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总复习辅导资料⑥压强和浮力A卷06.4.2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1>ρ2,若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则 ( )
A.F1=F2 B.F1F2 D.无法确定
2.如右图所示,两容器中都盛有水,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4.下列事例中,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
A.在铁道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B.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C.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D.剪刀、斧头等用具的刀刃都要磨得很薄
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6.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所以,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书包带宽5cm,与肩部接触部分长度为35cm,总质量为7kg,小红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及她肩部所受压强大小正确的是 ( )
A.减小压强;2×103Pa B.增大压强;2×102PaC.增大压力;0.245Pa D.减小压力;2.45Pa
7.如右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 ( )
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砖的密度减小一半 D.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8.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 ( )
A.注射器的针尖很尖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
C.用扁而宽的带作书包带 D.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要磨一磨
9.右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 )
A.ρ甲 =ρ乙 B.ρ甲<ρ乙 C.ρ甲 >ρ乙 D.无法确定
10.小明在下列情况中,对支承面压强最大的是 ( )
A.双脚站立在地面上不动时B.在走路时 C.靠坐在沙发上时 D.平躺在席梦丝软床上时
11.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 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 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12.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C.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D.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13.某农户生绿豆芽时,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漂浮在水面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大于重力 B.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 C.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 D.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小于重力
14.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铝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ρ铁=7.8克/厘米3、ρ铝=2.7克/厘米3、ρ木=0.4克/厘米3) ( )
A.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铁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5.小华将一个鲜鸡蛋放入装有大半杯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若向杯中逐渐加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B.杯底所受压强不变 C.杯底所受压力不变 D.鸡蛋所受重力不变
16.质量相等的木块和蜡块,漂浮在同一盆水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木块受浮力大 B.木块和蜡块受浮力相等 C.蜡块受浮力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7.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酒=0.8×103kg/m3) ( )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18.如右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
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FC
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19.游泳的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则 ( )
A.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脚的压力越来越大
B.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C.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D.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20.甲、乙两个容器横截面积不同,都盛有水,水深和a、b、c、d四个点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水在a、b、c、d四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Pd,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Pa<Pc B.Pa=Pd C.Pb >Pc D.Pb=Pd
21.如右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人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日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22.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我们所了解的以下事例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
A.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又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
B.人口腔里的牙齿根据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
C.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脚掌面积却是马蹄的三倍
D.大象长有两个大大的耳朵,不仅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能用于散热
二.简答题
2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下要设法减小压强,有些情况下又要设法增大压强。
⑴、请举出在压力不变情况下,设法减小压强的两个实例及方法。示例:书包带做得较宽。
① ;② 。
⑵、请举出在压力不变情况下,设法增大压强的两个实例及方法。示例:缝纫机的缝衣针磨得很尖。① ;② 。
24.右图中的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的扁担。扁担属于 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 (填“能”或“不能”)省力。扁担做成“扁”的原因是 。
25.锥子的尖端越尖,越容易扎进物体里,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 ,增大了 的缘故。
26.自行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如右图所示,自行车车轮由初期的木轮、铁轮,发展到今天的充气的橡胶轮。若将其充气橡胶轮胎换成铁轮子,请运用科学学的知识列出二点不妥之处。⑴
;⑵ 。
27.如右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28.一只重为12000牛的骆驼,四只脚掌的总面积为0.1米2,则它站在水平沙地的压强是 帕。
2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 ,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次数 液体 液体深度 液体内部压强(Pa)
1 水 lO 0.98×lO3
2 水 20 1.96×103
3 水 30 2.94×103
4 酒精 10 0.78×103
5 酒精 20 1.56×103
6 酒精 30 2.34×103
30.某同学使用水和酒精(ρ酒精=O.8×lO3kg/m3)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右表。⑴分析表中l、2、3或4、5、6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
。⑵对比表中l、4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 。
31.如右图所示是一支一端已削好铅笔,你能利用它来说明两个科学现象(或实验)吗?请你举出两例(限举两例)。⑴
;⑵ ;
例 木块排开水的质量为0.02㎏
1
2
3
32.小明和小婷完成了下列实验:⑴小明将装有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把木块轻轻地放入溢水杯中后,有20㎝3的水排入量筒,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天平恢复平衡,如右图所示。小明由此计算出了多个科学量,请你说出其中的三个。(g=10N/㎏)⑵小婷在做这一实验时,将装有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当她把木块轻轻放入水中,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须在右盘添加砝码,天平才重新平衡。请你分析原因 。
33.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G1 G2, F1 F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4.在右图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 鱼的说法正确,这是因为两条鱼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5.边长是10cm的正方体,重30N,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是15N,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 ,压强大小为 。
36.一个重5N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 N,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m3。
自行车净重 200N
行驶过程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 1×10-2m2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 30N
车轮直径 0.61m
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 1.2×105Pa
三、计算题
37.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右表所示。⑴在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⑵该同学骑车沿直线匀速行驶10min做了多少功?
