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昼夜交替》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30 09:29:25

文档简介

《昼夜交替》第2课时习题
基础题
1.选择
下列哪个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
A 昼夜交替 B 四季变化
C天气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
(3)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综合题
1.填空
(1)地球( )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
(2)“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 )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3)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 )的结果。
(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 ),德国应该在( ),日本应该在( )收看实况直播。?
2.判断
(1)“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 ( )
(2)伽利略最早提出“日心说”。 ( )
(3)“地心说”正确的解释了昼夜交替。 ( )
(4)“日心说”正确的解释了昼夜交替。 ( )
提高题
简述“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资料。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选择
(1)A
(2)C
(3)A
综合题
1.填空
(1)自转
(2)托勒密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3)哥白尼 地球自转
(4)上午 中午 晚上
2.判断
(1)√
(2)×
(3)×
(4)√
提高题
1.答:“日心说”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搜集资料
答案略
《昼夜交替》学案——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自己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2.能通过学习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简单了解其生平。
3.能够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学习过程
1.课前搜集古人对昼夜交替认识过程的文字及图片。(自己及借小朋友的、上网搜集等)
2.观察现象,提出疑问
观察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3.操作观察,搜集结论
小组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或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黄昏?
完成:当_________是白天时, _________是黑夜, _________是清晨, _________是黄昏。
4.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通过观看一下世界时间对照表。知道世界各地时间不同。
完成练习:如果2010年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在晚上20点开始,那么美国、德国、日本的华侨应该分别在当地的什么时候收看直播?
5.学习提升,感悟升华
通过学习古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了解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从而体会到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努力。
《昼夜交替》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3.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教学重点
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实验、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很好,我们继续学习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
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
师:很好。下面我们看这两幅图片。
课件演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学生观察图片。
师:观察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地球的这一半是白天的时候,地球的另一半就是黑夜。
师: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或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黄昏?
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完成填空。
当_________是白天时, _________是黑夜, _________是清晨, _________是黄昏。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同一时课,世界各地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就来看一下世界时间对照表。
课件演示世界时间对照表。
学生观看,世界时间对照表。
师:如果2010年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在晚上20点开始,那么美国、德国、日本的华侨应该分别在当地的什么时候收看直播?
生:美国7:00,德国13:00,日本21:00。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对昼夜交替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你们知道我们古人是怎么对昼夜交替解释的吗?
课件演示古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学生学习,教师介绍日心说和地心说。
课件演示哥白尼和托勒密简介。
师: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努力,也有很多科学家受到了迫害……但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随堂练习
古希腊天文学家( 托勒密 )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积极点评。
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有关地球转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2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地球的这一半是白天的时候,地球的另一半就是黑夜。
日心说和地心说
课件19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课第1单元昼夜交替
第2课时复习导入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新课学习 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昼夜昼夜新课学习观察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地球的这一半是白天的时候,地球的另一半就是黑夜。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或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黄昏?导入新课观察讨论 当_________是白天时,
_________是黑夜,
_________是清晨,
_________是黄昏。新课学习把你的发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世界时间对照表】13:00柏林12:00格林尼治(世界时)13:00巴黎22:00堪培拉12:00伦敦21:00东京7:00华盛顿20:00马尼拉6:00墨西哥15:00莫斯科4:00旧金山14:00开罗20:00北京时间地名时间地名新课学习 如果2010年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在晚上20点开始,那么美国、德国、日本的华侨应该分别在当地的什么时候收看直播?新课学习美国 7:00
德国 13:00
日本 21:00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鸟。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于是,人们就把金鸟出来时看做是白天,休息时看做是黑夜。 古希腊学者把地球想象为一个飘动着的“鼓”。他们认为,“鼓”的外层是包在雾里的火环,太阳、月亮在雾中运转,人类从雾的开口处看到它们。新课学习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新课学习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新课学习托勒密 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宇宙地心体系—托勒密体系。该学说认为大地是居于宇宙中心的静止球体,这既符合人们的自我感觉,又符合《圣经》的教义。“地心说”正式提出后,在1000多年的时间内几乎未收到什么非议。新课学习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日心地动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尼古拉·哥白尼新课学习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努力,也有很多科学家受到了迫害……
但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新课学习 古希腊天文学家( )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 )——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 )的结果。随堂练习托勒密哥白尼“日心说”地球自转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吧。作业布置搜集有关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