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过程与方法:(1)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 法。(2)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等 (3)初步学会用化程式来表所获得的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任何事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 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 (2)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三、教学模式(或方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微观解释2。化学方程式的定义3。写出前面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3~4个积极思考并回答完成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复习、巩固旧知创设学习方程式氛围培养自学能力
科目: 教师: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6中的平衡图示[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哪两个原则?为什么?[表演]利用图片,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由学生研究方案进行组合,使之平衡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观察并研究使反应平衡的方案。理解平衡的意义利用活泼的图或表演使枯燥繁难的内容变的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配平的方法的多样性启迪学生解决问题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勤于思考,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讲解并演示]1。用最小公倍数配平化学方程式2。“↑”或“↓”的用法3。如何注条件[分组练习]指导学生分组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并相互改正错误观察、思考、讨论各组开展比赛,并对个别组完成的练习进行批阅、改正[小结]1。配平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3。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涵义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交流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板书设计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写”2.“配”3.“注”4.“等”《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能从质和量两方面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具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体验知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尊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学习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2、 化学方程式
1、[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CO2生成的实验学生观察并讨论:(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生将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吗?
3、那什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
KCLO3 =KCL+O2
此反应式能否称为化学方程式?为什么?
1、 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 学生阅读课本71页倒数第3段-73页有关内容;讨论:
(1)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 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你能找出各步骤的关键词吗?看一看下面的几个字对你书写化学方程式有何帮助?
写-配-注-等
(3)你能写出有高锰酸钾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吗?请试一试
找两个成绩较差的学生上黑板练习。
(4)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
2、 你认为化学方程式书写最难的一步是什么?你能简单概括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吗?看看下列问题能给你什么帮助?
(1) 找出在反应式一,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最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2) 求它的最小公倍系数。
(3) 推出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
3、 用此方法试一试上一个化学方程式。
4、 书写化学方程式还应请注意什么问题?
左写 ,右写
中间連 , 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 要标明。
四、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 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为例,你能从质的方面说说它的含义吗?从量的方面呢?
2、 以“氯酸钾加热制O2”及课本P73第1题为例,同桌间练习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含义。
五、练习
课本P73 2、3、(1)(3)(4)4、(1)(3)
六、反思、小结、整理笔记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知识,重点是什么?
2、 根据以上学习方案,整理笔记
七、作业:课本P73 3、(2)(5) 4、(2)
PAGE
1(共68张PPT)
KMnO4
K2MnO4
+
MnO2
+
O2
加热
H2O
H2O2
+
O2
二氧化锰
KCl
KClO3
+
O2
二氧化锰
加热
H2
H2O
+
O2
通电
C
+
O2
点燃
CO2
P
+
O2
点燃
P2O5
S
+
O2
点燃
SO2
Fe
+
O2
点燃
Fe3O4
想一想
特点:反应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只有一种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C
+
O2
点燃
CO2
P
+
O2
点燃
P2O5
S
+
O2
点燃
SO2
Fe
+
O2
点燃
Fe3O4
【特点】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KMnO4
K2MnO4
+
MnO2
+
O2
加热
H2O
H2O2
+
O2
二氧化锰
KCl
KClO3
+
O2
二氧化锰
加热
H2
H2O
+
O2
通电
【讨论】把学过的化学反应写出来,
分析哪些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不是?看谁写得最多最完整?
请判断下列变化分别是哪种变化
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 蜡烛燃烧 火药爆炸 泥沙沉淀 石灰水变浑浊 白糖溶解于水中
【设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那么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天平保持平衡。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五氧化二磷
氧气
磷
实验现象: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前后质量不变--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
质量的测定,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
产生的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
硫酸铜
硫酸钠
氢氧
化铜
化钠
氢氧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
说明:
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资料链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
拉瓦锡的实验(1777年)
失败
成功
想一想
想一想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元素种类变了吗?
元素质量变了吗?
物质的总质量呢?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不变
改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六不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观
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进行有关的计算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内容
内容
原因
原因
应用
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无数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的
各物质的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
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
_______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______ 没有变化,只有反应中的____
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参加化学反应
巩固练习: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比原反应物轻,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
练习:
×
2、蜡烛燃烧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小,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
×
3.某化合物通电完全分解后生成氢气(H2)和氧气(O2),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中一定有______元素。
氢、氧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面两种现象: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2、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
练习:
则生成氧化镁
的质量为____克
24克镁与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40
2. 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参加了反应。
16
1、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
2、在化学反应A+B=C中,5克A与足量的B反应生成8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
A、8克 B、5克 C、3克 D、2克
3、某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H2O和CO2,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氧气 氢气 碳
B.氢气 碳
C.氧元素 氢元素 碳元素
D.氢元素 碳元素
4、已知一反应:2A2+3B2→2C,A、B为两种元素符号,则C的化学式为 _____
A、AB B、A2B3
C、A4B6 D、A3B2
硫在氧气中燃烧
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SO2质量
◇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怎样?
S + O2 SO2
点燃
硫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元素符号和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书写原则
1、定义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应是真实存在的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原则
3、书写步骤
写
配
注
等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将短线改为等号
◇
◇
◇
◇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分子式 生成物分子式
H2O
H2
+
O2
水 氢气 + 氧气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分子式 生成物分子式
水 氢气 + 氧气
H2O
H2
+
O2
2
2
?
?
