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
台州市实验中学 俞圣亚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作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安排在第二章的,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本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测量工具。后一部分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由气体推广到液体。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对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在教学中应做好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用具
水杯、纸片、水槽,吸盘、玻璃、牛奶、胶头滴管、马德堡半球、抽气机、矿泉水瓶、喷泉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探究、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先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显示海底图片),海底的鱼被海水包围,它们受到压强吗?受到谁的压强?它的哪些部位会受到水的压强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再欣赏图片(网球场上的运动员),运动场上的人们周围被大气包围,与水中的鱼相比较,请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猜想:大气中的人是否也受到压强的作用?)
一、大气压的存在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把玻璃管转向各个方向,水有没有掉下来?这说明什么?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
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
【演示实验】抽出矿泉水瓶中的气体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变瘪
实验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对其中的物体都有压强
【学生实验】在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有很多,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玩具,规则:用桌上的玩具随意玩,看你能玩出哪些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对产生的现象作出你们的解释。(玻璃杯、纸片、滴管、空牛奶盒、吸盘、玻璃)
①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如图1.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空的牛奶盒,吸掉里面的空气,牛奶盒变瘪了,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对处在其中的物体都有压强。
③滴管为什么能吸水?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
④体会吸盘的作用:把吸盘里的空气挤压出来,吸到玻璃上就不会掉下来了。是谁把它压住了呢?如果把两个吸盘按在一起,就不能拿下来了,说明大气压强很大。
讲述: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他将两个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马时,才把半球拉开。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二、大气压的大小
【设问】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刚才我们都看到了大气压强能托住玻璃管内的水柱,那么,如果换用长的玻璃管,大气压还能托住水柱吗?可惜老师手头没有这么长的玻璃管,做不了实验,但有一个人,用一根很长的玻璃管做了这个实验(播放实验录象)。把长玻璃管抽成真空,再打开阀门,大气压强便把水压上玻璃管,大约10米高,也就是说大气压强约等于10米高水柱产生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强约为1.01×105Pa.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刚才的实验,我能不能在教室里边做啊?能不能?
生:不能
师:房子太矮,我们是没有办法的,问题是出在这玻璃管实在太长了,我们可不可以想办法让玻璃管变得尽量短一些来完成这个实验呢?同学们想一想。
生:用其它液体代替
师:用什么?
生:用水银
师:为什么?
生:因为水银的密度大
补充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如果换成水银的话,玻璃管就不用这么长了,1米就够了,从图中看出,大气压强能托住760毫米高的水银柱,我们可以说成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表示在海平面测得的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液体压强.
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中说明水银气压计的原理。
1、 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水银气压计的优点:读数精确。缺点:笨重。随身携带不方便。
【出示】空盒压强计(或叫金属盒压强计、无液压强计)观察:其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说明它的原理和构造。
【简单比较】:两种压强计的优缺点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爬山的人,想了解山顶的气压情况,你会带哪种气压计上山?当你从山脚爬到山顶的时候,你认为气压计的读数会变化吗?为什么会变小?
2、大气压的变化:
1)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解释: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
2) 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讨论】一块砖头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头的厚度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少块砖产生的压强?将叠多高?
【问题】这么大的压强,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
--解释: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思考:神六回家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全国人民为之感到兴奋与无比的自豪。但中国人民是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宇宙的探索,接下来我们将要去实现太空行走。在太空行走时,宇航服总是鼓鼓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了保持身体内外气体压强的平衡,防止身体受到剧烈挤压损伤。)
板书设计:
大 概念: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气 大气压的大小:1标准大气压=760mmHg
压 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强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密度有关: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引入很有意思,学生真的被深深地吸引。虽然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出现,但往往平时没有注意。通过教师的渲染,学生更能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该对学生进行点评。而且在讲课时应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