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每日一题(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每日一题(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2-30 15:58:23

文档简介

周末培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
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_______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_______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250
(2)21.6 C
(3)③①④②
(4)偏低 偏低
【解析】(2)c(HCl)= =11.6 mol·L?1。加水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11.6 mol·L?1×V(HCl)=250 mL×1 mol·L?1,解得V(HCl)≈21.6 mL,应该选择25 mL的量筒量取。
(4)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量取的浓盐酸被稀释了,其物质的量比实际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一部分溶质损失,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解题必备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主要仪器
(1)天平:应使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也可以用托盘天平。
(2)容量瓶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原理依据——公式法:,c(NaOH)=。其他不变时:
①凡是使m或nB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
②凡是使m或nB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
③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
④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2.误差分析
步骤
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因变量
c
n
V
称量
需要使用游码且物质、砝码位置颠倒
偏小

偏低
称量NaOH时使用滤纸
偏小

偏低
量取
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
偏大

偏高
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俯视
偏小

偏低
将量取浓溶液所用量筒洗涤,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偏大

偏高
溶解
不慎将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偏小

偏低
冷却
转移
未冷却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

偏小
偏高
转移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偏小

偏低
洗涤
未洗涤或只洗涤了1次烧杯和玻璃棒
偏小

偏低
定容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偏大
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偏小
偏高
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立即用吸管吸出
偏小

偏低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偏大
偏低
三、溶液配制过程中常考的“四个数据”
数据
要求或解释
药品的质量
实验室中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而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 g,所以记录数据时只能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如所需NaCl的质量为14.6 g,不能写为14.60 g。
容量瓶的规格
(1)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应该与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稍大,如需用480 mL某溶液,则应该选择500 mL容量瓶。(2)回答补充仪器的问题时应该注明容量瓶的规格,如回答“500 mL容量瓶”时,不能只回答“容量瓶”。
洗涤烧杯2~3次
移液时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液面离刻度线1~2 cm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应该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否则容易导致液体体积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浓度偏低。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
易混易错
1.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图1        图2
(1)仰视刻度线(图1):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2)俯视刻度线(图2):加水量偏少,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2.其他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1)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①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 mL容量瓶配制450 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 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用5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 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 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 mL溶液,再取出450 mL溶液即可。
②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 mL 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 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 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2)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①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②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学霸推荐
1.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 L?1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A.950 mL,111. 2 g B.500 mL,117. 0 g
C.1 000 mL,117. 0 g D.任意规格,111.2 g
2.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1 mol/L的稀硫酸100 mL,按配制溶液时仪器的选用顺序排列,选择正确的是
①玻璃棒 ②胶头滴管 ③100 mL容量瓶 ④托盘天平 ⑤50 mL烧杯 ⑥10 mL量筒
⑦100 mL量筒 ⑧移液管 ⑨滴定管
A.⑥③⑧⑤①② B.⑥⑤③①⑨②
C.④⑤③②①⑨ D.⑥⑤①③②
3.配制250 mL 0.1 mol·L?1的盐酸时,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蒸馏水
4.实验室配制0.1 mol/L的BaCl2溶液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无水BaCl2晶体。第二阶段:溶解配制0.1 mol/L的BaCl2溶液。第一阶段操作有如下几步:A.将游码拨至0.2 g处;B.将游码拨至“0”处;C.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等质量的滤纸,调节天平两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D.取走药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E.往左盘内逐步添加晶体至天平平衡;F.在右盘上放置5 g砝码。
(1)第一阶段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B→(  )→(  )→A→(  )→(  )→(  )。
