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我来填一填:
(1)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
(2) 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要用( )
(3) 我们利用(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 )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2.我来判断:
(1)橡皮是导体。( )
(2)木头是绝缘体。( )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4)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
二、综合训练
1、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2、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三、拓展应用
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请在前面的括号写上相应的序号。
( )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 )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
( )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 )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 )先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作好记录。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
(1)导体 绝缘体
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2.(1)×
(2)×
(3)√
(4)√
综合训练
1、答: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
2、答: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
三、拓展应用
答:(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2 )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
(4 )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5 )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1 )先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作好记录。
《导体和绝缘体》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会区分生活中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3、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学习完后请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小组合作探究下面几个问题
活动一:哪些物体导电,哪些物体不导电?
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
实验探究:电路检测器的接头接到钉子的两端,发现灯泡亮了,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6种你最想研究的物体进行检测,把不亮的放一边,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通过我们的实验,发现容易导电的物体有( ),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 )。
5、像硬币、钥匙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 ),像橡皮、塑料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
6、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导体和绝缘体各有哪些特点?
(三)小组汇报和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我是怎样学习的?
课堂检测
(1)橡皮是导体。( )
(2)木头是绝缘体。( )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4)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推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
3.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的,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教学重点
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剪刀、钥匙、硬币、橡皮、瓷调羹、干木棒、纸片、石块、铅笔芯、尺子、钥匙、 梳子。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的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来看这根电线: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呢? (师演示:用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电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
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生:我发现了铜丝能传电。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是容易导电的,外面的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
3.引出课题:师: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物体,有的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都有哪些。(板: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二、实践动手,探究新知。
(一)对所带物体进行预测
1.师:我们桌面上都有一大堆的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我们先进行预测(全班做手势,教师记录)
2.师:到底你们的预测正不正确呢,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
生:做实验
师: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页,阅读第二段话,并注意观察图中那位同学的做法。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个演示,比如这根钉子,你认为它容易导电吗?
好,那我们进行检测(师演示)
(二)学生实验
1.师:谁能说说刚才老师是怎样检测钉子的?
生:把电路检测器的接头接到钉子的两端,发现灯泡亮了,就说明钉子导电。
2.师:实验步骤大致是这样,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出示,生齐读)
师:第一步,你认为有必要做吗?为什么?
生1:有必要,如果这个电路检测器是坏的,那实验就不准了,所以要先接通电路,看看灯泡是否亮,亮了就说明检测器是可以用的。
师:你有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真棒!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前必须对检测器进行检测。那么检测的时候检测一次就行了吗,干嘛还那么浪费时间,检测那么多次?
(全班悄然无声)
师:比如说我检测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它不亮,第二次亮了,那我们能说它是容易导电的还是不容易导电的了吗?
生:不能,肯定有一次操作是有误的,所以还要再检测,如果亮的多就说明它是容易导电的
师:你的想法真好!对,科学就是要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现第一第二次的检测结果不同时,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直到检测出来为止。
1.师:现在你会做了吗?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6种你最想研究的物体进行检测,开始。
2.(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组,发现有的组已经检测完。)
师:如果你们小组已经测完了6种,还可以测其你身边的其他物体。
(三)汇报实验结果
1.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几个小组汇报)
2.通过这几个小组的汇报,我们发现有些小组认为剪刀是容易导电的,有些认为是不容易导电的,那我们请这两个小组上来做实验。(生演示)
3.师:谁来说说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小组接的是剪刀的塑料部分,所以灯泡不亮;而第二个小组接的是剪刀的铁的部分,灯泡亮了。
师:还有疑问吗?我们掌声谢谢他们。
1.通过我们的实验,发现容易导电的物体有(师随生答板:硬币、钥匙),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橡皮、纸片、塑料)
2.师:像硬币、钥匙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板:导体),像橡皮、塑料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板:绝缘体),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页,把这两句话画下来。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导体和绝缘体各有哪些特点?
生:导体是铁做的,绝缘体是不是铁做的
4.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体,而另一些物品,如塑料尺、橡皮、干木棒是绝缘体。
三、课堂训练
我来判断:
(1)橡皮是导体。( )
(2)木头是绝缘体。( )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4)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我们只研究了一些物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等着大家来研究。比如湿的木头、水果、石头等等,我们可以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并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作业布置
1、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2、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六、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不锈钢勺子 塑料尺子
不锈钢尺子 塑料梳子
回形针 塑料勺子
铁夹子 橡皮
钥匙 纸片
笔芯
课件17张PPT。苏教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第三单元像钢丝那样容易导电的物
体,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绝缘体。1、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2、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动手小实验一、先预测
二、认真实验
三、把预测与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四、分析实验信息(小组内讨论)
五、作出判断
实验要求容易使电通过不容易使电通过曲别针、铁钉、铜片、铝片塑料片、干木条、气球、玻璃管绝缘体导体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我们只研究了一些物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等着大家来研究。比如湿的木头、水果、石头等等,我们可以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并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