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自主探究】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_______年1月1日,_______在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__________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的成立是__________________ _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_______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__下诏退位;____月____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_____月_____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______月,袁世凯在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_____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_______。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 ___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人物:_______。
2.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46页第一、二两段,简述中华民国建立背景、时间、地点、结果、意义相关史实。
2.根据下列表格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颁布时间
国家性质
体现原则
国民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3. 结合教材并查找相关资料,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拓展延伸】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912;孙中山;南京;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1912;宣统帝;2,13; 2,15; 3;北京;4;北京;袁世凯。
三、1. 1912,3,13;孙中山;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合作探究】
1. (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
(3)结果: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4)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师: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内形势却非常紧张,为此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里做出如下承诺:见左材料
2.
颁布时间 1912年3月11日
国家性质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体现原则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国民权利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驶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3. 外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
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拓展延伸】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基础达标】
1.武昌起义胜利后,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
A.1911年10月10日 B.1911年11月 C.1912年1月1日 D.1912年2月12日
2.“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A.孙中山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毛泽东
3.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
4.对清朝皇室施加压力,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的是( )
A.孙中山 B.冯玉祥 C.袁世凯 D.黎元洪
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以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
6.下列文献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革命军》
7.下列事件,发生在1912年的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武昌起义 ③宣统帝下诏退位 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⑥①④⑤③ B.⑥②①④③⑤ C.⑥①④③⑤ D.⑥②①④⑤③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共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誓词
(1)材料中的“临时大总统”指的是谁?
(2)“中华民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成立的?
(3)“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叫什么?此文献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能力提升】
10.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你能说出它的含义吗?
(2)图一中有一个当时民众制造的新字,请找出来。并说明它的用意。
(3)图二,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
“袁世凯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
1912年1月26日,袁世凯指使北洋军将领段祺瑞等40多人联名向内阁军谘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发出通电,极言局势万分危急,如“政体仍待国会公决”而再迁延不决,即“有兵溃民乱,盗贼蜂起之忧。寰宇糜烂,必无完土,瓜分惨祸,迫在目前”。强硬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不得为“一、二亲贵所尼”,否则将带兵入京。原已心惊胆战的皇族亲贵读到这份通电后,更加丧魂失魄,感到大势已去。1月29、30日清廷御前会议决定“逊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12日清政府公布退位诏书,并宣布退位后“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想一想: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孙中山,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最终结局和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这
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
4.C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题干“1912年2月”“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等信息,可判断“1912年2月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是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故选C。
6.B
7.C 解析:“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排除含②选项,C正确。
8.C
9.答案:(1)孙中山。(2)1912 南京。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限制了总统的权力,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10.答案:(1)一个士兵把象征着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插在中华民国的版图上,“恭祝中华民国万岁”,讴歌辛亥革命的胜利。
(2)用别字“民”代替中华民国的“国”字,意为国家主权在民。
(3)变化:从大清帝国的“臣民”变为中华民国的“国民”或“人民”,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11.答案提示:(1)帝国主义的支持;(2)使用两面手段;(3)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等等。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任务】
教学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够认识到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
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探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阅读教材46页第一、二两段,简述中华民国建立背景、时间、地点、结果、意义相关史实。2.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材料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阅读教材48页最后两段,指导根据下列表格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颁布时间国家性质体现原则国民权利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出示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节选: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思考下列问题:(1)第二条主权归属有何特点?(2)第五条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3)第十六、十九、四十五条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 (4)请你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直接目的和意义。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阅读教材47页第一段:结合教材并查找相关资料,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阅读教材47页第一、二段,48页第一段:① 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②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③思考: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④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师:讲述背景: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生:阅读课文,归纳整理(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3)结果: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4)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师: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国内形势依然非常紧张,为此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里做出如下承诺:见左材料生:讨论,各抒己见师:南京临时政府向帝国主义妥协并向其寻求庇护,推行“和平主义”外交政策,以期获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1912 年3月11日,孙中山还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生:(讨论、填写)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国家性质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体现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国民权利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立法权参议院行驶立法权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权司法独立学生:(阅读材料,讨论、比较、分析)(1)主权在民。(2)自由平等。(3)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4)目的:限制总统独裁,维护民主共和。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师:虽然辛亥革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学生:(思考、讨论)外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生: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条件。生读书,理清步骤: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袁世凯就职→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生: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拓展延伸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反思完善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一、辛亥革命的果实1.创建中华民国(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3)结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参议院(4)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2)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治体制为“三权分立”(3)意义: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果实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后反思(共18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年年花开花落.....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 ——《走向共和》
(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
(2) 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的建立;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背景
时间
临时总统
副总统
意义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
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
孙中山
黎元洪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料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对外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向帝国主义妥协并向其寻求庇护,推行“和平主义”外交政策,以期获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时间
性质
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年3月11日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民
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独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说明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节选: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学以致用】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上述材料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袁世凯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
的支持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掌握军事政治大权
对 清:
逼迫清帝退位
时间:
意义:
1912年2月12日
标志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
(一)宣统帝下诏退位
(二)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拓展延伸】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反思完善】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辛亥革命的成果
1.创建中华民国 1912.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