(2)在E操作中,只缺少量晶体时,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阶段操作,应先将5.2 g BaCl2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即可得到0.1 mol/L BaCl2溶液。
(4)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5.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mol·L?1。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规格 1 000 mL
质量分数 25%
密度 1.19 g·cm?3
(2)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___mol·L?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A  B    C  D   E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2 L 2.3 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实验室中没有950 mL容量瓶,故只能配制1 000 mL 2 mol · L?1的NaCl溶液,所需NaCl质量应按1 000 mL溶液计算,故NaCl质量为117.0 g。
2.【答案】D
【解析】98%的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8.4 mol/L,配制1 mol/L的稀硫酸100 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005 4 L,即5.4 mL,应选择10 mL量筒;实验时用10 mL量筒量取5.4 mL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用玻璃棒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至溶液体积距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正确顺序为⑥⑤①③②。
3.【答案】C
4.【答案】(1)C F E D B
(2)左手拿药匙,用右手轻轻拍左手手腕,小心振动药匙加足药量,使天平平衡
(3)烧杯、玻璃棒 250 mL容量瓶 洗涤 定容 摇匀
(4)AC
【解析】(1)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为:调零→放砝码→调游码→加物品→取物品→取砝码→游码回零。
(2)只缺少量晶体时,应用右手轻轻拍打左手手腕,小心振动药匙加足药量。
(3)溶解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4)误差分析根据c==,由m、V的大小判断。A、将砝码放错位置后,称得的BaCl2为4.8 g,偏低;B、无影响,C、摇匀后再加水即增大了溶液体积,偏低;D、不振荡,溶液不均匀。
5.【答案】(1)4.0
(2)0.04
(3)C
(4)①4.6
②250
每周一测
1.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则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必须比水大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溶液的液面下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必须转入容量瓶中
3.利用下列表格中的实验器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器材
相应实验
A
铁架台(带铁圈)、 石棉网、 酒精灯、蒸馏烧瓶、 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沸石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B
试管、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从碘水中萃取碘并得到碘单质
C
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三脚架
制备Fe(OH)3胶体
D
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
氯化钠溶液的蒸发结晶
4.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及其杂质
检验
除杂
A
Cl2(HCl)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饱和食盐水
B
NO(NO2)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

C
CO2(HCl)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饱和Na2CO3溶液
D
NaHCO3溶液(Na2CO3)
Ca(OH)2溶液
过量CO2
5.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取少量待测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Ba2+:取少量待测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Ba2+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取少量待测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大量气泡产生
D.在某酸性未知溶液中加金属Cu,若放出红棕色的气体,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
6.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锌粒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11.2 L H2
B.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5NA
C.0.1 mol CH4所含氢原子数为0.4NA
D.常温常压下,28 g N2中所含原子个数为NA
7.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1024个原子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
B.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
C.该气体中每个分子含有2个原子
D.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 mol 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 L
8.关于a g氢气和b g氦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氢气与氦气的体积比为a∶2b
B.同温、同压下,若a=b,则氢气与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体积相同时,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氦气的质量
D.同温同压下,若两者的体积相等,则其原子数也相等
9.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
则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
A.BaCl2、H2SO4、MgCl2 B.CaCl2、H2SO4、AgNO3
C.CaCl2、HNO3、NaCl D.BaCl2、HCl、Na2SO4
10.用NaCl固体配制0.1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将5.85 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可配成0.1 mol·L?1的NaCl溶液
B.称量时,将固体NaCl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C.固体溶解后,将溶液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 0.1 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1 L该溶液,可将0.1 mol CaCl2溶于1 L水中
B.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 mol·L?1
C.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
D.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 0.1 mol·L?1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灭火
B.不慎将浓NaOH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硫酸清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物品应置于右盘
D.实验时应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E.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F.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b.结晶;c.蒸馏;d.加热;e.分液。
①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________。
②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________。
③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________。
