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保卫大武汉
【自主探究】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 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 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次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 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攻占武汉,中国军队利用 、 和 有利地形,消耗敌人。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日本企图 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 和 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1941年12月,日军对 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时, 盟军在 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 、积极 。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 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 、湖南、 等省的大部分和 省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
1. 阅读材料: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边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自治。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爱国官兵的一种什么精神?.结合所学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 为什么在广州和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拓展延伸】
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津浦路;李宗仁。2.台儿庄;正面战场。二、1.大别山;鄱阳湖;长江两岸;迅速灭亡中国。2.武汉保卫战;华中;华南;相持。三、1.长沙;英美;太平洋。2.抗日;反共;豫湘桂;河南;广西;贵州。
【合作探究】
1. 现了中国爱国军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等精神。原因: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师: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武汉。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拓展延伸】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力。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基础达标】
1.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2.著名作家藏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人史册的将领是(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3.“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
A B C D
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号汉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
A.日军进攻南京 B.淞沪会战
C.广州、武汉失陷 D.国民政府迁都
7.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取得长沙大捷,英国《泰晤士报》称:际此远东阴云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耀夺目。以下有关对长沙会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成为扭转远东战局的关键 B.抗日战争由此进入防御阶段
C.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8.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 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9.右图漫画《首挫其锋(1937)》中描绘的中日两个军人,代表中日双方军队,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日军妄图速战速决?B.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战?C.国民政府实施了正确的抗战路线?D.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10.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投入兵力20多个师计12万人,其中台儿庄方面6万人;日军投入2个师8个团约3万人,其中台儿庄方向7个团。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以损失近2万人为代价,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日军损失坦克30余辆,火炮70余门、坦克40余辆、机枪数百挺、步枪万余枝。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
(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战役?
(2)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指挥者是谁?
(3)据材料回答,这次战役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溶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近卫声明》
(1)“帝国陆海军……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具体指什么?
(2)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侵华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参考答案:
1. A
2.C 解析: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3.C
4.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台儿庄战役的重大历史意义就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故选A。
5.C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武汉火线”“ 飞机丢炸弹”等信息,可判断作品描述的是武汉会战,它发生在1938年,所以C符合题意。
6.C 7.C
8.D 解析: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豫湘桂战役一溃千里。
9.C
10.答案:(1)台儿庄战役。(2)1938年3月;李宗仁。(3)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1.答案:(1)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日本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2)变化:由军事打击为主的方针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原因:①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严重不足,武力财力感觉困难;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严重威胁了日本的后方。(3)国民党由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战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直接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
保卫大武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东台儿庄浴血奋战,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
探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台儿庄战役
阅读教材96页正文——97页一、二段
1.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引导生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并结合地图分析:你知道日本侵略者向台儿庄进军的原因是什么吗?
2.结合教材,师展示并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指挥员
主要战绩
意义
出示材料: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边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自治。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爱国官兵的一种什么精神?
4.结合所学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保卫大武汉
阅读教材97页三、四、五段——98页第一段:
1.播放视频《武汉会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知识归纳。
时间
地点
战绩
结果
特点
意义
2.为什么在广州和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阅读教材98页二、三、四段:
1.播放视频《长沙会战》,结合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2.出示相关史事: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上述史事中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2.分组讨论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3.阅读教材99页第一段,出示图片:豫湘桂战役损失
简述豫湘桂战役经过,分析国民党惨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地图,结合教材回答:
(1)徐州的地理位置。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可以较快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2)日军作战意图。日军企图与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目的:为了打通南北战场。
生读书、快速找出重要知识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1938年春
地点
山东台儿庄
指挥员
李宗仁
主要战绩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意义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学生各抒己见
师:体现了中国爱国军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等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师: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武汉。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生读书、看视频,完成表格: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战绩
万家岭击毙日军3 000余人
结果
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特点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意义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裂。
师:(总结)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生: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师: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日之间又进行了一次大会战。
学生读书、看视频,简单讲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概况:
时间
1941年12月
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经过
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生讨论,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
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归纳:
①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②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③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生读书讲述:1944年初,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原因: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师: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溃败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抗战中国民政府最大的一次失败。
拓展延伸
材料: 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力。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与湘桂战役的溃败。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