你拼出的图说明a2+b2=c2?
(师:视频介绍玄图,及其重大意义)
你能否就你拼出的图通过文字证明a2+b2=c2?
2.有趣的总统证法: (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3.应用知识回归生活:
例: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km处,过了20s,飞机距离这个男孩5km,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观察右图,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三角形的
三边长是否满足 a2+b2=c2.
4.应用知识之学海无涯:
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重新拼接,面积之间的关系,证明勾股定理。
视频介绍: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师: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找资料来研究)
课堂小结:畅所欲言
对自己说,
你有什么收获?
对同学说,
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
你还有什么困惑?
课堂小测:(见附页)
兴趣作业:
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据说已有400种,给出这些证法的不仅有数学家,物理学家,还有 政治家,哲学家等知名人士,同学们从网上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撰写小论文,与同伴交流
学生思考作答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任务。
学生: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完成习题,对证答案。
学生欣赏“勾股树”
。
学生将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按要求拼,不会的可以小组讨论完成。教师指导.
选学生到黑板按要求拼接出图形。
学生先独立思考证明,再小组合作,讨论规范证明方法。
(选两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并讲解其做法。)
一道巩固练习,让学生加深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学生黑板展示。
(注意单位一致)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数出
(1)a2+b2<c2
(2)a2+b2>c2
学生动脑思考图形变化前后面积的关系,并证得勾股定理。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让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
学生自主小结:
从整体和部分两角度,分别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化简推导得出勾股定理。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搜集资料,撰写论文班内交流。
通过猜猜我是谁介绍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巩固勾股定理的内容。
准确应用勾股定理解题,体会勾股定理的神奇应用。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神奇美。
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进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的重要地位。
经过学生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牢固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方 法。
插入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会成功的乐趣。
本题目设置的出发点在于强调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内才适用。
通过图形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无字证明的悠久历史,了解无字证明。
鼓励学生独自接受挑战的信心,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
让学生学习表述自己的收获,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检测本节所学知识。
让学生收集整理证明勾股定理的一般方法,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5.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几何语言???????
2.定理证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激趣、质疑、活动、探究、交流、延伸几个步骤完成,通过这一堂课,我认为培养数学思维方式需要丰富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自己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真正拥有数学的思维方式。这一课的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真正做到了先激发兴趣,再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也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平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课堂民主,学生积极参与,在他们心底涌现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欲望. 通过动手实验,并经推理论证,学生取得了勾股定理的新证法研究成果,一些新思路延伸到课外研究。
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完成由形到数的转化,学生的主动性及合作精神都体现出来了。教师只是作为他们的一分子参与研究,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故事激趣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产生了质疑意识,教师顺势利导,提出问题,紧扣了中心。研究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认识,而且学生从中获得了利用已知探求未知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创新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课堂小测
姓名:
必做题:
一、判断题:
1.(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 ( )
2.( ABC的a=6,b=8,则c=10 ( )
3.我方侦查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米处侦查,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线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米,10秒后,汽车与他相距500米,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
选作题:
用四个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和两个腰长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拼接成如图所示的等腰梯形,利用这个图形推导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的教材分析
《探索勾股定理》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有二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几何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勾股定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途。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的结论,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勾股定理的探索中,让学生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勾股定理的出现,使数学从单一的纯计算进入了几何图形的证明,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让学生亲自动手,互相协作,因此引入了“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课堂小测
姓名:
必做题:
一、判断题: (为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才适用,普通三角形不能用勾股定理而设计此题。)
1.(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 ( )
2.( ABC的a=6,b=8,则c=10 ( )
3.我方侦查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米处侦查,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线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米,10秒后,汽车与他相距500米,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
(巩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情境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解题。)
选作题:
(为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熟练掌握通过算两次面积,再化简得到勾股定理这一方法证明勾股定理,而设计此题。)
用四个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和两个腰长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拼接成如图所示的等腰梯形,利用这个图形推导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的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激趣、质疑、活动、探究、交流、延伸几个步骤完成,通过这一堂课,我认为培养数学思维方式需要丰富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自己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真正拥有数学的思维方式。这一课的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真正做到了先激发兴趣,再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也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平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课堂民主,学生积极参与,在他们心底涌现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欲望. 通过动手实验,并经推理论证,学生取得了勾股定理的新证法研究成果,一些新思路延伸到课外研究。
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完成由形到数的转化,学生的主动性及合作精神都体现出来了。教师只是作为他们的一分子参与研究,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故事激趣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产生了质疑意识,教师顺势利导,提出问题,紧扣了中心。研究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认识,而且学生从中获得了利用已知探求未知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创新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