④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________。
⑤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________。
13.实验室需要480 mL 0.4 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A.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
B.把A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
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
(2)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a.100 mL,b.250 mL,c.500 mL,d.1 000 mL,本实验选用________(填序号)。
(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容量瓶、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实验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需要称NaCl晶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NaCl时,物码倒置(1 g以下用游码):________。
②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________。
③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________。
14.(1)下列仪器:①烧杯 ②蒸馏烧瓶 ③冷凝管 ④普通漏斗 ⑤分液漏斗 ⑥蒸发皿 ⑦玻璃棒 ⑧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⑨酒精灯 ⑩温度计
①在过滤时需要用到的有 (填序号,下同)。
②在蒸馏时需要用到的有 。
③在萃取时需要用到的有 。
④在蒸发结晶时需要用到的有 。
(2)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右图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呈________色;他们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
未见液体流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②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③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_________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__________,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___________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____________
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蒸馏操作时,测量的是馏出物的沸点,故温度计水银球应该和蒸馏烧瓶支管口平齐而不是插入混合液中。
3.【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蒸馏水,需要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带铁圈)、 石棉网、 酒精灯、蒸馏烧瓶、 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沸石,能完成相应实验,选项A正确;B、从碘水中萃取碘并得到碘单质,必须萃取并蒸馏,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石棉网、 酒精灯、蒸馏烧瓶、 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沸石,不能完成相应实验,选项B错误;C、制备Fe(OH)3胶体,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 石棉网,不能完成相应实验,选项C错误;D、氯化钠溶液的蒸发结晶,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棒、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坩埚钳,不能完成相应实验,选项D错误。答案选A。
4.【答案】B
【解析】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只能检验氯气,不能检验HCl,A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可用水除杂,B正确;CO2和HCl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除去HCl,C错误;NaHCO3和Na2CO3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不能用来检验,可用氯化钙溶液检验,D错误。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A项H2所处的条件不确定,体积不一定为11.2 L;B项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D项28 g N2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NA。
7.【答案】A
【解析】据n=可知,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是双原子分子,该温度和压强下,1 mol该气体的体积为30 L,不是标准状况,A不正确、C正确;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均约为22.4 L,B正确;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30 L·mol?1,D正确。
8.【答案】B
【解析】A.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 g/mol,氦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氢气与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a∶b,同温、同压下,氢气与氦气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2a∶b,故A错误;B.同温、同压下,若a=b,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 g/mol,氦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氢气与氦气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所以氢气与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B正确;C.温度和压强不确定,所以体积相同时,氢气的质量不一定小于氦气的质量,故C错误;D.同温同压下,==,若两者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分子数相等。由于氢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而氦气分子是单原子分子,所以它们的原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Na2CO3溶液与甲生成的白色沉淀能溶于过量的乙中,则乙不可能为H2SO4。溶解后的溶液加入丙产生白色沉淀,丙不可能为NaCl。故答案只能为D。
10.【答案】D
【解析】n(NaCl)==0.1 mol,应把5.85 g 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其浓度为0.1 mol·L?1,A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应放在小烧杯内或纸上,B错误;溶液配制过程中应对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并转移至容量瓶中,C错误。
11.【答案】D
12.【答案】(1)AEF
(2)①a ②d ③c ④e ⑤b
【解析】(1)不慎将浓NaOH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因此不能用其清洗,B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物品应置于左盘,C错误;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D错误。
(2)注意每种分离提纯方法的各自特点与适用情形。
13.【答案】(1)ABDCE
(2)c
(3)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4)0.2
(5)①偏低 ②偏高 ③偏低
14.【答案】(1)①④⑦⑧ ②③⑧⑨⑩ ①⑤⑧ ⑥⑦⑧⑨
(2)紫红 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小孔未与空气相通
(3)①过滤
②滴加盐酸至无气泡产生为止 防止溶液飞溅 停止加热
③有气泡放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稀硝酸 猜想Ⅱ不成立
滴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解析】(1)①在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