?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分子式 生成物分子式
水 氢气 + 氧气
H2O
H2
+
O2
2
2
通电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分子式 生成物分子式
水 氢气 + 氧气
H2O
H2
+
O2
2
2
通电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分子式 生成物分子式
写
配平依据
配平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
分子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偶法等
配平方法
配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
注
条件符号
加热△
状态符号
气体
沉淀
等
将短线改为等号
例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在硫酸铜(CuSO4 )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
1、碳在氧气中燃烧
C
+
O2
CO2
点燃
2、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4
5
2
点燃
3、在硫酸铜(CuSO4 )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
CuSO4
+
NaOH
Cu(OH)2
+
Na2SO4
2
课堂练习
1、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3、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氧气
点燃
点燃
加热
3Fe+O2 Fe3O4
点燃
CH4+2O2 CO2+2H2O
点燃
2KMnO4 K2MnO4+MnO2+O2
△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之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4P + 5O2 2P2O5
124 160 284
点燃
1、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
2、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
3、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
课堂练习2
1、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1)3Fe+2O2 Fe3O4
(2)Mg+O2 MgO2
(3)CH4+O2 CO2+H2O
加热
点燃
点燃
全错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
课堂练习2
4 3 2
2 2
2 5 2 4
2 2 2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 CO2 CO
(2) Al + O2 Al2O3
(3) CuO + C Cu + CO2
(4) C2H2 + O2 H2O + CO2
(5) H2S + O2 S + H2O
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归纳为:(以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为例)
加热
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一线
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号标气或沉淀
KClO3 KCl+ O2
2KClO3 2KCl+ 3O2
2KClO3 2 KCl+ 3 O2
2 KClO3 2KCl+ 3 O2
MnO2
MnO2
△
△
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如何?
H2O2
H2O + O2
2
2
MnO2
相对分子质量
(1×2+16×2)×2
(1×2+16) ×2
16×2
68
36
32
各物质质量比
68 : 36 : 32
17 : 9 : 8
各物质的质量
68克 = 36克 + 32克
34克
8克
72克
18克
16克
17克
136克
H2O2
H2O + O2
2
2
MnO2
68 32
2g
=4.25g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现要制得2克氧气,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
x
=
x
解:设需要过氧化氢质量为x
答:需要过氧化氢4.25g.
1.设未知量 解: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m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8 32
4.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m 2克
5.列出量方程、求解 68/m=32/2克 m=68×2克/32=4.25克
6.写出简明答案 答:需要过氧化氢4.25克。
MnO2
4.将24.5克氯酸钾与2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9克,则剩余固体中含_____和________,质量分别为_____克和_____克;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克。
3.在化学反应A+B=C中,已知3克A与足量的B反应,共生成11克C,问参加反应的B为_____克
KCl
MnO2
14.9
2
9.6
8
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3)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为什么
(1)C2H2+O2===CO2+H2O
(2) KMnO4====K2MnO4+MnO2+O2
Zn+CuSO4===Cu +ZnSO4
C+O2====CO2
点燃
点燃
例2: 在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
铜。若制取10克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
解:设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H2 == Cu + H2O
63.5+16
63.5
X
10克
63.5+16
X
=
63.5
10克
X = 12.5克
答:需要氧化铜12.5克。
△
由干燥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组成的混合物的质量为9.9g。把该固体混合物放到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反应前的温度,称得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为7.2g。
(1)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反应后试管中固体物质是什么?它们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为9.9g-7.2g=2.7g
设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 ==== 2KCl + O2↑
MnO2
△
96
x 2.7g
245 : 96 = x : 2.7g
X=6.9g
则MnO2的质量为9.9g - 6.9g = 3g
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为7.2g - 3g = 4.2g
答:略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1、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 CaCO3↓ + H2O(复分解)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 水通电分解(或水的电解)
2H2O 2H2↑ + O2 ↑(分解)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 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2O → Ca(OH)2(化合)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 铜粉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化合)
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这是用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百分含量的实验。
6、 实验室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2KCl + 3O2↑( 分解)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7、 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C + O2 C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8、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9、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化合)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相关知识点: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爆裂。
10、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化合)
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1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 2O(化合)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2、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
C + 2CuO 2Cu + CO2↑(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13、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15、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 CaO + CO2↑(分解)
1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 + O2 2CO2(化合)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铜
1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9、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复分解)
现象: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0、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换)
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
21、工业炼铁
3CO + Fe2O3 2Fe + 3CO2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铁
22、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uSO4 + 2NaOH →Cu(OH)2↓+Na2SO4(复分解)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3、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复分解)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4、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复分解)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棕黄色。
25、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
AgNO3 + HCl → AgCl ↓ + HNO3(复分解)
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26、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BaCl2 + H2SO4 → BaSO4 ↓ + 2HCl(复分解)
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27、胆矾受热分解
CuSO4·5H2O CuSO4 + 5H2O↑(分解)
现象: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28、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NH3↑ + H2O + CO2↑(分解)
附: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
(1) 生石灰:CaO (2)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
(3)食盐:NaCl (4)干冰:CO2 (5)纯碱:Na2CO3
(6)烧碱(或苛性钠、火碱):NaOH
(7)胆矾:CuSO4·5H2O (8)石碱:Na2CO3·10H2O
若有错误,敬请各位指正!希望您能够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
fang-tc@
点燃
→
2MgO(化合)
△
→
△
→
高温
→
点燃
→
△
→
点燃
→
高温
→
点燃
→
高温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通电
→
加热
→
MnO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