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习题
基础题
1.(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 )
3.( )是人体的( ),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4.保护心脏的方法有:( )、( )、( )。
5.( )相当于(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 )、小肠吸收的( )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 )和( )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6.心脏的形状像( );大小和自己的( )差不多;位于( ),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7.( )就是心脏的( )。心脏每( ),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综合题
血液能在人体全身流动,是因为( )。
A脉搏的跳动。
B血管的收缩。
C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D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是( )。
A氧气。
B养料。
C二氧化碳何其它废气物。
我们手上的青筋是( )。
A静脉、 B动脉。
提高题
1.心脏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
2.心脏为什么会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3.把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分享给大家。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心脏 血管
2.相同
3.心脏 泵
4.经常运动 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情绪
5.血液 运输兵 氧气 养料 二氧化碳 其他废物
6.桃子 拳头 左胸部
7.心跳 收缩和舒张 收缩、舒张一次
二、综合题
1.D
2.C
3.A
三、提高题
1.心脏不断地跳动是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2.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的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带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3.(略)《心脏和血液循环》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认识血液循环器及其作用
2.学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3.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学习过程
心脏在跳动时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听一听。
(可以直接用耳朵听、用听诊器听、用粗管子听 )
在你的身体上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呢?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小组内相互找
血液在我们的体内是怎样循环的呢?你们能不能试着解释一下?
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速?”结合以上所学知识说一说。
( )相当于(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 )、小肠吸收的( )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 )和( )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我们在第一节课时就有同学发现,心脏的跳动和脉搏的跳动似乎有一定的联系,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
认识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 上课实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 课件 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
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板书)
提问: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的?
2.(心脏模型)小结: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请你握紧拳头,你的心脏大概这么大。
(先让学生说说对心脏的认识,了解学生对心脏的前概念。接着出示心脏的模型,将学生对心脏的模糊认识,上升到清晰的层面,由一个“模糊——清晰”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将学生的自身认知和科学认知巧妙的结合,在学生心里建立科学的认识。而让学生用拳头模拟心脏的大小,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心脏,说说自己的感受,促进学生把自己的感想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出来,激发学生对自己身体认识的兴趣,拉近对心脏认识的感性距离,意识到心脏在我们身体里虽然很小,但是作用却很大,引起学生对心脏功能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提问:你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吗 请你来找一找
小结:心脏在我们的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课件出示)
(学生能凭借自己的经验,能找到心脏在身体的位置,也能感觉的到心脏的位置,但是不能准确的用语言来表述心脏的具体位置。这时先设计让学生找心脏,然后用课件出示心脏的具体位置——心脏在我们的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事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认识心跳
(1)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 现在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谁把心跳的感觉描述给大家听听
(学生描述心跳的感觉,一是可以起到调控课堂气氛的作用,让学生安静,细细体会心跳。将课堂的气氛由“热闹”——“安静”调控,促进“动静结合”,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可以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到心脏跳动带给我们的喜悦和希望,那种感觉是一、欣喜的,是高兴的,更是激动的。)
模拟心脏的跳动。
握紧拳头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体会手上的肌肉有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师生模拟(师生一起模拟既可以有效开展模拟心跳的实验,一又可以掌控课堂,同时老师也和学生一起感受到心跳,能深入理解学生的感受,实现双赢,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小结:当我们模拟心脏跳动时,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一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认识心跳的作用(板书)
1.提问: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 心脏不停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讨论“心脏为什么不停跳动”,让学生思索心脏跳动的作用,激发学生想去探究心脏跳动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去探究心脏跳动作用。)
示范讲:在水中反复挤压塑料瓶,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实验注意)
分组实验。
各组汇报、交流。
小结:心脏就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出示心脏跳动作用的视频课件)
我们还能在身体的其他地方感觉到心跳吗 那我们就来测测心跳和脉搏。
如何测量 (课件出示测量注意事项)大家一起测心跳和脉搏次数,测得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 (板书)
1.心脏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学生在一开始的模拟心跳20次实验中,就感觉到手很酸,很累 学生已经在潜意识里就发现了心脏工作的繁重。所以这时让学生说说保护心脏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也纷纷说出保护心脏的妙招。)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的保护心脏的视频,进一步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练习
心脏的形状像( );大小和自己的( )差不多;位于( ),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 )相当于(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 )、小肠吸收的( )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 )和( )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总结
心脏和血液在促进人体的生理代谢方面十分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心脏和血液。加强锻炼。
作业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如何才能预防心脏疾病?
板书
心脏和血液循环
认识心脏和心跳
认识心跳的作用
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共15张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3课
第4单元
导课
导课
猜谜语: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
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谜底:心脏
从上面的谜语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心脏的消息?
新授
心脏位于人体的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大。
心脏内部有四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新授
问一问:
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
新授
心跳: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各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新授
心脏不断跳动是在干什么?
模拟实验: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新授
做完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在我们挤压塑料瓶的时候,塑料瓶里的水(流出来了),当放松塑料瓶时,水又(回)到塑料瓶里。心跳的作用跟挤压塑料瓶是一样的,是为了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新授
测一测:
两人一组测量一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新授
为什么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心脏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把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
新授
讨论:保护心脏的方法有哪些?
合理饮食
新授
讨论:保护心脏的方法有哪些?
加强锻炼
新授
讨论:保护心脏的方法有哪些?
保持良好情绪
总结
心脏和血液在促进人体的生理代谢方面十分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心脏和血液。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