②在蒸馏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铁架台、酒精灯和温度计;
③在萃取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和铁架台;
④在蒸发结晶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
(2)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则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下层液体呈紫红色;要使液体顺利流下,需要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因此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未见液体流下的原因可能是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小孔未与空气相通;
(3)①步骤①、②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方法是过滤;
②滤液②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加入盐酸时产生气泡,当滴加盐酸至刚好无气泡放出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盐酸量为适量;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溶液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③猜想Ⅰ: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如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稀硝酸(或稀盐酸);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说明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说明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则猜想Ⅲ成立。
化学实验安全与基本操作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根据常见仪器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写出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可使仪器不漏液或不漏气。在下列仪器中:①试管 ②分液漏斗 ③细口试剂瓶 ④广口试剂瓶 ⑤集气瓶,肯定用不到“磨砂”处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以下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定量仪器:
a.量筒   b.容量瓶  c.托盘天平
①其中标有仪器使用温度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②实验时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是________。
③使用前要检查仪器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
(4)玻璃棒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a.搅拌、b.引流、c.蘸取溶液、d.转移固体。不同实验中其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A.在“用无水碳酸钠配制100 mL 0.12 mol·L?1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填编号)。
B.在“用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水等试剂除去粗盐中的Mg2+、Ca2+、等杂质离子以制得纯净的食盐”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填编号)。
【答案】(1)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锥形瓶 冷凝管
(2)①
(3)①ab ②c ③b (4)①ab ②abd
【解析】(2)“磨砂”使仪器不漏液或不漏气。玻璃仪器在磨口处都采用了磨砂工艺,如分液漏斗的活塞处、试剂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的瓶口等。
(3)量筒、容量瓶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是粗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容量瓶是定容仪器,托盘天平是称重仪器;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解题必备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室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浓碱洒在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浓硫酸洒在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NaHCO3溶液或肥皂液
液溴洒在皮肤上
用酒精洗涤,然后用水冲洗
水银洒在桌面上
用硫粉覆盖
酸液溅到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再请医生处理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烫伤或烧伤
先用水冲洗烫(烧)伤处,再涂上烫(烧)伤膏
2.化学实验中主要的“六防”
六防内容
可能引起事故的操作
采取的措施
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
点燃前先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用CO、H2还原Fe2O3、CuO等
先通入CO或H2,在装置尾部收集气体检验纯度,若尾部气体纯净,确保空气已排尽,再对装置加热
防暴沸
加热液体混合物
在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浓硫酸与水的混合
应注意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冷却
防失火
可燃性物质遇到明火
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防中毒
制取有毒气体
制取有毒气体要有尾气处理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防倒吸
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在有多个加热的复杂装置中,要注意熄灭酒精灯的顺序
易溶于水的尾气用水溶液处理
采用防倒吸装置或改变气体的溶解度
防污染
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的制取
有毒物质应进行尾气处理,如对CO气体进行点燃处理
3.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
标志
适用
药品
爆炸品:如黑火药
易燃气体:如CH4
易燃液体:如酒精
易燃固体:如红磷与含磷化合物
自燃物品:如白磷
标志
适用
药品
遇湿易燃物品:如K、Na
氧化剂:如高锰酸钾
剧毒品:如KCN、Cl2
放射性物品:如Po?210
腐蚀性物品:如浓硫酸
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取用
2.物质加热
3.气体收集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
(2)实验后的废液用废液缸收集,集中处理。
易混易错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8不能”
(1)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不能直接放入竖直放置的试管或其他容器中;防止试管或容器底部被砸破。
(2)用量筒、滴定管量取液体时,不能仰视或俯视液面;防止读数有误差。
(3)不能不检查装置气密性就进行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防止实验过程中装置漏气而使实验失败。
(4)不能不对可燃性气体验纯就进行点燃或加热实验;防止爆炸。
(5)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不能放在单层滤纸处(应放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6)加热后的蒸发皿、坩埚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热的蒸发皿、坩埚烫坏实验台并引起蒸发皿炸裂。
(7)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内;防止污染原试剂,防止污染环境。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流出瓶外。
2.计量仪器使用时的4个易错点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2)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无“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
(3)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0”刻度在接近上口处。
(4)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为容量瓶的容量值。
