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自主探究】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 ,正式决定同 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 、 、 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确定了 、 、 三大政策。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的正式建立。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 。军校总理是 ,校长是 ,政治部主任是 。
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 、 、 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任北伐军总司令。
、 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率领的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和 ,攻占 ,基本消灭了 的主力。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 蓬勃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起义并取得胜利,书写了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工农运动触动了 、 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 在上海发动“ ”,并在南京建立“ ”。7月, 在武汉召开“ ”。
1928年, 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71页第二段——73页第一段,看视频《北伐战争》片段,结合《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分析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北伐目的
北伐对象
总指挥
主战场
重要战役
北伐路线
2. 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拓展延伸】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2.广州;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两党合作。3.黄埔军校;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
二、1.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蒋介石。2.湖南;湖北;叶挺;汀四桥;贺胜桥;武昌;吴佩孚。3.工农革命运动;上海工人。三、1.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政府;汪精卫;分共会议。3.张学良
【合作探究】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指挥 蒋介石
主战场 湖南、湖北
重要战役 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
北伐路线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江——上海
1.
2.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北伐战略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
【拓展延伸】
(1)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2)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第15课 北伐战争
【基础达标】
1.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2.1924年11月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 )
A.周恩来 B.蒋介石 C.廖仲恺 D.叶挺
3.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
A.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统治
4.“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网络诗歌。“北伐的战场”主要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 C.浙江、上海 D.广州
5.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陈毅
6.右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次战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是前提条件
C.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了全国
D.讨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8.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小军:五四爱国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捕
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
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
D.小华: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的来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 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1)依据材料一说出孙中山创办这个“军官学校”的目的。
(2)他曾经是这个“军官学校”的校长,但后来背叛了革命,建立了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请问他是谁?材料二中“卖国军阀之势力”具体指什么?
(3)材料一中的“军官学校”与材料二中的“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
【能力提升】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的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
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黄埔军校”何时在哪儿创办的?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2) “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3) 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黄埔军校建立后,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 B
4.A 解析: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其中两湖是主战场,所以A 正确。
5. C 6. D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9.答案:(1)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蒋介石。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果;黄埔军校培养出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意思相近即可)
10.答案:(1)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行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结果:①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背叛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3)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 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有人说习近平和马英九的这次历史性握手,是国共两党走向再次合作的起点。那么,国共两党何时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探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北伐战争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1.政治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阅读教材70页第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2)阅读教材70页第一段,找出中共三大召开概况。(3)阅读教材70页第二段,依据教师出示的学习提纲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概况。(4)师引导生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新三民主义有哪些发展。2.军事上——创办黄埔军校阅读教材71页第一段,看视频《黄埔军校》片段,结合师出示的《黄埔军校旧址大门》,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二.北伐胜利进军1.阅读教材71页第二段——73页第一段,看视频《北伐战争》片段,结合《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分析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2.组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伐战争的英雄事迹,讲述他们的故事。3.阅读教材73页第二段,概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情况。4.结合本课内容,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三.北伐战争的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阅读教材73页第三、四段到74页第一段,看视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思考:(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有哪些?(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制造了那些事件?其危害是什么?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3)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和统一全国) 生:回顾旧知--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师:(总结)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那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师:所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为国共合作做了政治上的准备。生:读书,列表归纳总结时间1923年6月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生:速读课文,依纲自学,找出重要知识点:时间:1924年1月20日地点:广州内容: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生列表对比: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强调反帝民权主义 一般平民共有民生主义 增加节制资本师强调: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进行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总结了以往斗争失败的教训和经验,认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心建立可靠的革命军队。生读书快速找出:①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 ②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③创办人:孙中山。 ④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等,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⑤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师:(总结)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的徐向前、林彪、聂荣臻、叶剑英都出自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创建的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军事基础。生:看视频、读书、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列表格归纳提炼北伐战争的相关信息: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总指挥蒋介石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北伐路线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江——上海生讲述: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被称为“铁军”。先后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师:为配合北伐,各地工农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生:读书归纳①农民协会组织发展壮大。② 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师提示可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师生共同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北伐战略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师:北伐战争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了武汉。就在北伐战争将要继续北上消灭张作霖的时候却风云突变,阴霾突降!那么北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组织学生结合视频和所学讨论原因,各抒己见。师引导归纳:①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②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生:总结两大反革命政变①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②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危害: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师引导生讨论分析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生读书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4月在上海由蒋介石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拓展延伸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1)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2)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共27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有人说习近平和马英九的这次历史性握手,是国共两党走向再次合作的起点。那么,国共两党何时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必要性】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屡遭失败,迫切需要新的力量补充。孙中山也欢迎中共和他合作。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
国民党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共产党
共同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
时间 1923年6月
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时间 1923年6月
内容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作用
广州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1月20日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三民主义的发展。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新三民主义
强调反帝
一般平民享有
增加节制资本
三民主义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培养不怕牺牲,一心做救国救民事业,有理想的革命军人。
【黄埔军校】
建立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创办者
作用
广州黄埔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1924年5月
国民党(孙中山)
黄埔军校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二、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目的
北伐对象
总指挥
主战场
重要战役
北伐路线
【北伐战争】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蒋介石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江——上海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对象】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湖北
吴佩孚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英雄故事会】
叶挺像(1896~1946年)
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被称为“铁军”。先后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战果】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周恩来
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纠察队庆祝
武装起义胜利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发展壮大;
上海工人阶级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北伐战略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
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
事件
危害
教训
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南京
时间
地点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统一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拓展延伸】
北伐战争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1)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2)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反思完善】
北伐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