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涉江采芙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30 19: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诗意图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这些五言诗,既无标题,又不知道作者,所以《文选》的 编者萧统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钟嵘 )
“五言之冠冕”
(刘勰)一、疏通诗意请你把每句五言诗改写为两句四言诗。

例如:“涉江采芙蓉” →“渡过江水,采摘芙蓉”二、学生设疑读了这首诗,你还存在哪些疑问,请你写下来,然后提问,师生共同探究。 背景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整体把握疏通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整体把握疏通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相爱之人长久分离的痛苦。涉江采芙蓉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为什么? 整体把握 采花送花的方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采莲图清幽、高洁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传达了关怀、思念之情
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3、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等意象的有什么作用?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3、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等意象的作用1、 “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一部作品《楚辞·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暗含流浪在外之意。
2、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环境描写、象征
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之一
写一段赏析的文字,可以从意象的内涵,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体现对人生的反思等角度来写你的理解。字数300左右,多则不限。相去:相距,相离。 
阻:艰险。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已:同“以”。
顾,返也。

弃捐:抛弃。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问题探究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女子“所思”的男子。
采莲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月夜》杜甫
想象对方的写法发端于《诗经》,
后世继承此写法的代表诗歌还有: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思考:诗人表达对妻儿的思念之情,是从什么角度落笔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想象对方写法的特点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陶渊明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