学霸推荐
1.对于易燃、易爆、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2.化学实验必须以实验安全为前提。下面的操作不会出现危险的是
A.强碱溶液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用稀醋酸冲洗
B.取适量水沿玻璃棒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为防止试剂污染,用剩的金属钠放入垃圾桶中
D.制备CO时,为防止CO逸出,待刚刚出现气体时就在气体发生器出气口点燃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熟练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见仪器,熟悉常见实验用品是正确进行实验的基础。试回答以下问题:
(1)现有如下仪器,用序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容量瓶 ②蒸馏烧瓶 ③量筒 ④烧杯 ⑤蒸发皿 ⑥分液漏斗
对允许加热的仪器,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有___________;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_____。
(2)拟在烧杯中在加热条件下配制50 mL某溶液,应选择的烧杯是________(填字母)。
A.400 mL烧杯 B.250 mL烧杯
C.100 mL烧杯 D.50 mL烧杯
(3)用装置甲、乙、丙和乳胶管组成一套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3或HCl气体。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有:浓硫酸、稀硫酸、浓盐酸、稀盐酸、浓氨水,丙中试剂为紫色石蕊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制取某气体的过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且烧瓶A中的试剂与分液漏斗B中的试剂均为无色液体,则烧瓶A中的试剂为________,制取该气体利用了分液漏斗B中试剂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通过丙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变蓝,说明乙中气体已集满。若石蕊溶液变蓝,则烧瓶A中应加入的固体试剂为________。
②若在乙中收集氨气,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d(填接口代号)。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CO2不属于易燃气体。
2.【答案】A
【解析】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剩的金属钠应放回试剂瓶中,在垃圾桶中Na遇水及空气容易燃烧;CO点燃前应验纯,直接点燃时可能爆炸。
3.【答案】B
4.【答案】(1)②④ ①⑥
(2)C
(3)①浓盐酸 吸水性 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NaOH(或CaO或碱石灰) ②c b
【解析】(3) ①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可以制备HCl气体。NaOH(或CaO或碱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浓氨水受热可以分解放出氨气,所以在NaOH(或CaO或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制备氨气。②氨气比空气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常见离子的检验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a+、Mg2+、Ba2+、Al3+、Fe3+、、、I?。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显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加入数滴新制氯水及少量CCl4,经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至碱性,在整个滴加过程中无沉淀生成;
④取部分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该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可确定其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
(2)由步骤①中测量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测量结果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
(3)由步骤②可知,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5)由步骤④可知,溶液中含有_________,由此可排除_________的存在。
(6)通过实验不能确定___________是否存在。
【答案】(1)Fe3+
(2)取一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试纸上,等颜色不再变化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
(3) I?
(4) Mg2+ Al3+
(5)Ba2+
(6)Na+
【解析】(1)该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可确定其中一定不含Fe3+。
(2)由步骤①中测量溶液pH的方法取一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试纸上,等颜色不在变化与标准比色卡比对;①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显酸性,一定不含。
(3)由步骤②取部分溶液,加入数滴新制氯水及少量CCl4,经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原溶液含有I?。
(4)由步骤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至碱性,在整个滴加过程中无沉淀生成,一定没有Mg2+、Al3+。
(5)由步骤④取部分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有Ba2+;由此可排除的存在。
(6)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Na+的相关测定,故通过实验不能确定Na+是否存在。
解题必备
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主要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或备注)
Ba2+
稀硫酸或硫酸盐溶液
先加稀盐酸,不产生沉淀,然后加稀硫酸或硫酸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 BaSO4↓(白色)
Mg2+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时沉淀不溶解
Mg2++2OH?===Mg(OH)2↓(白色)
Al3+
NaOH溶液或氨水
加氨水或适量NaOH溶液,有絮状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能溶于NaOH溶液,但不溶于氨水
Al3++3OH?=== Al(OH)3↓(白色),Al(OH)3+OH?===[Al(OH)4]?
Fe3+
NaOH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OH?===Fe(OH)3↓(红褐色)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Fe3++3SCN?=== Fe(SCN)3(红色)
Fe2+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Fe2++2OH?=== 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KSCN溶液,新制氯水
无明显现象,加新制氯水呈红色
2Fe2++Cl2===2Cl?+2Fe3+
Fe3++3SCN?===Fe(SCN)3(红色)
H+
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色
pH试纸
变红色
Cu2+
NaOH溶液
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若加热则沉淀变黑
Cu2++2OH?=== Cu(OH)2↓(蓝色),Cu(OH)2CuO(黑色)+H2O
H2S(或Na2S溶液)
黑色沉淀
Cu2++H2S===2H++CuS↓(黑色)
Ag+
盐酸或氯化物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Ag++Cl?===AgCl↓(白色)
NaOH溶液
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试纸变蓝
+OH?NH3↑+H2O
Na+
焰色反应
焰色呈黄色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先加入过量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Cl?―→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待测液体中含有Cl?,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待测液中不含Cl?。
易混易错
1.在检验时,为什么要加入稀盐酸? 能否加入稀硫酸?