38.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米2,请根据右图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⑴小王同学的重力。⑵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⑶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9.如右图所示,是我国88式主战坦克,重40t,高2m,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2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g取10N/kg)。⑴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⑵若坦克在深为5m的河流中潜渡时,坦克对水平河床的压力为105N,则坦克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40.如右图所示,将一块重为3N,体积为100cm3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上升到12cm。(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10N/kg)。求:⑴石块所受浮力;⑵容器中水的重力;⑶细线松动,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科学》总复习辅导资料⑥压强和浮力A卷06.4.2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1>ρ2,若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则 ( B )
A.F1=F2 B.F1F2 D.无法确定
2.如右图所示,两容器中都盛有水,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B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C )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4.下列事例中,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D )
A.在铁道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B.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C.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D.剪刀、斧头等用具的刀刃都要磨得很薄
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B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6.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所以,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书包带宽5cm,与肩部接触部分长度为35cm,总质量为7kg,小红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及她肩部所受压强大小正确的是 ( A )
A.减小压强;2×103Pa B.增大压强;2×102PaC.增大压力;0.245Pa D.减小压力;2.45Pa
7.如右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 ( A )
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砖的密度减小一半 D.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8.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 ( A )
A.注射器的针尖很尖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
C.用扁而宽的带作书包带 D.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要磨一磨
9.右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 C )
A.ρ甲 =ρ乙 B.ρ甲<ρ乙 C.ρ甲 >ρ乙 D.无法确定
10.小明在下列情况中,对支承面压强最大的是 ( B )
A.双脚站立在地面上不动时B.在走路时 C.靠坐在沙发上时 D.平躺在席梦丝软床上时
11.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C )
A.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 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 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12.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由于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C.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D.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13.某农户生绿豆芽时,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漂浮在水面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B )
A.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大于重力 B.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 C.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 D.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小于重力
14.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铝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ρ铁=7.8克/厘米3、ρ铝=2.7克/厘米3、ρ木=0.4克/厘米3) ( A )
A.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铁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5.小华将一个鲜鸡蛋放入装有大半杯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若向杯中逐渐加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
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B.杯底所受压强不变 C.杯底所受压力不变 D.鸡蛋所受重力不变
16.质量相等的木块和蜡块,漂浮在同一盆水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B )
A.木块受浮力大 B.木块和蜡块受浮力相等 C.蜡块受浮力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7.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酒=0.8×103kg/m3) ( B )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18.如右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
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FC
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19.游泳的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则 ( B )
A.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脚的压力越来越大
B.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C.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D.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20.甲、乙两个容器横截面积不同,都盛有水,水深和a、b、c、d四个点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水在a、b、c、d四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Pd,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C )
A.Pa<Pc B.Pa=Pd C.Pb >Pc D.Pb=Pd