解释: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排除的干扰。因为和与Ba2+都可生成白色沉淀,但BaSO4不会溶解在盐酸中。不能加入稀硫酸,否则会引入。
2.检验Cl?时,要加入几滴稀硝酸,目的是什么?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
解释: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除Cl?外,还可能是等其他离子,加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原因是稀盐酸本身含有Cl?,对结果产生干扰。
学霸推荐
1.将下列各组物质区别开来的实验方案(见括号内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Na2CO3和NaHCO3(采用加氯化钙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的方法)
B.(NH4)2SO4与NH4Cl(采用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闻其气味的方法)
C.NaCl与KCl(采用灼烧时观察焰色的方法)
D.K2CO3与KNO3(采用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
2.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有Ag+ B.溶液中一定有Ba2+
C.溶液中一定没有 D.溶液中一定有
3.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严密的是
A.检验试液中的: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试液气体褐色
C.检验试液中的I?:无色试液棕黄色溶液蓝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4.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B
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Cl?
C
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未变蓝
原溶液中无
5.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如下实验:①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鉴别可能有的物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向少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稀盐酸清洗铁锈(Fe2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CaCO3不溶于水,CaHCO3溶于水,故A合理;B.(NH4)2SO4与NH4Cl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氨气,故B不合理;C.Na的焰色呈黄色,K的焰色呈紫色,故C合理;D.K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KNO3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D合理。故选B。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A、加入稀硝酸可把氧化成或溶液中含有Ag+,均会产生白色沉淀,选项A不严密;B、不能排除的干扰,若溶液中存在离子,也有同样的现象,选项B不严密;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变为棕黄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双氧水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选项C严密;D、不能排除的干扰,若溶液中存在离子,也有同样的现象,选项D不严密。答案选C。
4.【答案】B
5.【答案】(1)Na2CO3 CuSO4、Na2SO4、CaCl2
(2)BaCO3+2H+===Ca2++CO2↑+H2O
(3)Ag++Cl?===AgCl↓
(4)Ca2++2OH?+2===CaCO3↓++2H2O
(5)Fe2O3+6H+===2Fe3++3H2O
【解析】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因此一定不存在CuSO4;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Na2CO3、Na2SO4至少含有一种;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一定是碳酸钡,即一定存在Na2CO3,所以不存在Na2SO4、CaCl2;氯化钠不能确定。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Na2CO3,肯定没有CuSO4、Na2SO4、CaCl2。
(2)步骤③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Ca2++CO2↑+H2O。
(3)鉴别氯化钠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4)向少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OH?+2===CaCO3↓++2H2O。
(5)用稀盐酸清洗铁锈(Fe2O3)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有关NA的正误判断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L?1 NaCl 溶液含有 NA个 Na+
B.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 NA的 CO、N2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22.4 L,质量为 28 g
C.2.4 g Mg 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A
D.22.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 2NA
【答案】B
【解析】A.1 mol·L?1NaCl溶液的体积不定,含有的Na+数无从确定,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即1 mol CO、N2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CO、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所以该混合气体质量为28 g,故B正确;C.Mg的化合价为+2,2.4 g即0.1 mol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C错误;D.温度、压强不定,22.4 L O2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所含的原子数也无法确定,故D错误。故选B。
解题必备
有关NA的正误判断
有关NA的正误判断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的关系进行相互转化或进行正误判断。命题者往往有意设置一些陷阱,增大试题的区分度。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要特别注意试题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
陷阱一:隐含物质的状态。
例如在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或固体,SO3为固体、H3PO4为固体、CH3COOH为固体,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为液体或固体。22.4 L·mol?1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例如:标准状况下,22.4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标准状况下,含NA个三氧化硫分子的体积为22.4?L?。这些说法均错误。
陷阱二:混淆温度和压强。
?22.4 L·mol?1是在标准状况(0 ℃,1.01×105 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或质量,让考生与22.4 L/mol?1进行转换,从而误入陷阱,例如: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常温常压下,16 g氧气的体积为11.2 L。这些说法均错误。
陷阱三:忽略微粒的组成数目。?
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气体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Ne)、三原子分子(如H2S、O3)、四原子分子(如NH3、P4)等。1 mol微粒的数目即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数目。命题者往往通过NA与粒子数目的转换,巧设陷阱,考生如不注意这点,极容易误入陷阱。
陷阱四:隐含氧化还原反应中真实的电子转移情况。
求算电子转移数目解题时应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注意某些物质在反应中遇到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可得到不同产物,从而导致电子转移的数目不同。歧化反应、归中反应、有变价金属参与的反应是考查的热点。如Na2O2、NO2与H2O反应,Cl2与H2O、NaOH、Fe反应等。
学霸推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含1 mol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C.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4 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2 g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D.17 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O2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得到的电子数一定为4NA
B.标准状况下,23 g Na所占的体积一定小于22.4 L
C.0.4 mol/L Na2SO4 溶液中,所含Na+和总数为1.2NA
D.1 mol Fe和足量稀硫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是3NA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B.10克氖气所含原子数约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1 mol OH? 所含质子数为10NA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标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含有6.02×1023个分子,A正确;氦是单原子分子,含1 mol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B错误;常温常压下,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 mol,C错误;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D错误。
2.【答案】D
【解析】2.4 g Mg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而1 mol Mg变成Mg2+时失去2 mol电子,2.4 g Mg应失去0.1×2 mol电子,即为0.2NA,A错误;2 g氢气为1 mol H2,含有氢原子个数为2NA,B错误;N2为双原子分子,3.01×1023个氮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为2×3.01×1023,即NA,C错误;D中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正确。
3.【答案】B
4.【答案】A【解析】A.O2和O3由氧元素组成,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2 mol氧元素,所含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B.氖气分子是单原子分子,10克氖气的物质的量是0.5 mol,所含原子数约为0.5N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H2O呈非气态,22.4 L H2O所含的分子数大于NA,故C错误;D.1 mol OH?所含质子数为9NA,故D错误。故选A。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某种粗盐中含有泥沙、Ca2+、Mg2+、Fe3+、等杂质。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设计了用这种粗盐制备精盐的方案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操作Ⅳ选择所需仪器________(用标号字母填写)。
A.烧杯   B.试管   C.玻璃棒  D.分液漏斗 E.漏斗  F.酒精灯  G.蒸发皿
(2)操作Ⅲ中常用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作为除杂试剂,则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为:
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Ⅲ中,判断加入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操作Ⅴ应选择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操作Ⅴ与操作Ⅳ的先后顺序对调,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
【答案】(1)ACE
(2)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3)取所得溶液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入少量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4)盐酸 在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精盐的纯度
【解析】(1)操作Ⅳ是过滤。
(2)除杂试剂是过量的,为了除去过量的Ba2+,需要在加入BaCl2溶液之后加入Na2CO3溶液。
(3)BaCl2过量后,溶液中不存在,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后不会产生沉淀。
(4)加入的Na2CO3溶液是过量的,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即可除去,得到纯净的食盐水。若在过滤前酸化,则在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精盐的纯度。
解题必备
一、常见的分离方法归纳对比
方法
适用范围
图示
主要仪器
举例
注意事项
过滤
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铁架台(含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粗盐提纯时,经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除去
①要“一贴二低三靠”;②必要时要洗涤沉淀物(在过滤器中进行);③定量实验的过滤要“无损”。
蒸发
分离可溶性固体溶质和溶剂
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从食盐水溶液中提取食盐晶体
①加热蒸发时,蒸发皿中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以防液体受热或搅拌时溅出。②加热时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③如果要蒸干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或液体较少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防止晶体过热而迸溅。
蒸馏
利用沸点不同以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
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灯、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石棉网等
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①加热蒸馏烧瓶时,要垫上石棉网。②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少量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1/3~2/3之间,不可将溶液蒸干。④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相平,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气温度。⑤冷凝管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先通冷却水,后加热蒸馏烧瓶。
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和烧杯
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
①萃取后要再进行分液。②对萃取剂的要求:与原溶剂互不混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两溶剂密度差别大。③分液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再通过蒸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
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分液漏斗
水和油、水和CCl4
(1)分液漏斗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2)操作注意事项:①振荡过程中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②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③分液时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④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及时关闭活塞;⑤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渗析
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
半透膜、烧杯
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将半透膜袋系好,浸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更换蒸馏水,渗析的时间要充分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分离和提纯的要求
(1)分离
分离是指把混合物的各组分一一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原来是固体,最后还应是固体,原来是溶液,最后还应是溶液。
分离的实质是把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开,这就需要应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把不同的物质以不同的形式分开,然后再把物质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分离的条件是各种物质必须以不同的状态出现,如果物质直接分离有困难,需要把物质转化为其他的物质,分离开后再各自反应成原来的物质。