21.如右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人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日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D )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22.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我们所了解的以下事例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C )
A.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又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B.人口腔里的牙齿根据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C.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脚掌面积却是马蹄的三倍D.大象长有两个大大的耳朵,不仅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能用于散热
二.简答题
2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下要设法减小压强,有些情况下又要设法增大压强。
⑴、请举出在压力不变情况下,设法减小压强的两个实例及方法。示例:书包带做得较宽。
① 推土机履带做得较宽;② 滑雪板做得较宽和较长 。
⑵、请举出在压力不变情况下,设法增大压强的两个实例及方法。示例:缝纫机的缝衣针磨得很尖。① 菜刀钝了磨一磨 ;② 钉子的尖端做得很尖。
24.右图中的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的扁担。扁担属于_杠杆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_不能_(填“能”或“不能”)省力。扁担做成“扁”的原因是_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
25.锥子的尖端越尖,越容易扎进物体里,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_受力面积(接触面积),增大了_压强_的缘故。
26.自行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如右图所示,自行车车轮由初期的木轮、铁轮,发展到今天的充气的橡胶轮。若将其充气橡胶轮胎换成铁轮子,请运用科学学的知识列出二点不妥之处。(缺少弹性,人感觉不舒服)
⑴自行车质量增大,惯性增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⑵ 增大对地面的压强,易损坏路面。
27.如右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小于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乙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28.一只重为12000牛的骆驼,四只脚掌的总面积为0.1米2,则它站在水平沙地的压强是__1.2×105__帕。
2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 被压下的深浅程度(或形变大小),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A、C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A、B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次数 液体 液体深度 液体内部压强(Pa)
1 水 lO 0.98×lO3
2 水 20 1.96×103
3 水 30 2.94×103
4 酒精 10 0.78×103
5 酒精 20 1.56×103
6 酒精 30 2.34×103
30.某同学使用水和酒精(ρ酒精=O.8×lO3kg/m3)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右表。⑴分析表中l、2、3或4、5、6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 水(或酒精)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⑵对比表中l、4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 同一深度,水产生的压强大于酒精癪产生的压强 。
31.如右图所示是一支一端已削好铅笔,你能利用它来说明两个科学现象(或实验)吗?请你举出两例(限举两例)。用手搓铅笔会发热,说明摩擦生热
⑴ 用手指压铅笔两端,根据手指的感觉,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 ;
⑵将铅笔立于阳光下,出现影子,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例 木块排开水的质量为0.02㎏
1 木块受到的浮力0.2N
2 木块受到的重力0.2N;
3 木块排开水的重力0.2N
32.小明和小婷完成了下列实验:⑴小明将装有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把木块轻轻地放入溢水杯中后,有20㎝3的水排入量筒,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天平恢复平衡,如图所示。小明由此计算出了多个科学量,请你说出其中的三个。(g=10N/㎏)⑵小婷在做这一实验时,将装有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当她把木块轻轻放入水中,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须在右盘添加砝码,天平才重新平衡。请你分析原因 开始溢水杯中的水面没有到溢水口。
33.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G1_小于_G2, F1_小于_F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4.在右图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_大_鱼的说法正确,这是因为两条鱼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_有关。
35.边长是10cm的正方体,重30N,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是15N,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_15N_,压强大小为__1500Pa_。
36.一个重5N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 5 N,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5×104 m3。
自行车净重 200N
行驶过程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 1×10-2m2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 30N
车轮直径 0.61m
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 1.2×105Pa
三、计算题
37.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右表所示。⑴在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⑵该同学骑车沿直线匀速行驶10min做了多少功?
解:⑴
⑵t=600s S=vt=4m/s ×600s=2400mW=Fs=30N×2400m=7.2×104J
38.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米2,请根据右图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⑴小王同学的重力。⑵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⑶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9.如右图所示,是我国88式主战坦克,重40t,高2m,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2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g取10N/kg)。⑴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⑵若坦克在深为5m的河流中潜渡时,坦克对水平河床的压力为105N,则坦克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解:(1)F=G=mg=40×103×10N=4×105N P=F/S=4×105N /2m×2m= 105Pa
(2)F浮=G-FN=(4×105-105)N=3×105N
40.如右图所示,将一块重为3N,体积为100cm3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上升到12cm。(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10N/kg)。求:⑴石块所受浮力;⑵容器中水的重力;⑶细线松动,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解:(1)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100×10-6m3=1N
(2) V水=Sh=50cm2×10cm=5×102cm3
G水=m水g=ρ水gV水=1×103kg/m3×10N/kg×5×102×10-6m3=5N
(3)
PAGE
2