分离的适用范围是混合物。
例如要从粗盐(NaCl和少量泥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过滤,对滤液进行蒸干,即得NaCl固体。
(2)提纯(除杂质)
提纯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混合物中其余杂质通过化学变化都除去。
提纯的实质是混合物中只保留一种成分,分离后需要的物质保留原来的状态,其他物质不需要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提纯的条件是需要的物质与其他的物质必须以不同的状态出现,各种杂质可以以相同的状态同时出现。
提纯的适用范围是混合物。
例如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水蒸气,要得到纯净的CO2,可使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就可得到纯净的CO2气体。
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三个必须”和“四个原则”
(1)三个必须
(2)四个原则
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
(1) “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 “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 “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 “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三、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化学方法
学霸推荐
1.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2.为了除去KCl中的Ca2+、Mg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KCl,可将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提纯,正确的步骤及顺序是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⑥加过量KOH溶液 ⑦加过量K2CO3溶液
A.②⑤④①③ B.⑥⑤⑦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①③
3.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4.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后加热蒸干
D.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5.海洋植物如海带和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下图所示操作。
已知过程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提取过程①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
(2)四氯化碳是________色、密度比水________的液体。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_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3)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在灼烧过程中,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除泥三角外)________。
①试管 ②瓷坩埚 ③坩埚钳 ④蒸发皿 ⑤酒精灯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法分离;碘易溶于CCl4,故用蒸馏法分离;用酒精浸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是利用的萃取原理。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水密度比CCl4小,水层在上层,应从漏斗上口倒出,碘的CCl4溶液在下层,应从下口流出。
4.【答案】C
【解析】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若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后加热蒸干能够除去其中的NaHCO3,但同时也会引入杂质NaOH,应该用加热固体的方法除去NaHCO3。
5.【答案】(1)过滤 萃取
(2)无 大 紫红(或紫) KCl
(3)蒸馏
(4)②③⑤
【解析】(1)从实验流程看①操作为过滤,③操作为萃取。
(2)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上层液体为KCl溶液,注意不含Cl2和I2。
(3)对F中的两种液体进行分液,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得到I2。
(4)给固体物质加热灼烧时用到坩埚、坩埚钳和酒精灯。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在甲、乙两个体积不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质量相同的CO、CO2气体时,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的CO分子数比CO2分子数少
B.甲容器的体积比乙容器的体积小
C.CO的摩尔体积比CO2的摩尔体积小
D.甲中CO的密度比乙中CO2的密度小
【答案】D
【解析】温度、压强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n=知,相同质量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CO、CO2的摩尔质量分别是28 g/mol、44 g/mol,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44 g/mol∶28 g/mol=11∶7。根据N=nNA知,二者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7,所以CO分子数多,A错误;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甲的体积比乙大,B错误;温度和压强相同条件下,其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所以二者的气体摩尔体积相等,C错误;ρ=知,相同条件下,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甲中CO的密度比乙中CO2的密度小,D正确。
解题必备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内容: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要明确两点: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气体;
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条件是三个“同”。只有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粒子数相等这一结论。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其特征是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其中若三个量相同,第四个量必相同,即“三同定一同”。
依据公式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常数,T为温度),探究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得出下表结论。
条件
结论(等式)
语言叙述
T、p相同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T、V相同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n、T相同
同温同物质的量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体积反比
T、p相同
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T、p、V相同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学霸推荐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B.n g Cl2中有m个Cl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5.6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2.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O2比O3的质量小
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B.若M(甲)
C.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
D.若M(甲)4.(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Z(g),则Z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8.6 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 L。已知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由此可推断A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B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为36 g,体积为22.4 L,则CO所占的体积是________L,质量是________g。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含1 mol O的CO、CO2、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 mol、mol、mol,三者之比为6∶3∶2,A错误;n g Cl2物质的量为mol,含Cl原子数×NA×2=m,NA=,B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C错误;未说明温度、压强状况,不能进行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的一切相关计算和比较,D错误。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A错误;若M(甲)乙,气体体积相等时,物质的量越大,气体压强越大,即气体的压强:甲>乙,B正确;根据n=,若M(甲)>M(乙),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根据Vm=,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C错误;根据n=,若M(甲)n(乙),则气体的分子数:甲>乙,D错误。
4.【答案】(1)XY3
(2)N2(或CO等) H2
(3)11.2 1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